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下的诗句精选40句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下的诗句精选40句

时间:2023-09-13 09:02:23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下的诗句

1、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2、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氏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且身染重病卧床,把宋神宗请到床前,说道:当年宋仁宗在科考中得到苏轼、苏辙两兄弟,高兴地给我讲,为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苏轼入狱很可能是仇人中伤,既使他的诗有所不妥,也只是小过错,不可伤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宋神宗点头称是,于是将其贬职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由此保全了性命

3、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4、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5、苏轼因此下狱,生死未卜,一日数惊,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送饭,当时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作准备。

6、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7、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8、乌台师案出处: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9、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10、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

11、乌台诗案苏轼是曹氏保出来的。

12、苏轼曾写过<<咏桧>>一诗,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么两句,却被人指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如此"!指控他"大逆不道",一埸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而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13、乌台诗案中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14、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15、《出狱次前韵二首》

16、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

17、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18、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直、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照新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药罪名逮辅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艋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19、乌台诗案和白居易没有关系。

20、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21、宋·苏轼

22、案情: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23、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24、相关诗词是《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25、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

26、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

27、堪笑睢阳老従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28、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29、在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名臣因反对变法相继被贬后,爆发了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苏轼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元丰二年苏东坡调任湖州知州,在例行向皇上表示感谢的奏章中,写了“难以追陪新进”的牢骚话,被当时掌权的“新党”抓住把柄,以讥讽朝政的罪名,抓进大牢,受尽百般折磨,人们都说这次苏轼必死无疑。

30、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出门借钱,便委托一朋友送饭,这朋友不知规矩,给苏轼送去一条熏鱼,苏轼大惊,以为凶多吉少,逐写下绝命诗二首送弟苏辙。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下的诗句

31、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32、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狱中寄子由二首》是宋代苏轼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嘱托后事的两首诗,强烈地表达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之情,其中序篇的“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便是名句。这两首诗是苏轼在狱中“绝命诗”,出自肺腑,无暇雕琢,而自有感人的力量。苏轼反对新法,这是他认识上的局限。但执政者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大兴文字狱,这即使在当时,也被一般人视为不公正。“乌台诗案”给北宋后期的政局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后果,士大夫多以不恤民命,讳言国事,自保身家为得计,以致元祐(1086-1094)、绍圣(1094-1098)年间,新法一反一复,元气大伤,国事终至不可收拾。苏轼这两首诗是这一历史悲剧的生动见证。

33、苏轼两首绝命诗原文分别为:

34、唐代张志和的千古名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被苏轼改成一首词《浣溪沙-渔父》

35、乌台诗案是王安石救了苏轼。

36、子由闻余下狱,乞以官爵赎余罪,贬筠州监酒。

37、(一作: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

38、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39、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40、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