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时间:2023-06-08 09:22:22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科学家背景故事?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科学家故事简短?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两弹元勋自强不息的故事?

1950年,邓稼先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国,一到北京,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和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和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两弹元勋自强不息的故事?

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个科学家的故事?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为科学研究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事例?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5],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等,袁老的一生就是为科学研究奉献一生的很好的科学家事例。

像牛顿这样忘我工作的科学家故事0字

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 , 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 ,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 “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