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通悦,愉快
2、学而时习之
3、三,古义:泛指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学习方法:
5、二、个人修养
6、夫子温、良、恭、俭、让。
7、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一词多义:
9、①不亦乐乎(快乐)
10、三、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
11、①人不知而不温(表转折)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全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方面给人以启发。
14、二,修身做人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6、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7、传不习乎
18、愠:生气,发怒。
19、(7)思而不学则殆
20、时:时常。
21、见义不为,无勇也。
22、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兴趣)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24、名不正,则言不顺。
25、凋:凋谢。
2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7、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8、殆:有害。
2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30、不温,不亦君子乎?(接时温习、修身养性)
31、温故而知新
32、三,道德修养类。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34、说:愉快。
35、可以为师矣
36、三省吾身
37、为君难,为臣不易。
38、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9、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独立思考)
40、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
41、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42、不亦说乎
43、道不同,不相为谋。
44、同时,孔子强调做人,学习,立志是不可分割的。因为这是君子必须具备的修养。
45、君子强学而力行。
4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47、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8、子曰:“五十有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讲立志,也是讲做人做事。
49、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5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1、孔子作为教育家,在谈到教育与学习时强调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如:“学而时习之”是方法;温故而知新是复习巩固在学习中重要作用;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学习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兴趣。
52、通常分为一,学习方法类。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3、(4)吾日三省吾身
5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循序渐进)
57、从心所欲不逾距。
5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9、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60、论语七则译文作者:佚名
61、五、感叹时光流逝
6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强调做人处事的原则。
63、通假字:
6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65、四、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
66、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6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反省)
69、《论语十二则》教给学生的,是:做人,处事,立志,学习几方面的道理。
7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71、④三十而立(表修饰)
72、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73、见不贤而自省也。
74、饭疏食饮水
75、词类活用:
7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7、古今异义词语:
78、(6)学而不思则罔
79、水,古义:冷水。今义:指所有的水。
80、六、文章中心:
8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82、听其言而观其行。
83、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84、四,人生哲理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5、小不忍则乱大谋。
86、出自高中生网。上海高三论语七则
87、吾日三省吾身
88、(2)不亦说乎
89、放于利而行,多怨。
90、五,学习态度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1、饭硫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坚守仁义)
92、(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3、日:每天。
94、父母,唯其疾之忧。
95、《论语》十二章,是指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96、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97、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98、(3)人不知而不愠
99、(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是对人要有志向的最好诠释。
101、信:真诚,诚实。
10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学习方法
103、巧言令色,鲜矣仁。
104、①可以为师矣。(当、做)
10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10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志坚、好问善思)
107、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
108、(1)学而时习之
109、以约失之者鲜矣。
110、人背信则不达。
111、“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七个字的名言!它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
112、省:反省,自我检查。
113、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114、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强调的做人要加强自我修养,才能成为君子。
115、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116、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117、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