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文学精选 > 24节气谚语和习俗【优选343句】

24节气谚语和习俗【优选343句】

时间:2024-01-26 07:49:04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1、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2、立秋气温高,果梨灌满浆。

3、正如其名中的“惊”,轰轰轰,冬眠的小动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为庄稼防虫,这一天,还要“打小人”驱走霉运。因为“梨”与“离”同音,惊蛰这天,吃梨成了保留节目。

4、龟背潮,下雨兆.

5、麻雀囤食要落雪.

6、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7、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8、入伏天高温,夏至怕北风;

9、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

10、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11、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是:

12、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的二十四节气

13、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巴蜀等地开始下起夜雨。除了农作,古人们在谷雨做的事情还很多:青年妇女要“走谷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采谷雨茶,传说可以清火、明目,还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14、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15、二十四节气歌诀与顺口溜

16、在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17、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18、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19、节前十日热,节后十日冷。

20、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21、翻译:如果五月端午晴天不下雨,全年的雨水都会偏少,当年的稻子会不结种,甚至颗粒无收,最后烂在田里。

22、秋分收大田,动刀又动镰;

23、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24、鱼跳水,有雨来.

2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髓,它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26、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27、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28、八月秋收忙,绣女下了田。

29、好谷不见穗,好黍不见叶。

30、草上露珠凝,天晴无雨水。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31、清明大蒜栽,柳絮纷纷来;

32、节气习俗如下:

33、青蛙春分初鸣,秋分终鸣.

34、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35、猪衔草,寒潮到.

36、春旱保丰收,秋旱颗粒丢;

37、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38、惊蛰刮北风,从头再过冬。

39、惊蛰不耙地,蒸锅跑了气;

40、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41、春雨贵如油,耙耘防墒流;

42、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43、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44、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45、三朝迷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46、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47、一般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48、谷怕卡脖旱,黍怕雨水灌。

49、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50、“满”,此时,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开始饱满。不过,又有个“小”字,所以它们还要等段时间才能成熟。小满正是插水稻的季节,而农民们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稻田里的水的充足。

51、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52、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

53、二十四节因地解,春夏秋冬保安全,上节预知下一节,早出措施早防范。

54、种地选好种,秋来大丰收;

55、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

56、大暑天连阴,稻麦遍地收;

57、瑞雪兆丰年,冬雪一层面;

58、谷雨节前后,点瓜又种豆。

59、蚂蚁垒窝要落雨.

60、大寒在月中,明春冷得凶。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61、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62、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63、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64、释义:如果惊蛰前打雷,雨就会不停地下。

65、十二月:

66、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67、惊蛰节打雷,米粮贱如泥。

68、燕子低飞要落雨.

69、翻译:谷雨节气到了,布谷鸟就开始叫了。如果布谷鸟在谷雨节气前三天就开始叫,那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雨水比较少。而如果布谷鸟在谷雨节气到了后三天才开始叫,那后面天气的雨水很足。

70、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71、三九连四九,门缝来叫狗。

72、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73、谷雨要断霜,大田忙耕种;

74、霜降树叶黄,碌碡碾场忙;

75、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立春古称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古时候立春要贴“宜春”春贴,辞旧布新、迎春祈福,祭春神、祭太岁。

7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7、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78、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

79、立春一日寒,一季温暖春。

80、释义: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种一棵能收一大筐红薯。

81、大寒天降温,鸡爪卷腹中;

82、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从中医的角度讲,此时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应该注重养生,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

83、春分节前暖,春分节后冷。

84、等等………

85、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

8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87、冬至一日暖,烤火到小满。

88、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89、春分阴两天,春季雨不停;

90、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91、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92、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93、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94、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95、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96、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度。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97、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98、庄稼想种好,三年要两倒;

99、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100、高山不种薯,十天小糜黍;

101、春分一天,昼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会在这一天校对度量衡器具。此外,每年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样一个游戏:让圆滚滚的鸡蛋立起来。这个看似简单又高难度的游戏延续了数千年。

102、不懂二十四节气,不会管园种田地。

103、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104、冬旺不理想,春旺粮满仓。

105、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106、泥鳅静,天气晴.

107、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民间谚语》

108、锄头不下地,秋来欠收益。

109、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110、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

111、种好大棚菜,追肥把虫防。

112、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113、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114、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115、天寒日又短,不刮风就暖。

116、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117、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

118、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119、秋分日久晴,晒出穗实盈;

120、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121、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122、立夏之后,万物从初生进入了繁茂。其实,按气象学意义,立夏并不是就到了夏天。不少人爱吃的茶叶蛋是因“立夏”而来,它可是这天最经典的食物,听说立夏日吃了鸡蛋可以祈祷夏日平安。

123、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

124、冬至后十天,阳历过大年;

125、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意思就是如果惊蛰前打雷,雨就会不停地下。

126、不怕霜降霜,就怕寒露寒;

127、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128、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29、伏里深耕田,赛如水浇园。

130、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131、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民间谚语》

132、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1、立春

133、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134、腊月见三白,来年好兆头;

135、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136、问题:24节气的民俗传统?

137、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138、立冬晴,柴米堆得满地剩;立冬落,柴米贵似灵丹药。

139、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140、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141、红日当头照,夜晚露水狂。

142、二、习俗

143、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144、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145、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14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47、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

148、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

149、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150、狗进灶,雪就...二十四节气: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151、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152、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

153、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154、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155、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之后就慢慢缩短。虽然如此,夏至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不过,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尤其是午后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阵雨。

156、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

157、大雪节不寒,明年春要旱。

158、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59、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160、入伏不种黍,数伏热死狗。

161、立冬无雨一冬晴。

162、芒种日下雨,不是淤死泥鳅,就是烂断犁扣。

163、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164、小暑种芝麻,头顶一盆花。

165、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过后,就是三伏天。不过,小暑也是个硕果累累的日子。农民劳作半年终于可以尝到新稻谷了。

166、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167、谷子不怕小,就怕坷垃咬。

168、释义:小麦就要准备结籽粒了,所以水分要跟上,到了立夏就会长胡须也就是麦芒。

169、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170、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171、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其实不同的地方也稍微有差别的。而红薯本身是收的比较多的,亩产万斤并不难,可以好点卖出去然后五六毛,然后差点的做粉条加工麻烦但是非常贵,剩下的小的不太好的,我们就喂猪了,所以红薯在农村是好东西;

172、释义:春分开始了之后,雨如果不停的话,清明节的前后是有好天气的。

173、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174、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175、华南地区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民谚,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176、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

177、释义:立春的那天若是天气好,整个春季天气都不错,阳光很灿烂。但若立春就阴雨绵绵的,那到清明前后,可能都是没完没了的阴雨天气。

178、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

179、二十四节气:

180、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181、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民间谚语》

182、二十四节气是人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参照。24个节气名称中,有表征季节变化的“四立”,表明太阳运行极点和中点的“二至二分”,表现温度变化曲线的“三暑、二寒”,表示自然物候现象和作物成熟程度的“蛰、清、满、芒”,表达降雨、降雪时间、强度的“二雨、二雪”和表现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二露、一霜”。此外,还进一步细分出七十二候,包括40个反映动物迁徙、鸣叫等的候应,13个反映植物生发、开花等的候应,6个反映水、冰、雨、露、泉的候应,13个反映天、地、气、风、雷、电、虹的候应。这些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找到的变化规律,是中国先民认识自然的基本依据,也是人们顺应自然的重要指针。

183、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

184、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185、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186、立冬,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物。

187、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188、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189、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190、风刮小麦倒,自己把头翘。

191、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据说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192、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193、五九又一九,沿河看翠柳。

194、处暑不出头,割了喂老牛;

195、谷雨雨淋淋,当年好墒情。

196、立冬一日晴,柴米溢满囷;

197、春分刮南风,先雨后旱情。

198、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199、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仪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东方的芒神,祈求丰收。

200、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201、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202、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20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204、立秋在晚上,中秋热死牛。

205、果树快剪接,冬水要灌饱。

206、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20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208、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此时,我国北方患感冒人较多,如能服点大雪顺安养生汤,对抵抗寒邪袭之体表、口鼻很有益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在大雪前中后三天的酉时(17-19时,肾经主时):食用大雪养生汤。具体方法为:将冬虫夏草3克、狗肉250克、上肉桂3克,用水煎煮(可放调味品),将狗肉和汤一块服下。祛寒育肾。第二、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可食用下列食品:枸杞肉丝、木耳冬瓜三鲜汤。

209、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白露期间,各地的习俗也有不同。例如,旧时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而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210、立夏青蛙唱,大雨落田桑。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211、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这一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食补”,八宝饭,芪杞炖子鸡,羊肉炖白萝卜,红杞田七鸡等都是百姓餐桌上必备的佳品。

212、南风送大寒,赶狗不出门;

213、“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处暑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214、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意思就是春分开始了之后,雨如果不停的话,清明节的前后是有好天气的。

215、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如旱、涝、风灾也十分频繁,因此,农民们要看准时机,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不过,他们也会忙里偷闲,用吃来犒劳自己。浙江台州人吃姜汁来去除体内湿气,而福建莆田人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热性的荔枝、羊肉来以毒攻毒。

216、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217、大寒刮北风,来年粮满囤。

218、翻译:从小满这天起,气温回升快,雨水增多,农业进入抢种抢栽时期,意味着在节气小满的前后是种瓜种豆的最好时间。

219、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种。此时正值梅子成熟,而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从夏朝开始,芒种时节便有了煮梅的习俗,酸梅汤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220、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221、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到了这个时段,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冻雨(雨凇)、雾凇等特殊气候现象也成为该时节的独特景观。此时,“观赏封河”也是北方独特的景观。到了大雪节气,北方河里的水往往都被冰冻起来,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222、春霜不隔宿,隔宿就要赖.

223、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预示着丰收的开始。宋代,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这一天的风俗很多,例如摸秋,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可在夜里到田园摸索摘取瓜豆。

224、立冬一日阴,柴米贵如金。

225、蟾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

226、宁愿饿断肠,不能吃种粮。

227、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228、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229、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230、二十四节气始于上古,产生于黄河流域。

231、雨少气温升,芒种怕雷公;

232、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这日的很多习俗与郊游踏青有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插柳。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的惬意。

233、二十四节气诗

234、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235、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236、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民间谚语》

237、小满节气到,玉米大豆套;

238、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239、清明断了雪,顶凌播小麦。

240、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241、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242、严霜出毒日,雾霜是好天;

243、六九头打春,动手早备耕;

244、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245、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246、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247、露水重,天气晴.

248、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249、腊月雾三场,河底朝天吼。

250、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

251、小雪时,腌腊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另外吃糍粑也是南方在小雪的习俗,糍粑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252、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购置年货,为春节做准备。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

253、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寒露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254、立春虽是阳气转,仍要防冻与防寒,雨水少雨水不多,风和草干防火燃。

255、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256、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

257、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干,后三天叫淹。

258、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259、十一月:

260、结冰又结霜,来年粮翻番。

261、立春日当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随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入牲圈,象征槽头兴旺。

262、寒露麦,霜降豆;11、立夏小满,雨水相赶;12、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13、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14、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15、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16、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

263、小暑不算热,淫雨连几天;

264、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南端,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民间有从冬至日开始“数九”的习俗,宫廷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冬至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

265、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意思是立春若是天气好,整个春季天气都不错,阳光很灿烂。但若立春就阴雨绵绵的,那到清明前后,可能都是没完没了的阴雨天气。

266、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267、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268、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269、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这句话的意思此时小麦就要准备结籽粒了,所以水分要跟上;到了立夏就会长胡须也就是麦芒;经常说的一句话“针尖对麦芒”,等干了以后会特别的扎人,一般立夏一个月后就会收小麦了。

270、节气百子歌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271、寒露收豆子,拔葱摘瓜忙。

272、霜夹雾,旱得井也枯.

273、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274、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275、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276、冬春两季好挖炭,抢工快就危险,夏秋两季难生产,自然灾害来作乱。

277、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2、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3、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4、小满前后、安瓜点豆;5、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6、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7、雷打秋,冬半收;8、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9、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278、谷稀麦子稠,粪大萝卜粗。

279、二十四节气歌

280、地冻车辙响,白菜萝卜长;

281、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82、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

283、冬至在月中,单衣能过冬;

284、处暑划破皮,赛过耕一犁。

285、狗进灶,雪就到.

286、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

287、就从今天的“小寒节气”开始,弯豆将系统编撰一套与二十四节气相关、与个人感触和民间传说、习俗等相结合的二十四节气。

288、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289、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290、一、由来

291、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292、无雨防旱春,有雨防寒冬。

293、霜后南风连夜雨.

294、大暑若下雨,百日就见霜;

295、难买五月旱,六月吃饱饭;

296、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297、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298、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299、芒种。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炎热,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收、夏种、夏管统称“三夏”。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

300、答题:24节气指引了人们春种秋收夏纳凉冬储藏,一个又一个丰收年,春节最大的民俗传统节日,阖家团圆节,春运的创造神,无论天南地北,春节回家,吃年夜饺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拜年祝吉祥,连年行好运,家和万事兴,过年了。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301、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302、雨水一日晴,春雨来的忙;

303、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04、草枯雁南飞,甜菜换吨粮;

305、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306、小雪西北风,当夜要打霜;

307、冬至强北风,日见天气冷。

308、处暑不起蒜,埋在地里臭。

309、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310、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311、小寒二三九,地冻北风吼;

31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

313、立夏若无雨,犁耙高挂起;

314、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在秋分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要举行“竖蛋”的民俗活动。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315、三月没一根,二月遍地青。

316、雨水后,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树梢多了一丝绿意,忙碌的春耕也开始了。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自己的丈夫,提着两把藤椅和“罐罐肉”,回娘家看父母,有孩子的,还要为自己的儿女拉保保(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

317、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318、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319、惊蛰雷声响,农夫闲转忙;

320、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321、翻译:谷雨节气这天下雨了,那在后面的雨水比较多,换句话说就是谷雨时节雨量比平时要多得多。

322、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323、封地初雪飘,葡萄要埋好;

324、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广东流行“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325、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326、雨打小暑头,五九不使牛。

327、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328、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

329、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330、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24节气谚语和习俗

331、二十四节气的习俗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32、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333、一般在公历1月5日或6日。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谚语。从字面上似乎是大寒冷于小寒,其实在气象记录中,小寒期间要比大寒冷,人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九天”就在小寒的节气内,所以说小寒才是全年最冷的节气。这个节气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但都是菜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广州传统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334、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

335、立夏布谷叫,摇耧种谷忙;

336、二十四节气农谚:

337、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

338、立春一日晴,一季雨水匀;

339、二月重河冻,米面憋破瓮;

340、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度。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41、大雪节不冻,过年倒春寒;

342、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343、翻译:谷雨节气当天是阴雨天气,那到了立夏节气会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