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老子道德经讲解【精选27句】

老子道德经讲解【精选27句】

时间:2023-07-05 10:19:48

老子道德经讲解

1、第六,保持和发展知止不殆的生命活力

2、《道德经》说:“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能使人心身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清静可以使人心胸明朗、智慧增长,清静还可以助人正确地立身处世,实践宏愿。保持清静的生命状态,要在无为而任自然,亦即寡欲而不妄为,身处尘世而不染不著,心以应物而不滞不留,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顺物而自然,和光同尘。

3、《道德经》既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宝藏。从如何更好地保持好、发展好、实现好生命之和、生活之和、生态之和来看,《道德经》给了我们这样的智慧启示:

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没有名字,它是天地的开始;有名字,它是万物的母亲。因此,它经常没有欲望,以观察它的神妙;它常常有欲望,以观察它的表象。这两种情况,同出而异名,同称之为玄。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

5、《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生之初是自然纯朴的,但随着年长而身强,由于情欲的滋生和外物的牵缠,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离纯朴真道愈来愈远,以至身命不保。因此,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教导人们应追求素朴纯真的生命方式,感知乐道安贫的精神生活。

6、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7、第二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意思是: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就是说:做一个明智的人,既要察人,更要察己。知人更要知己方可收获智慧人生。

8、《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者当知有福不能享尽,有势不能用尽,有力不能使尽。知止者当知当止则止,适可而止,树立起正确的成就感,才不会遭到亡身之灾。这就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9、第五,保持和发展上善若水的生命情怀

10、《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1、道德经是老子对于天道的论述,是自然而然的规律,人类是自然界的普通一员,与天道一体,人道应该遵守天道仍基本规律。

12、第三,保持和发展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

13、《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水具有处下不争、无形无色、能方能圆、洗涤浊垢、应期而动、清明空虚、利济群生的上善情怀,它普济天下万物而不求索取,它无形无色却又能坚持自己的品质,它真而无伪,朴而无华,清而无杂,静而流居,是道的品性的体现。

14、《道德经》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谓柔弱不争,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既能坚韧不屈又不争强好胜的精神与品格。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他告诫我们,要像婴儿一样专气致柔,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亦将促进宇宙万物的繁荣生息。

15、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所以丑就产生了。大家都知道善是善,所以恶就产生了。因此,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衡量,高和低相互倾斜,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因此,圣人做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都在他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他没有占有,也没有依赖,功成了也不住在那里。正因为这样,他不会离开。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7、《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天地万物都根源于“道”,但“道”对万物却是“生而不有”,丝毫不干涉万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这就叫“道法自然”。老子希望人们以满足维护生命健康的自然需求为度,不要过分追求感官享受,否则“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反而伤生。

18、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从中学到。道德经由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辩证,想要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想事情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精神。《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19、《道德经》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老子告诉我们,要像道一样虚无清静,无所不容,犹如海纳百川,不拘细流。在现实世界来说,不同人群和种族、不同宗教和文化,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只要我们能虚怀包容,就能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20、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众所周知,“道”是老子极致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意思是:人世间能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就是说:不要拘泥于对一事一物一时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譬如生活中,一个家庭的道是什么,就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公职人员的道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1、第三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里,宠辱若惊的“宠辱”,大家都知道,荣耀和耻辱。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得失观,要时刻自查自省,慎独慎微,尽力做到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22、第四,保持和发展清静无为的生命状态

23、第七,保持和发展有容乃大的生命境界

24、第二,保持和发展见素抱朴的生命方式

2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6、第一,保持和发展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

27、《道德经》高深莫测,至上智慧的结晶。事物发展的规律,分大道、世道、人道。顺其自然,循其规律,不可逆道而行,一切行为均要合乎道理,以德孕之育之化之。道理、德行、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