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首页 > 经典句子 > 杜甫春望68句

杜甫春望68句

时间:2022-09-20 21:23:31

1、“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2、在《春望》中诗人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倍受煎熬,忧国思亲的具体形象

3、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4、《春望》的主旨句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6、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9、望到的春景。山河、草木、花鸟。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忧愁搔首,白发越来越短少得插不上簪子了。

12、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13、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14、作者:杜甫

15、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16、《春望》全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8、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

19、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20、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春望》唐.杜甫

23、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2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25、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6、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27、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28、刻画了一个感时忧国、心系天下,却有着已年迈体弱、无力回天的无奈、无助、伤感、凄苦的诗人形象。

29、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3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1、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32、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33、【简析】:

34、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35、国已破,家无存,亲人散,颠沛流离

3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3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抵:值,相当。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赏析这是一首意蕴深沉的爱国忧民的名作,其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全诗不过四十字,但读来耐人寻味。诗的前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前两联以“望”字统摄,诗人俯瞻仰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其中的颈联,因道出了当时和后人在同类境遇中的共同感受,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注:内容综合自网络和猫哥团队解析

39、烽火连3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婚欲不胜簪。这首诗是杜甫写的,主要是表达国家沦陷,山河依旧,春日长城内外,杂草重生,忧伤的我店花开花放就落泪,与亲人分离的我听到鸟儿的叫声,就心悸不已。

40、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

42、《春望》是杜甫表达爱国之情的一首五言诗歌,前四句描述了长安城残破不堪的景象,蕴含了诗人对于国家盛衰的感慨;而后四句突出了诗人惦记家人、心系国家的情感,饱含了悲哀凄凉。全诗格律工整,严密紧凑,颔联承上启下,与首、颈两联交相呼应,尾联强调了忧国的思虑致使头发花白稀疏,全诗对仗精妙,言语情感悲壮。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43、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44、《春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5、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4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7、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48、【翻译】:

49、【注解】:

5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52、三个月里,风烟不停,一封家书,就能顶万两黄金。

5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

5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55、【注释】:

5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57、浑:简直。

58、诗人望到的春景有:山河、草木、花鸟。

59、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0、【韵译】:

61、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62、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63、杜甫诗《春望》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出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白发苍苍,浑欲不胜簪的诗人形象。

64、注释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65、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6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7、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68、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