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文学精选 > 我知道歇后语的由来十字【优选38句】

我知道歇后语的由来十字【优选38句】

时间:2023-05-09 09:03:26

我知道歇后语的由来十字

1、【评说】是非有果,善恶有因:好人有好报,好人的心灵是光明的、坦然的,所以总是生活在快乐之中;坏人有恶报,这至少表现在:坏人的心灵是阴暗的、扭曲的,所以总是生活在不安之中。“善恶终有报”的说法,并不是迷信,而是已经由历史上的无数事例验证了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陈毅元帅生前说过这句话,值得我们相信。

2、歇后语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情境、人物和事物进行巧妙的比喻和描绘形成的,在表达形式上极具幽默性和调侃性,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3、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4、谐音歇后语是一种汉语歇后语的变体,其特点是语音相近或谐音。据考证,谐音歇后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人们流传着一种称为“小曲”的文艺形式,这种形式以中国民间音乐为基础,结合了吟唱、编故事等多种表演方式。

5、传说除夕之夜神兽年和怪兽夕大战,在好心百姓的帮助下大获全胜。玉帝知道后,就派财神爷下凡,施恩于凡间的好心百姓。刚来人间就被假死的怪兽夕发现了,于是一神一怪又是一场恶战。财神爷那是怪兽夕的对手,不几个回合就被怪兽夕打的遍体鳞伤,从半空中缀落了下来。被在山上打猎的秦始皇接住救回家中,在秦始皇的细心照顾下,不几天伤势就全好了。财神爷为了答谢秦始皇,就赐给了秦始皇一统江山。

6、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7、歇后语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反映了民间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8、《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9、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10、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人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11、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如:

12、谐音歇后语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形式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民间传说、神话、宗教典籍等等。它们常常以一个或几个字为音韵相近或发音相似的谐音词为基础,构造语言幽默。

1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水利,建筑长城,主张变法,中国从此进入了封建王朝。可到了秦二世胡亥就不一样了,胡亥为了得到秦始皇的一统江山。向秦始皇百般献媚讨好,秦始皇就把大秦帝国的经济大权交给了二世胡亥。妇女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胡亥掌握了秦国的经济大权之后,就与秦始皇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暗中勾搭。等秦始皇驾崩后,胡亥立刻收纳了秦始皇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还用计杀死自己的亲哥,强霸兄嫂,真是一个恶事做尽坏事做绝的十恶之人。财神爷知道后立刻下凡,二世胡见到财神爷马上跪拜。财神爷赵公明说:“胡亥,我见你父王的孝心可嘉,才赐给了你们秦家一统江山。你不知珍惜,整天迷恋于吃喝玩乐,恶事做尽坏事做绝,今天我也赐给你一通金疮。”说罢就向胡亥的头顶轻轻拍了一下,嘴里念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刻就报。”说罢飘然而去。

14、小曲的主要特征是节奏明快、动静相宜、押韵和谐、语汇丰富,加之流传广泛,引起了人们的热爱。

15、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16、所谓的“善恶终有报”应该是整个社会对其成员的行为指导或心理暗示。在社会生活中宣扬这样的因果认识,是缘于人们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向好的追求,或者是以此因果认识教育社会中的思想行为不端者不要去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

17、最早出自1971年的《落鹰峡》里;最早出自1979年施思版《人在江湖》,人在江湖的导演董令狐的妻子刘立立,参与编剧包青天引用该句子。

18、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19、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20、第二天,秦二世胡亥的头顶上生了恶疮,第三天秦二世胡亥的脚底下就流脓了。这就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歇后语的来历。秦二世胡亥此时精神恍惚,嘴里整天学着财神爷:“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刻就报。”不几天胡亥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起源。

21、【译文】不管是行善还是作恶,到头来最后都会得到相应的报应,差别只是在于报应来得迟或早的问题。

22、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23、自古以来人们都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这句话最先出自谁人之口呢?

24、例如,“牛郎织女”这个典故就反映了古人对于爱情的思考,成为了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25、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26、这种幽默形式在古代文学和文化中十分普遍,在许多三字经、四书、歇后语等经典著述中都有体现。谐音歇后语广泛地应用于生活、教育、文学、戏曲、小品、评书等领域。它不仅可以引人发笑,而且可以借用一句谐音歇后语来传递深刻的道德教育和生活智慧。

27、歇后语的使用范围广泛,既可以作为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也可以作为文学、影视及舞台剧的表现手段,甚至还可以用于实际交流中表达意见和看法。

28、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29、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剩余的部分只能靠自己来领悟。

30、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我知道歇后语的由来十字

31、《善恶有报》原文:

32、后来,一些地方的人们将这种语韵变幻的特色引入到歇后语中,创造出谐音歇后语,成为了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深受人们喜爱和流传。

33、《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

34、因为在古代,农民和工人在劳作之余会编出一些有趣的话语和谚语,用来嘲笑或赞扬某些人或事情,后经过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成为了歇后语。

35、”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谚语,意思是行善或作恶最终都有报应,只是时间迟早而已。出处宋·俞成《萤雪丛说》二:“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此古诗也。”

36、歇后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谚语和民间趣味语,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37、来源于民间谚语或俚语。

38、一个巴掌打不响——孤掌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