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说说大全 > 赏析 论语 -集锦41句

赏析 论语 -集锦41句

时间:2023-05-12 11:06:45

赏析 论语

1、讲述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人生从学习开始,即学而第一

4、“仲尼祭仲由问题”的内容,则表明了当遭受不幸时,微子之德也能为人拒绝求助或同情。这说明了尽管在遭受不幸和不公时会感到痛苦和委屈,但遵循微子之道的人也十分看重自己的道德信仰,愿意为维护其信仰而忍耐不言。

5、《论语》被称为中国人的圣书,是中国人民对她的赞誉,也是世界人民对她的赞誉,当之无愧。

6、《论语·述而》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7、《论语》中的微子篇,是一篇非常重要且深奥的篇章,主要探讨的是什么是避辱谄的道德价值观以及如何才能遵循这样的价值观。以下是对这篇篇章的简要赏析:

8、论语赏析

9、这部书循循善诱,有事理说明,有行为引导,教人明理,使人成熟,是中国人的圣书这一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10、论语十八篇是有逻辑顺序的安排

11、在找寻道德原则的知识领域里,“微子之道”可以视作一种重要的基本思想。它是站在人类既有的道德普遍价值观基础之上,用道德作为一种基本的行为准则,并以此为方向,对人类的全部知识产生影响和作用。

12、微子是一个人名,但在这个篇章中指的是指一种道德行为或精神状态。微子的含义是避辱谄,即坚守道德,不为名利所动,不与人争斗,保持内心平静。

13、礼乐治国的目标是让人们以仁德为追求,即里仁第四

14、一个仁字贯穿《论语》一书,孔子在经文中也提到吾道一以贯之。一个人立身处世,仁是其总纲,仁德修养体现在时时处处,不可须臾离也。可见仁不仅仅是道德修养,而且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有仁的体现。虽然《论语》一书,叙述的事例很多,讲的道理很多,但究其核心,则是仁的境界高低的具体体现。

15、诗三百,思无邪。

16、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17、《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18、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19、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20、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21、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22、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

23、以上述思路修养身心,人生达到的层次不同,下德,公冶长第五,中德,雍也篇第六,上德,述而篇第七,至德,泰伯篇第八

24、其中的“微子去之”一则故事表明,遵循微子之道的人,即便受到侮辱,也无需怒斥,只需淡定退避。这里所传达的道德观念,促使人们认识到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不用采取过激的行为,也能取得应有的尊重。

25、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2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8、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29、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0、不学礼,无以立

赏析 论语

31、仁以为己任。

32、宽则得众。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4、管理治国,以礼乐治国为章,即八佾第三

35、这篇篇章中的两个故事(即“微子去之”和“仲尼祭仲由问题”)都强调了坚定的道德信仰和勇敢的道德实践,让人们领悟到“辱而不可避,耻而不可蹈”的人生真谛。

36、程颐在注中指出,微子不是从物品中获得利益,而是以自己的道德为目标,才成为微子。这与当今世界逐利的风气触目惊心形成鲜明对照。

37、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38、君子之行己,其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

39、学而优则仕,学习管理,即为政第二

40、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41、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