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生活富裕了节俭的例子【42句文案】

生活富裕了节俭的例子【42句文案】

时间:2023-04-11 22:59:45

生活富裕了节俭的例子

1、不节约表现在衣食住行,衣服没怎么穿,自认为不入时代了,好好的扔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也要跟随潮流,不久就更新,着实浪费。

2、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的遗嘱,“以自己在国内银行的总共为334.2万元的存款,拨50万元捐作北京华侨博物馆的建筑费,又拨50万元为集美社会福利基金,而余下的234.2万元则全部用于集美学校的校舍建筑”。可见,对于这样一笔巨额遗产,陈嘉庚连一分钱也没有留给自己的子孙。

3、在他的居室里,只有一张小木床,一张办公桌,一把靠背椅,一张小茶几,一个木制的脸盆架和一口装水用的小水缸。在他的居室里,还有一对旧沙发,他坚持不换新的,只让换一换坐垫。他还亲自找来一块木板,需要时放在沙发的扶手上,作为活动书写板。

4、年,陈嘉庚奉父函召,到新加坡学习经商。生意步入正轨之后,陈嘉庚即开始将经商赚来的钱投向教育。他抱定“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1919年夏,陈嘉庚返回故乡集美,开始紧锣密鼓筹办厦门大学。在筹办厦门大学期间,他发现集美学校少数师生常常会到厦门市去消费,就在集美学校“秋季始业式”上发表演讲进行批评。他说:“本校性质如何?即省俭是也。中国今日贫困极矣,吾既为中国人,则种种举动应以节俭为本。”

5、工作中纸张浪费,可以两面复印。不珍惜节约粮食

6、年周恩来做的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一直穿到他逝世。

7、年3月18日,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毅来集美视察工作,陈嘉庚请他来家中喝茶,并让炊事员去买点糖果招待陈毅。当时,炊事员买了一斤糖果招待首长。陈毅一行离开后,陈嘉庚随即批评炊事员,他说:首长最多尝一两颗糖果,不像小孩子一个接一个吃个不停,你买二角钱就足够了。这个节约美谈,后来传颂一时。

8、先说结论,节约的名人故事,80字明代的皇帝朱元璋曾巧就是穷人出身,他当上皇帝以后,她也十分的爱惜粮食,有一次他到了后厨,发现厨子将吃剩下的豆腐,白菜等都抛弃了,于是他非常的生气,命令处置将这些白菜和豆腐都做成了白菜翡翠汤。

9、陈嘉庚幼年和少年时代,父亲在新加坡经商,他跟随母亲在家乡集美生活。陈嘉庚9岁入私塾,读书之余,他随母亲下田下海劳作,贴补家用,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可贵品质。

10、大概是为了让学生更信服,陈嘉庚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的例子:“鄙人在新加坡时,地处繁华,每月除正当费用外不及二元。所以如此者,盖以个人少费一文,即为吾家储一文,亦即为吾国多储一文。”可见,陈嘉庚不是守财奴,他的节俭不是为了把钱财留给子女,而是用来兴学报国。据统计,陈嘉庚一生在国内外创办和资助的各类学校达118所,他一生捐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款项高达1亿美元。

11、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12、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

13、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14、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15、名人助人为乐的故事多不胜数,下面就列出几则与大家共勉:严植之救人急难  南朝梁天监年间,有位五经博士叫严植之,学识渊博,品格高尚。有一天,他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询问之后得知此人姓黄,是荆州人,因家贫外出帮工。近来身患重病,被急于赶路的船主抛在岸上。严植之于是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之后,姓黄的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他双膝跪地,恳切地表示,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以报答救命大恩。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钱和干粮,让他回自我的家乡。王羲之助人卖扇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人们知道后纷纷围拢来抢着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十分高兴,十分感谢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辛公义改变陋习  隋朝人辛公义曾任岷州(今甘肃岷县)刺史。当地的老百姓有一种陋习,凡是家里有人生了病,大家都害怕染上,谁都不肯照料病人往往得不到照顾和治疗而病情加重,很快死去。辛公义到任后了解到这相状况,就下令将病人抬到衙门里来,自我和数百位病人住在一齐,亲自安排给他们看病服药的事情。经过细心照料,这些病人都恢复了健康。辛公义的行为不仅仅得到了人们的赞颂,也彻底改变了当地的陋习。李士谦乐善好施  北朝魏齐时,有位叫李士谦的人,家庭十分富有,但人崇尚节俭,为人慷慨,常周济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许多人家都断了粮,李士谦就拿出一万石粮食给乡里的缺粮户。到了秋天又遇年成不好,庄稼欠收。借了粮的人都要求延期偿还。李士谦说:“我借粮给你们是为了帮大家度荒,不是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粮就不用还了。”于是他请来一些欠粮的人吃饭,在吃饭时当着大家的面烧毁了全部借据。第二年粮食丰收了,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还粮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谦乐善好施30年,在隋文帝开皇八年去世。他所在的赵州一带有1万多人为他送葬,哭声动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雷锋只要登上火车就忙个不停。他主动帮列车员扫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给旅客倒开水,帮忙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一会儿,就忙得满头大汗。别人叫他休息,他总说不累。  有一次,雷锋到丹东作报告回来,早晨5点钟到沈阳换车回部队,过地下道时,他看见一位老大娘,拄着棍、背着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雷锋迎上去一问,知道大娘从关内来,是到抚顺去看儿子的。雷锋立即把包袱接了过来,一手扶着老人说:“大娘,我送你到抚顺去。”  老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上车后,雷锋给老人找了座位,自我就站在老人身边。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老人说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老人没有来过抚顺,还不知道儿子住在哪里。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雷锋。他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写的是“抚顺市XX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迫切情绪,就说:“大娘,您放心,我必须帮您找到儿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  火车进站后,找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帮忙老人找到了儿子。母子见面,老人的第一句话是:“儿呀,若不是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很多名人中都做过助人为乐的事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16、诸葛亮一生克勤克俭,不愿为了私利而消耗蜀汉的物力、财力,在病危时留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17、陈嘉庚自奉甚俭,对浪费现象极其厌恶。1940年3月,陈嘉庚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陈嘉庚在去延安考察之前,先去了重庆。在国统区,陈嘉庚每到一地,当地主官都用山珍海味招待陈嘉庚。云南省主席龙云招待陈嘉庚的菜肴,让他颇感意外:“是宴酒菜均特殊,菜中有象鼻一味,为生平未尝食。”重庆官场的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令他大失所望。在延安,陈嘉庚目睹了抗日根据地干部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处事以利民富国为前提,作风民主、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的气象,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并做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准确判断。

18、年回国定居后,陈嘉庚为修复战时被破坏的集美学校校舍煞费苦心,而对自己被炸坏的住宅却迟迟不让修复。他认为重建住宅所需不过二万余元,但校舍没有修复却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因此,他选择临时居住在“校董住宅”,直到1958年集美学校校舍全部修葺后,他才着手修复自己的住宅。

19、周恩来穿的袜子,都是织补了又织补。一个补袜板,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用的,从西柏坡带到北京,一直留着织补袜子用

20、“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21、吃的方面,为了面子点餐奢侈超过消费量,最终剩菜剩饭一大桌,吃的没有剩的多。家里用电用水不注意可劲造。

22、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公忠体国,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除了对蜀汉政权功绩卓著之外,诸葛亮在廉政方面也为时人所称道,为官员们做出了表率。

2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强调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这既是诸葛亮一生清廉自守的深刻总结,更是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成为千古名句而为后世所称道。

24、陈嘉庚长期在海外生活,返乡期间他注意到:国人平日里清汤寡水、粗茶淡饭,但一旦遇到婚丧嫁娶、亲友相聚,都要杀猪宰羊、烧鸡炖鹅,集中力量大吃大喝一番。为了改变这种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1948年,陈嘉庚撰写了《民俗非论集》,他在书中写道:我国人对交际应酬,注重宴饮,虽素昧平生,或赴友人筵席,间接传介,萍水初逢,亦多设筵招待,互相传引,豪阔之士,自是应接不暇。夫金钱浪费,必须寻得来源,私情既多,公心难守。

25、节俭朴素的待客之道

26、这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魏时期是难能可贵的,更体现出诸葛亮为官节俭、力戒奢华的高贵品质,也为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优良作风,自觉养成过紧日子的习惯提供了有益借鉴。

27、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由于没有多余的皮鞋可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

28、陈嘉庚一生共育有九子八女。他曾说过:“父之爱子,实出天性,人谁不爱其子,唯别有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之爱,且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是乃害之,非爱之也。”正是因为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他对子女的要求甚为严格。他生活简朴,也要求子女不得买奢华的物品,不允许子女过优裕的生活。第五子陈国庆15岁在道南学校读书的时候,母亲给他买了一条领带。陈嘉庚看见后,斥为浪费之举,不允许儿子佩戴。直到陈国庆后来工作赚了钱,才第一次戴上了领带。陈嘉庚正是通过这种严格的教育来磨炼子女的品格。

29、年9月,陈嘉庚回国定居。他的日常饮食可谓粗茶淡饭,非常俭朴。他爱吃地瓜稀饭,菜常常是花生米、油条、豆豉、芋头等几项轮换,有时炒一点米粉,偶尔吃点海蛎煎、炸海蛎。即使遇到逢年过节或有重要客人来访,也只是用家乡的特色风味食品来招待。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浪费。”

30、陈嘉庚晚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人民政府给他定的工资是行政三级,每月可领390元,加上地区补贴共计539元。但他却规定自己每月伙食费不超过15元,省下的钱全部存入集美学校会计处作为公用。

生活富裕了节俭的例子

31、行的方面。代步车、座驾隔不多久也换,尤其不考虑实用性和自己的经济实力盲目换。

32、诸葛亮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写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不仅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收入的申报表,更是他一生廉洁从政的真实写照。

33、浪费水:洗澡和洗手时水一直流淌。

34、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35、陈嘉庚经常引用的一句俗话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当马牛”。他留给儿孙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诚毅品格和勤俭品德。至今,陈家后辈仍把“勤俭”奉为重要家训,恪守之、践行之。2018年1月20日,陈嘉庚的孙子陈君宝作客央视《谢谢了,我的家》栏目。主持人敬一丹问他,你对爷爷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陈君宝脱口而出:“该花的钱,千千万万都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也要省。”

36、克勤克俭的家风家训

37、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8、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39、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40、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

41、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宇文邕也是一位崇尚节俭的君王,据《周书》记载,他平日里穿布袍、盖布被,从不用金银珠宝装饰自己。另外,他甚至将原本华丽的宫殿拆除,将后宫的嫔妃、宫女控制在了仅仅十余人。从这些方面来看,宇文邕确实过得十分俭朴,或许这也是为何许多人都认为他如果能多活几年就很有机会一统天下。

42、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者,也是人民的公仆。以“廉”为本色、以“俭”为特征的嘉庚精神,将激励无数海内外赤子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