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文案大全 > 鱼我所欲也句子赏析【精选47句】

鱼我所欲也句子赏析【精选47句】

时间:2024-07-12 21:06:56

1、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2、《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鱼我所欲也课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这句话的意思是:鱼和熊掌都是好东西,但是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必须舍弃其中一个。这里的“鱼”和“熊掌”并不是指真正的鱼和熊掌,而是比喻两种不同的选择或价值观念。

9、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0、“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失去本心的担忧和惋惜。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失去自己的初心和信仰,这是非常危险的。

11、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12、在《孟子》中,“鱼我所欲也”一句是孟子最为著名的名言之一。他用三个排比句进行对比,通过“鱼”这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类道德和精神追求的看法。第一句“鱼,我所欲也”,意思是说他喜欢鱼,因为它滋味美妙;第二句“熊掌,亦我所欲也,熊掌鲜美,但不可以得远”,意思是虽然他也喜欢熊掌,但由于它的价值和罕见性,他很难得到它;

1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鱼我所欲也》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其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如下:

1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19、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0、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生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一篇具有古代文言文特色的文章。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阐述了作者对于生与义的价值判断,表明了在面对选择时,应该坚守道义,不惜牺牲生命。

2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3、《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24、表现了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

2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6、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2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8、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9、鱼我所欲也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整段话看起来令人昏头昏脑,但是仔细理解句子后就不难发现,整段话一环套一环,一个个整齐的对比使读者的思路不由自主的跟着作者孟子走,他所推崇的“人性本善”的理论就在不知不觉中为人所接受了。此外,孟子还善用根据生活常理的比喻,使他所传输的思想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也使文章更有趣。

30、“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1、前文中写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写出了作者的追求和道德观价值观。而后文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所以综上应该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着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3、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4、第三句“于食而美,是恶不食也,久而能食之,是味之也”,意思是说,只有在经过时间和坚持的努力之后,才会真正欣赏并变得喜欢上某种食物或品质,而不是只在表面上追求其外在价值。这一系列的排比句,表明了孟子对人类追求精神、道德和品质的态度。

3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6、孟子将人格的修养化为了四个境界,即美人,大人,圣人,神人。所以说,只要有浩然之气才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以正义为担当,做到至大至刚,做到至正至强,同时又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37、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

3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句话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道义的重要性。即使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也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义。

39、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4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句话批判了那些为了利益而不顾道义的行为,强调了礼义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巨大的诱惑,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41、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42、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43、这些重点句子都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和价值观,是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些句子也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能够引导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坚守道义,追求真正的幸福和价值。

44、《孟子》散文艺术特色:

45、“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出自《孟子》中的《告子上》。原文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6、本文的主要风格特色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读起来使人感到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充分体现了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的雄辩、善辩的才华。

47、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