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文案大全 > 宋词集大成者汇总78句

宋词集大成者汇总78句

时间:2024-02-22 09:21:15

宋词集大成者

1、突破了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藩篱,把词提到了与诗并列的地位,扩大了词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体

2、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成就非凡,他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对词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他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在理论上突破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让词与诗能分庭抗礼、并驾齐驱,平分天下。

3、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

4、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5、同时,苏轼还“以诗为词”,将诗歌的表现手法引入到词中,完成了词境界扩展,地位提高的伟大任务,词终于能完全从诗歌母体中脱离出来,开宗立派,自成一家了。

6、清真词诞生在北宋后期,不是南宋,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宋词集大成者,周邦彦,号清真居士,他的词作被称为“清真词”。他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7、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8、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话李煜为代表

9、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变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10、王安石的词注重抒发自我性情和表现自我抱负,并通过抒发自我、表现自我开始对历史进行思考。

11、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辛弃疾和李清照,一个是豪放不羁的,一个是婉约派的代表人。比较佩服的是辛弃疾的一些词关联的事物面很广,即包括历史典故,又含有个人气概,说明他文化博深,又能灵活运用。李清照的词就是秀气温婉,什么绿肥红瘦,非常让女性喜欢。

12、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13、豪放派以:辛弃疾和苏轼为代表。

14、至柳永是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由五代的艳丽之词,变成了歌者之词,故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15、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16、结北开南、承前启后者

17、最早对词境进行拓宽的是宋代开创欧阳修,他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特别是其中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对后来苏轼有着直接影响。

18、典雅精工的独特风格

19、范仲淹把军旅生活引入为词开拓了新的审美境界,再次将词坛大门打开为更多新风吹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20、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宋神宗时成为太学生,撰《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神宗赏识,升任太学正。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宋哲宗亲政后,周邦彦回到开封,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宋徽宗时一度提举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后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在南京应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

21、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22、一是因为他为结北开南、承前启后者;

23、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2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25、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26、苏轼是一代大文豪,我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家之一,他开创了豪放词派,他的词作,质量很高,名篇很多。像《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是词坛德扛鼎之作,流传很广,赞誉很多。当然辛弃疾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但比苏轼,总体上稍逊一筹。所以,宋词发展史上,普遍认为苏轼地位更高一些。

27、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

28、但他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浑厚"的词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善于用典化句,词艺已臻于化镜,浑然天成,表现出更新、更丰富的情感。无论是《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化用杜牧的"风蒲燕雏老"、杜甫的"红绽雨肥梅",还是《意难忘》"私语口脂香"化用白居易的"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或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传出雨后风中荷叶的姿态,皆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字里行间有一种别样的美,体现了本色词的风貌。

29、周邦彦。

30、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当年他以赞颂新政的《汴都赋》进入官场,辞藻华丽,而无深刻性内容,而苏轼是以自己的从政经验和为社会民生考虑,对王安石变法的理性批判的《上神宗皇帝书》。相传周曾经与李师师相好,写下那首著名的《少年游》(并刀如水),而被宋徽宗贬谪的故事,反映出其年少是个风流不羁的才子,虽然一生宦游不定,也有"谁识京华倦客"的孤独,但未遭遇如苏轼般的沉重打击;尽管身处北宋末期,社会承平日久而又毫无朝气,但是潜伏着阶级、民族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但他的词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眼光更为士大夫化,情态更为矜持,审美趣味更为雅正,并没有真实反映北宋彻底崩溃前的社会矛盾,不像苏轼那样积极从政,以诗入词,不为音律所拘,敢于用词揭发社会矛盾,对社会干预和对人生思考的"豪放词"。

宋词集大成者

31、之后的陆游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形式突破以及姜夔、吴文英等人的成就则在于他们对于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的发展与蜕变.

32、在结构上,周邦彦尤其擅长铺叙,他继承了柳永长调慢词中的铺叙之法,但舍弃了他的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多有重复的时空结构,周邦彦的以倒、插、顺叙结合,将不同时地的情景交叉融合,充分运用点染、勾勒、蓄势等艺术技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描写,化俗为雅,增强了词的意境和韵味。如《兰陵王·柳》托柳起兴,抒发自己离开京城的离愁别绪,时而代行人所想、时而从自己所想,从人想到柳树,从现在想到往事,迂回曲折,似浅实深,将作者久旅京华的愁闷,一层层倾吐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力。

33、以诗为词

34、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

35、周邦彦是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音乐造诣非常高,徽宗时,曾经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致力于词调的整理审定,"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又复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张炎《词源》),创作不少声腔圆美、用字高雅的新词调,如《瑞龙吟·章台路》、《兰陵王·柳》、《六丑·蔷薇谢后作》等,但已佚,今存《片玉词》、《清真集》。而且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审音用字严格精密,用字不仅分平仄,还严分仄中的上去入三声,又特别擅长用拗句,且达到音律的和谐统一,因此很符合宋代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趣味。

36、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37、周邦彦是婉约派“集大成者”。

38、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

39、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可以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40、周邦彦,他是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显示了和苏轼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贡献,并以他为主帅形成了大晟词人群。

41、虽未脱绮靡香艳,但天地宽广多了。而且,由于柳永长年浪迹漂泊,羁旅愁思,旅途风光,都入词中,大大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因为柳永词语言柔美清新,内容又迎合当时的“大众口味”,使得当时“有井水处皆歌柳词”,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42、在语言上,周邦彦让词语言更加雅化,语言既自然浑成,又精致工巧。与柳永相比,他减少了了词中俚、俗语的使用,代用词也更侧重于物象的表现,而不是情感,比如以"凉吹"代风,以"凉蟾"代月,以"楚宫倾国"代花等,更加含蓄,也比较典雅工丽。

43、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珍豆年底主义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1钜惠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买一送一

44、北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45、李煜辛弃疾苏轼个人觉得他们三个应该算是吧。

46、和杜甫比,杜甫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成就远远高于周邦彦,王国维早期批评他"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就是说明他的词"境界"不高,但晚年说他是"词中老杜"是过誉,他的"集大成"仅就艺术成就而言,而且主要表现在吸收北宋的前人词作之上,其思想内容上题材狭窄,多以"飘零不偶"的羁旅行役之感为主题,未免空洞、贫弱,而杜甫诗歌,以能最广泛深刻地反映他生活的时代著称,有"诗史"之称,诗歌里面贯穿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大大提高了作品思想的高度,具有重大意义。

47、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形式上开创了漫词长调。漫词的出现不仅是篇幅拉长的问题,它使词比起过去的小令来容量加大了,更能表现广阔的生活内容;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柳永把词从深闰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闰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儿女,有专家说,柳永词是专为市井的少男少女们歌唱。

48、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北宋文学家是苏轼.北宋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49、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50、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51、第一个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

52、二是其所开创的精研音律、重视辞藻的格律化词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3、苏轼提高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格调。

54、北宋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苏轼。

55、周邦彦这种长调慢词的出现,叶嘉莹先生认为"清真词中这种长调慢词的出现,,使得词之写作在本质上有了一种转变,"那就是一种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动力的新的质素的出现。这种质素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一种写词的新途径与新趋势,对后来南宋相当多的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影响到后来南宋的吴文英等人,他们逐渐以善于思索安排的"思力"取胜,而不是以直接给人一种感动与兴发的"感发"取胜,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56、把词从音乐的桎梏中初步解放出来

57、清代的词主要代表为纳兰性德,开创了纳兰词的独特风格。

58、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59、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

60、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是北宋后期著名词家,在群星璀璨、佳作频出的北宋词坛里,作为继苏轼之后的词坛领袖,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其所开创的精研音律、重视辞藻的格律化词风,对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词人以及后世影响很大,其词后世评价很高,被誉为"词家之冠"、"集大成者"(周济),清代陈廷焯认为:"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实属过誉之词。

宋词集大成者

61、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而非政治家

62、苏东坡对词的发票起了作用

63、周邦彦诗、赋、词皆有成就,其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作为词坛领袖,他能吸取前期各家词人的长处,如"花间词"的富艳精工、晏殊、欧阳修的清丽典雅、柳永的铺叙展衍、秦观的情致绵密,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从而形成自己典雅精工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章法结构、语言、词境、音律等方面上。

64、个人以为周邦彦在艺术技巧上,集北宋婉约词大成,在两宋词风转变中确实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但是由于个人的遭遇、时代环境等因素,其词篇题材范围狭窄,其词思想境界和生活面比较小,具有局限性。当代学者叶嘉莹先生认为"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的先声的人物",应为正确评价。

65、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

66、如果分词的流派,花间词派的代表有温庭筠,韦庄,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为李清照、柳永。

67、第一个关键人物:柳永

68、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69、可以说周邦彦的确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没有走苏轼"豪放派"那条路,而是另辟蹊径,开格律词派先河,其词的确对南宋以及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是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精神,决定了他最终走向逃避现实,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其艺术成就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峰,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

70、故而清代词论大家陈廷焯认为:"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71、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72、完美继承并发展了苏东坡的人是辛稼轩。拓展出了一类气势豪迈的英雄词、军事词。唐宋词史上再也没有一位词人像辛稼轩这样歌颂英雄、赞美英雄、抒写英雄的大家。其所做词内容博大精深,真正达到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界,与苏东坡并称雄于词坛。

73、词起于唐末,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宋,起初词风以婉约为主,以南语后主李煜为代表,多写春雨落花,闺中相思主题,用于青楼瓦肆之吟唱,后来由于西北战事,词风渐转,以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等词人,一改过去绮丽委婉之风,多粗犷沧凉之调,大江东风浪淘尽,气势磅礴,沙场秋点兵,多悲壮之色,被称作豪放词,宋词的词境得以扩展。

74、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巨大变化使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是,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其词体被尊为“易安体”.

75、清雅词派是南宋的一个诗词流派。崛起于南宋中后期的词坛。姜夔是此词派的开山大师。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能自制新的曲谱,以清刚的诗笔写出空灵高雅的词作,成为南宋词的典范。

76、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77、我认为是苏轼。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78、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