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名相房玄龄
1、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2、房玄龄和杜如晦被人称为房谋杜断意思是房玄龄善长谋略,杜如晦善于判断俩人都是天策上将李世民顶级智囊,在李世民为大唐南征北战过程中立下大功,更在玄武门之变中助李世民登上帝位。算是李世民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3、描述:唐朝初期大臣
4、因为房玄龄的时代还没有完善的身高测量手段和记录方式,所以没有确凿的数据表明他的身高。
5、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6、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直不能下定决心,无奈之下,连夜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请到天策府,经过二人的谋划,李世民下定决心,决定放手一搏。玄武门之后,杜如晦被封兵部尚书。当时,作为一个文官,被封兵部尚书,可见此人在军中的威望了。唐初的名将各个桀骜不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可以降服他们,可见起能力绝对不一般。
7、杜如晦,字克明
8、但是从传世的画像和文献中可以看出,他身材尚算矮小,与其他高官显贵相比略有逊色。
9、杜如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说出了杜如晦为何功劳排到文官之首,并且排名超越魏征和房玄龄,主要是杜如晦在分析判断形势,出谋划策方面扮演着张良张子房这个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杜如晦还有治国理政之才,堪比刘邦的萧何。
10、没有确定的资料显示房玄龄的身高是多少,但可以推测其身高并不高
11、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
12、房玄龄比杜如晦早6年出生,又晚18年去世。活了70岁。杜如晦是属于英年早逝的那一类人,只活了46岁。杜如晦少年时喜欢读书,风流洒脱,颇具英风豪气。他胸怀天下,志向高远,临事善于决断,决不拖泥带水。在当时流传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这里的“房”是指房玄龄,而“杜”就是指杜晦。
13、接着说说对杜如晦的评价。房玄龄对杜如晦的评价是,聪明识达,有王佐之才!聪,反应快,明,明是非,识,有眼光,达,执行力强。王佐之才!吕望、张良这些都是王佐之才。可见评价有多高了。
14、凌烟阁24功臣排名,是按照官职爵位大小拍的。杜如晦排在房玄龄之前,但这真实原因是因为杜如晦去世比较早,被皇帝赠官,一般赠官的官职会大于实质官职,所以尽管房杜两人其实差不多,但杜如晦还是排在了房玄龄前面。
15、再有就是家族了,杜如晦所在的杜家,在隋末唐初,也是比较厉害的大家族,这个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影响。
16、房谋杜断,这是贞观朝文臣谋略的巅峰称呼了。从字面上看,就是房玄龄的谋略和杜如晦的决断,帮李世民指明接近正确的道路。可以说是李世民的主要智囊。但从贞观初年开始就身体不好了,没几年就病逝了,比较可惜。但是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的功勋显得更加突出了。且听柳侯一一道来。
17、房玄龄的名气怎么会不大呢。
18、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19、房玄龄是唐朝著名的名相,政治家。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后来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
20、其次房玄龄为人恭谦,对于名利十分单薄,同时对于同仁有才之人备为推举,也可能是其在杜如晦、魏征之后的原因。柳芳评房:“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玄龄不言己功;王珪、魏徵善谏,房玄龄赞其贤;李勣、李靖善将兵,房玄龄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辅太宗,理致太平,善归人主,真贤相也!房玄龄身处要职,然不跋扈,善始善终,此所以有贤相之令名也!”
21、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将之后,杜如晦就是当时的十八学士之首。而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当时隐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最忌惮的人。二人更是想尽办法把他们调开来对付李世民。
22、杜如晦的官职略大。
23、说起古代的名相,有一个词叫“房谋杜断”,说的就是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意思是房玄龄擅长谋划,而杜如晦擅长决断。
24、杜如晦当宰相的这几年正是贞观之治最关键的第一阶段,而杜如晦又是仅次于房玄龄的次席宰相。贞观之治第一阶段的很多重大国家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都是杜如晦负责的,比如精简官员、改革军制、推行均田制、完善府兵等等,其积极影响一直持续到了武则天时期。
25、杜如晦虽然只当了不到三年的宰相,但他为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他的政治遗产甚至惠及唐高宗和武则天。正因如此,后世将杜如晦与房玄龄、姚崇、宋璟并称为“前有房杜,后有姚宋”,是唐朝第一梯队的名相。
26、合称为房谋杜断
27、杜如晦,隋朝官宦子弟,父祖都是隋朝高官。李渊起兵后,李世民建议攻占长安,占领长安以后,李世民就找到杜如晦,请他做自己的参军,可见李世民对他是慕名的。从此以后,李世民的大小战役,都将杜如晦带到身边,请他出谋划策。
28、杜如晦的大。
29、籍贯: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
30、房玄龄的名气还算是大的。
唐初名相房玄龄
31、值得注意的是,房玄龄的身高并不影响他在唐朝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32、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一说今山东章丘)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33、房谋杜断: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
34、房玄龄身高大约166厘米,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一说今山东章丘)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35、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5],一说今山东章丘[6])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36、杜如晦:45岁
37、唐太宗对他们说,杜如晦、房玄龄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厮杀过,但他们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没有他们正确分析和判断,我们就不可能很顺利地打下天下,从这个方面看,他就是朕的张良和萧何。
38、房玄龄:69岁
39、为什么房谋杜断中的杜在房之前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吧。估计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功绩不相上下,但杜如晦在贞观4年就病逝了,而李世民跟他的关系成是处于水融的时间,此时的李世民还没有开始真正进入到千古一帝的角色,处于最珍惜患难之交的时候,杜如晦去世,把最巅峰的情感深深的留在了李世民的心中,因此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反观房玄龄呢,在太子事件,侯君集事件等问题上,都不是特别顺李世民的心意,虽然不反感,但也不是那么水融了。而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又是患难之交,凌烟阁的位置,作为仁厚君子的房玄龄,肯定会力主杜如晦排前面。虽然是很市井的说法,但是绝对是人之常情。
40、年—630年
41、主要因为
42、其实在众多的军事策划中,李世民在很多局势下摇摆不定时会请教房玄龄,房玄龄擅长为秦王献策,如果自己把握也不是很大或者李世民不知道如何选择时,他们会把杜如晦叫来帮忙。杜如晦会将当前形势和房玄龄所献计策深入浅出的分析,层层深入为李世民挑选最佳方案,房玄龄和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分析都会有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所以在房杜之谋略中,房玄龄的谋没有杜如晦的断不行,杜如晦的断没有房玄龄的谋也不可,但是能决断的人才是全部谋略的关键所在,这点也正是杜如晦高明之处。所以在李世民早期平定天下时,针对杜如晦的意见更为倚重。
43、唐太宗即位后,拜房玄龄为中书令,杜如晦为吏部尚书,二人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
44、其他:唐朝初期大臣。他是唐太宗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45、因为凌烟阁24功臣排名,是按照官职爵位大小拍的。长孙排第一、杜如晦排第三、魏征排第四、房玄龄排第五。但是按照最终官位来看长孙:太宗时期为司空、司徒(皆正一品).后来高宗时期进位太尉(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