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书中描写景物的句子-集锦21句

书中描写景物的句子-集锦21句

时间:2023-07-22 11:21:59

书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1、第三回:

2、第二回:

3、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4、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5、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创作背景

7、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8、全诗描绘了作者在渔船中所见的夏夜美景,在茫茫的黑夜里,只有萤火虫发出微亮。全诗捕捉住了转瞬即逝的美景,表现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寂静与清幽,寄寓着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

9、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10、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11、扩展资料:

12、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13、后两句勾勒出一幅浪漫图景,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

14、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15、前两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茫然无奈。

16、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17、第四回:

18、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19、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2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21、《舟夜书所见》是清人查慎行的一首写景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奇异的河上夜景。全诗依次写了黑夜、渔灯、萤光、簇浪、河星之状。是依据时间顺序来描写的景物。渔灯的变幻,水静时似一点萤光,水动时像满河星星,诗的意境更觉奇美、阔大。全诗中心景物是渔灯,背景是黑夜。描写了河上渔灯倒影随浪散开的情状。比喻贴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