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文学精选 > 精选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169句】

精选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169句】

时间:2023-04-28 11:13:02

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十一)

3、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5、池:护城河。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孟子》全文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

8、畔:通“叛”,背叛。

9、[注释]①《武成》:《尚书》篇名,早已亡佚。东汉王充《论衡·艺增》上说:“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②策:竹简。

10、春和景明:和煦(3)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固以怪之矣:原来,本来(4)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

11、【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12、二、仁政

13、以:凭借。

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寡:少。

16、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①,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②,若固有之。”

17、郭:外城。

18、尽心下——孟子

19、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

20、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1、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仁”、“义”是孟子论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22、委:放弃。

23、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24、(孟子说:)“梁惠王因为土地的缘故,糟踏百姓的生命驱使他们去打仗,大败后准备再打,担心不能取胜,所以又驱使他所爱的子弟去为他送死,这就叫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25、意思: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7、中文名尽心下

28、故:所以。

29、孟子中的一篇文章

30、之至:到达极点。

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

31、“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尽心”是前提条件.

32、孟子晚年归邹,专心著述、讲学。孟子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他的言行、思想多记录在《孟子》一书中,在这本书当中孟子提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的三大乐趣之一,也是首次将“教”和“育”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使用。

33、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孟子》

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6、(1)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代指这座城(2)和

37、[注释]①陈:同“阵”。

3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战国时期·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

39、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40、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布阵,我善于打仗。’这是大罪恶。国君爱好仁,就会天下无敌。(商汤)征伐南方,北方的民族就埋怨;征伐东方,西方的民族就埋怨。埋怨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边?’武王讨伐殷商,有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武王(向殷商的百姓)说:‘不要害怕,(我们是来)安抚你们的,不是来同百姓为敌的。’(殷商的百姓都跪倒叩头,)额角碰地的声音,像山岩崩塌一般。‘征’就是‘正’的意思。如果各国都有端正自己的打算,哪还用得着打仗?”

41、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4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4、孟轲,字子舆,世称孟子,战国中期邹人。孟子其父早逝,孟母一心教子成人,三迁其居,从墓地旁搬到市场旁,最后定居于学校之邻,使孟子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传统礼仪的熏陶。孟母此举也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45、再次,“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

46、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

47、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

48、去:离开。

4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0、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

51、孟子说:“梁惠王真不仁啊!仁人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到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5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3、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54、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5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6、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57、一、孟子的“仁政”提倡“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才能与民“同乐”。

58、五、尽心知性

5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6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孟子》译文: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

五年级上册孟子必背内容

61、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62、出处《孟子》

63、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64、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6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6、有:要么,或者。

67、“尽心”即指把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

6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0、在孟子看来,只要在“寡欲”、“内省”、“养气”上下功夫,就可能实现“尽心知性”.

7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孟子》译文: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72、孟子的主要思想

7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4、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75、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76、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7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8、[译文](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79、“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认为民本与仁政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实现“王道”这一目标.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正因为孟子把实现王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所以凡不以“王道”治国者,便都被他视为“罪人”,视为“独夫民贼”,遭到他的猛烈抨击.

8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81、教育方法:“存养式”,即保持并发展人的善性.

8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3、三、政治及经济方面

84、固:巩固。

85、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86、其实孟子书被认为是孟子隐居以后和他的学生万章等人所完成的。孟子在秦、汉、唐时,并没有当成儒家的经典,在汉书、艺文志里,被分列为诸子百家的文章,可是宋朝因儒家发达,有个叫朱熹的大儒,把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合起来篇为四书,另外朱熹本人又写了一本孟子集注,所以自此以后,孟子书就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