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精选关于三国的名言警句【43句】

精选关于三国的名言警句【43句】

时间:2023-07-22 11:06:25

关于三国的名言警句

1、吕布: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4、不过即便如此,毛批仍说:“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换了别人,一定反过来,说宁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不可以我对不起天下人。但是实际上怎么样呢?实际上都是像曹操那样做的(试问天下谁不有此心者),然而“谁复能开此口”呢?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毛批说,这是曹操超过其他人的地方,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太多。毛宗岗父子是不喜欢曹操的。他们都说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那就应该是过人之处了。

5、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三国演义里的名句太多了吧,比如卧龙凤雏得意一可安天下,曹操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既生瑜何生亮?

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9、“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程普

10、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1、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4、刘备“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

1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6、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17、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9、后两种说法中,孙盛《杂记》的说法又更具体。一是曹操听见了些声音(闻其食器声),二是曹操杀人以后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谓“食器声”,应该不是洗锅碗的声音,是磨刀子的声音。曹操这才疑心,才杀人。杀了以后,才发现人家是准备杀猪宰羊款待自己,误杀了好人,这才会“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凄怆(音创chuang),就是凄惨、很悲伤的,只好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辩护。当然,这种辩护并不能洗刷他的罪过。但能够“凄怆”,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

20、勿以身贵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2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23、数量较多,列举以下几个:

2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25、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28、“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9、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30、曹操: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之变化,可比世之英雄。

关于三国的名言警句

31、第二点,曹操当时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家,对不起人家,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成一贯如此,变成理直气壮了。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所以,仅凭此案就说曹操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

3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3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34、这事《三国志》没有记载,只见于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世语》和孙盛《杂记》。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把他们一家都杀了。

35、然而《三国演义》的改动就大了。“凄怆”的心情没有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前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宁肯我对不起别人,不能别人对不起我。这里说的“人”(别人),是特指的,就是吕伯奢一家,是“个别人”。后一句话说的,则是普天之下的人,是“所有人”。这个范围就大不一样。虽然都是恶,但恶的程度不同,分量不一。这是第一点。

3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8、“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人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案子,看看是不是事实。

39、刘璋对自己的属下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

40、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41、司马懿: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42、为什么要杀呢。三书的说法不一。《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的说法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的说法是:“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看来,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杀人动机。按照《魏书》的说法,是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按照《世语》和孙盛《杂记》的说法,则是因疑心太重而误杀。《魏书》是比较维护曹操的,我们姑且不论,就看后两种说法。

43、曹操“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