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水土保持知识

水土保持知识

时间:2023-10-07 17:00:57

本文目录一览:

水土保持研究要求?

水土保持学是研究维持与改善水土环境质量的一门综合性跨学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地域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工程学、水文学和土壤学,同时也涉及植物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社会科学等。 要求考生重点掌握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水土流失的测定方法、影响因素、控制措施及其危害评估方法,了解水土保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灵活运用水土保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土保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水土保持,什么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陆地地表由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引起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广义上,包括“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地面组成物质在外力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根据破坏土壤的外力不同,土壤侵蚀可分水蚀、风蚀、重力锓蚀和冻融侵蚀等。 水土保持相对于水土流伯而言的,指预防和治理水土流伯,合理利用和开发水、土地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和提高土壤生产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水土流失规律是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依据,要做好水土保持,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水土流失,只有了解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水土流失的类型、形式及其危害,才能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制定水土保持规划,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保持水土影响因素?

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到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称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形式除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典型的土壤侵蚀形式外,还包括河岸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以及滑坡等侵蚀形式。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①气候,如降水量、降雨强度、风速等;②地形,如坡度、坡长、坡面形状、沟壑密度等;③地质,如岩石的风化性、坚硬性、透水性等;④土壤,如土壤透水性、抗蚀性、抗冲性等;⑤植被,如植被种类、覆盖度等。加剧水土流失的人类活动因素主要有:滥垦乱伐、陡坡开荒、顺坡耕种、过度放牧、铲挖草皮、乱弃矿渣废土等

水土保持防治标准是什么?

水土保持防治标准指标应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1 水土流失治理度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 2 土壤流失控制比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每平方公里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之比。 3 渣土防护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采取措施实际挡护的永久弃渣、临时堆土数量占永久弃渣和临时堆土总量的百分比。 4 表土保护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保护的表土数量占可剥离表土总量的百分比。 5 林草植被恢复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百分比。 6 林草覆盖率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林草类植被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什么是保持水土,避免水土流失,保护自然环境的根本方法?

水土保持的方法很多,但相对重要的对策就是,立即停止或减少对水土流失脆弱地区、敏感地区,(如河流上游山区、高山林区或植被稀疏的干旱区等)的过度开发和过度索取,给大自然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和自我恢复的足够时间、空间。

水土保持法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二章 规划 第十条 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 第十一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全国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公告前应当将调查结果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预防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组织单位和个人植树种草,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的管理,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划定,应当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