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红楼梦经典诗句赏析【99句精选】

红楼梦经典诗句赏析【99句精选】

时间:2023-09-16 09:24:55

红楼梦经典诗句赏析

1、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2、红楼梦引子

3、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4、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5、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6、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7、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8、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9、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10、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11、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12、画梁春尽落香尘。

13、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14、无材可去补苍天(第一回)

15、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16、一局输赢料不真(第二回)

17、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18、每天面对人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

19、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20、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21、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22、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23、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24、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前八十回中相当重要且经典的一回。在此回中,世人往往多流连于宝黛读西厢,意蕴非凡,以为妙绝。然而我却以为,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固然在意境之处不能比肩宝黛读西厢,但作为林黛玉心境的转折之处,在全书中很是关键。当然,《红楼梦》不单单胜在情节环环紧扣,伏脉千里。细腻的描写手法,也总是令人心折不已。在黛玉听曲这一段中,曹公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完整描绘出了一幅在艺术欣赏中产生共鸣的画面。因而,在下文里,我就想从情节和描写这两个方面对此处进行赏析。

25、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26、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27、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28、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29、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30、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终身误》为曲名,点明主题是“误了终身”。曲子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念和眷恋之情,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

红楼梦经典诗句赏析

31、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32、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33、开辟鸿莺,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34、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35、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36、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37、《好了歌》(第一回)

38、《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39、《好事终》(第五回)

40、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41、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42、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43、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44、红楼梦1-40回摘抄赏析

45、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46、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终身误”也可以被视为小说的主旨之一。

47、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48、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49、“终生误”可谓《红楼梦》小说中的一个常用自嘲语,但与“终身误”并非同一概念,因此此言并不准确。

50、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51、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52、曹雪芹把《终身误》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宝玉对宝钗和黛玉两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误他终身的“金玉良缘”的愤恨。曲子以宝玉的口吻写就,说明宝玉婚后尽管终日面对的是宝钗,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同时又表达了对薛宝钗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终身幸福的深深同情。

53、一天,贾宝玉坐在园子里的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西厢记,林黛玉葬花也到了这儿,看见了这本书也喜欢得不得了。贾宝玉用书中的艳句与林黛玉开玩笑,林黛玉假装气恼,说告诉舅舅(贾政),贾宝玉听了以后吓得不得了,连忙求饶。

54、可以说,《红楼梦》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种种弱点,给人以启示。

55、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歌》悲情的摘示了晴雯的命运。

56、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57、《〈好了歌〉解注》(第一回)

58、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59、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60、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红楼梦经典诗句赏析

61、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62、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63、元妃回宫后总觉得大观园闲在那儿不妥,所以叫夏太监到荣府下了一道谕,命贾宝玉和小姐都搬到大观园里住,贾宝玉高兴得不得了。

64、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65、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66、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

67、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68、曹雪芹《终身误》红楼诗词欣赏:

69、但是,在小说中确实有很多人物因为自身的过错以及各种现实因素而错失了自己应该拥有的幸福生活,例如贾宝玉错失了林黛玉,林黛玉错失了宝玉,尤二姐错失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等等。

70、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71、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72、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73、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74、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75、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76、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77、如果想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内容,我们需要认真阅读原文,并从中窥探曹雪芹创作的精妙之处。

78、薛宝钗生日这天请戏班子唱戏,听了戏文后,史湘云就跟林黛玉开了个玩笑,贾宝玉知道林黛玉容易生气多心,向史湘云挤眼叫她不要开玩笑,哪知史湘云认为我不能说笑话,林黛玉则认为史湘云出身侯门我不配与她说笑话,贾宝玉弄了个两头不讨好。气得写了一首解潮诗,姑娘们看了个个取笑他。

79、薛宝钗再过几天就要过15岁生日了,贾母要好好替她做一下生日,史湘云住了两天要回去了,贾母叫他等薛宝钗过了生日再回去。

80、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81、听了元妃的谕,贾府里又忙起来,先分院子:薛宝钗住蘅芜苑、林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凤轩、李纨住稻香村、贾宝玉住怡红院,这怡红院离潇湘馆最近。每处有两个老嬷嬷、四个丫环服侍,另有专门打扫卫生的佣人若干。

82、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83、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84、此言虽然经常被人引用,但实际上并非曹雪芹所创作的。

85、在大观园住下来后,贾宝玉感到闲得慌,学僮茗烟偷偷替他买了一些书:有西厢记、武则天、杨贵妃、等等。贾宝玉看得入了神,茗烟急得要他注意点,被其它人看见告诉他父亲就不得了呢。

86、贤袭人充满了对贾宝玉的不满之情,想要诉诸宝钗,而宝钗欣赏袭人的见识和志气。贾琏趁着巧姐身体不便,出痘的期间和多姑娘儿鬼混,刚好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了凤姐,贾琏怂恿平儿,叫平儿不要害怕凤姐。

87、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88、贾元春命太监送了一个灯迷出来,各个姑娘都封了自己的迷底由太监带回宫,并且还要和一个迷语送进宫。晚上,贾政与孩子们一起玩猜迷,贾宝玉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爆竹、迎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算盘、探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风筝、惜春给出的迷语其迷底是海灯。猜了以后,贾政觉得这些迷语有不祥的意思,伤悲感慨,借故推辞就早回去了。

89、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90、红楼梦的原文中并没有出现“终身误”的这个词语。

红楼梦经典诗句赏析

91、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92、《护官符》(第四回)

93、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94、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95、红楼梦原文没有出现“终身误”的字眼。

96、《红楼梦》二十二回宝钗给宝玉解读《寄生草》,句子极妙:

97、女娲炼石已荒唐(第八回)

98、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99、从全书的关节来看,此处上衔读西厢,下接葬花,可谓是一个过渡。如果说在宝黛读西厢,二人以“戏语”互定爱慕之心的时候,林黛玉尚对命运,对宝黛爱情抱有幻想的话,哭诉葬花词之时便是她清醒之时。在风刀霜剑之下,岂有平安喜乐;春去春归,又岂能长久。“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样的悲叹,其实已跟爱情无关,而是黛玉对自身命运的感悟,是自作的诗谶。这样的情怀,也是宝玉无法用爱情来慰藉或是弥补的,是一种壮烈的大绝望。从哭唱葬花词后的每一日,都映照诗中所写,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而黛玉的心境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转折之处便在听牡丹亭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