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完璧归赵主要内容50字-54句优选

完璧归赵主要内容50字-54句优选

时间:2023-10-09 12:01:46

完璧归赵主要内容50字

1、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完璧归赵的主要讲述的是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池来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携带美玉出使与秦国交涉,蔺相如几次识别秦王骗取和氏璧的奸计,提前让随从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完成使命的故事。该故事展现了蔺相如超高的谈判技巧,同时完璧归赵也多用来比喻将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2、战国时期,赵国与齐国交战,赵国大将军赵括率军攻打齐国。赵括智谋出众,战胜了齐国的军队,将齐国的国王俘虏。赵括将俘虏送回赵国,赵国国王非常高兴,赏赐赵括丰厚的奖励。赵括却说:“完璧归赵,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将士的努力。”

3、渑池会面蛀牙写了: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国[2],为免除后顾之忧,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

4、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邯郸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

5、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6、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邯郸。”(原文是“完璧归赵”。)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璧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7、战国时期,赵国与齐国交战,赵国大将军白起率军攻打齐国。在一次战斗中,赵军围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文派使者向白起求和。白起答应了和谈,但提出了一个条件:齐王必须亲自来赵国投降。

8、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咸阳为赵王祝寿,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9、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10、赵国有一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大喜,却全无换城给赵之意。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说玉上有一小疵点,拿回了宝玉。

11、战国时候赵国得到了一块和氏璧,秦国想要,然后为了不让秦王得逞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他胆大心细,智斗秦王,最后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返还给了赵国

12、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邯郸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

13、完璧归赵,主要写了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华夏族历史故事。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14、赵国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国假意用十五座城来骗取和氏璧。蔺相如带着璧前往秦国,发现了秦王的骗局,但他机智巧妙地将璧送回赵国,让秦王无可奈何。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为“完璧归赵”,意思是将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5、最终,齐王被囚禁了十年后,赵国将其送回齐国,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意味着完美的东西回到了原来的主人手中。

16、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17、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一次,赵王得了个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想把它骗到手,说用十五座城换这块壁。赵王很着急,就让蔺相如带着这块壁去到秦国。

18、《完璧归赵》是一则历史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因为失去宝玉璧而被秦国欺骗,最终靠着智谋将璧夺回的故事。这个成语意为“完美无缺地归还给当事人”,常用于形容事情达到了最好的结果。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要珍惜财富,保护自己的利益。

19、战国时期,赵国决定分兵攻打齐国。赵武灵王派出卫鞅负责进攻齐国,他让手下士兵在风雨中练习组织。

20、在战国时候,赵国得到了一块精美的和氏璧,这时秦国知道了也想要这块壁,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换,然后赵王就命令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他胆大心细,智斗秦王,最后秦王还是把和氏璧完好无损的返还给了赵国。

21、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

22、”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廉颇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蔺相如,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23、完璧归赵是一个成语2它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王赵胜想要得到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石3他派人去各地寻找,最终在燕国找到了这块玉石4燕国国王燕昭王看到这块玉石后,也非常喜欢,不愿意将其交给赵国5最后,经过一番较量和谈判,赵胜成功地将玉石带回了赵国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努力和智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4、他将奖赏分给了所有参战的将士,彰显了他的公正和大度。这个故事成为了“完璧归赵”的典故,形容将功劳归于全体人员,不独占功劳。

25、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26、秦王接到壁,甚是喜欢,却就是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用计把璧要回来,又派人把壁送回了赵国。

27、齐王为了保全自己的王位,决定亲自前往赵国。

28、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29、他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答应。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到了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诉了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30、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蔺相如回到客栈,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邯郸去了。

完璧归赵主要内容50字

31、一天,赵武灵王突然让士兵放下兵器。所有士兵都能立即停止动作,完美归位,完璧归赵。赵武灵王震撼了,感叹士兵们的素质和纪律,因此决定给他们更多的训练和奖励。

32、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33、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

34、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35、将相和完璧归赵的故事简短概括如下:

36、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37、《完璧归赵》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太子因在魏国被囚禁,赵王不得不向魏国割让了一个城市,并交出了一块绝世珍宝——“璧”。赵太子逃脱后,向魏国赔偿了城市,并设法夺回了“璧”,归还给了赵王。故事表达了“完美无缺”的含义,也是对忠诚、勇气、智慧等品质的赞颂。

38、赵王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

39、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

40、赵惠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知道了这件事,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41、在这个故事中,赵太子的忠诚、勇气和智慧帮助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夺回了“璧”,并且成功地把它归还给了赵王,这体现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理念。同时也告诉人们,追求完美和珍宝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但是不能丧失做人的道义和原则。

42、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

43、成语释义:完: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赵: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后来比喻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44、负荆请罪主要写了: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

45、当齐王到达赵国时,白起却将他囚禁起来。白起的部下纷纷劝他将齐王释放,以示赵国的仁义。然而,白起坚持自己的原则,认为齐王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权力而来,不值得信任。

46、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47、赵王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亲自前往战场迎接白起。白起带领着胜利的军队归国,完璧归赵,赢得了国家和人民的赞誉。这个成语意味着事物完整地回到原来的地方,也象征着胜利和成功的归属。

48、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

49、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

50、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51、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52、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交战,赵王派遣将军白起率军迎战。白起精心筹划,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勇猛。最终,在一次大胜之后,白起成功将秦军赶回秦国。

53、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邯郸去了。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璧,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54、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表示要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赵国怕秦国攻打过来,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后,看出秦王没有交换城池的意思,便假说和氏璧上有瑕疵,拿回了和氏璧,并以毁玉要挟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应允,并答应斋戒五天,蔺相如就叫人将和氏璧连夜从小路送回了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