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发白帝城
2、《早发白帝城·白帝下江陵》作者用猿声衬托行船之快和轻松喜悦的心情。李白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3、“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4、江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三峡》用猿声的哀转久绝表现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秋天三峡萧瑟凄清气氛。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白话译文:
7、《早发白帝城》;年代:唐作者: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猿声在此一是突出船行之快,二是烘托诗人愉快的心情。
9、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0、《早发白帝城》是李白所写!唐肃宗乾元二年春,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11、《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12、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3、“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
14、”《望天门山》是山水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别董大》是高适的送别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不是什么诗吧。《早发白帝城》就是一首著名的绝句。《春夜喜雨》是杜甫的咏雨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6、全诗如下:
17、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18、《颂古九十八首》;年代:宋作者:释印肃;初心入处不为难,迷源逐境万重山。观音妙智慈悲力,连击三声体自闲。□去今何处去,悠悠空锁白云关。
19、古朗月行和早发白帝城是两首古诗,都是李白的作品。
20、前两句是说早晨辞別犹如彩云间的白帝城,一千里远的江陵一天时间就到了。
21、《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头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的忧愤不平之情。
2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2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4、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2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6、早发白帝城的诗意: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7、《蜀道难》原文如下:
28、出自:《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
29、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0、唐代:李白
31、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3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3、《早发白帝城》是李白的一首叙事诗吧,名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4、古诗里面的“万重山”表示很多座山。“万”指代“山”;含“万重山”的古诗如下:;
35、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李白因永王李璘与其兄肃宗争王位失败被株连,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收到遇赦的消息而作,重获自由的李白欣喜若狂,写下这首《早发白帝城》。
3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