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文案大全 >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优选汇总24句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优选汇总24句

时间:2024-02-25 05:44:09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1、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的两名宰相,房杜二相,各有所长,善谋善断,同心佐唐。

3、是隋末唐初人。

4、是。唐朝没有明确宰相这一职位,三省六部里,三省的最高领导,都可以算作宰相,同一时期,有时会有五六宰相之多,而他们三人都做过三省高官,自然算是

5、《唐会要》记载,李世民当朝二十三年,总共任命了二十九位宰相。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李靖、徐茂公(李绩)、萧瑀、马周、高士廉、褚遂良等人名气比较大。

6、是唐朝人。也是能够让他在武则天时期出任宰相,同时能够让他们有非常好的治理国家政事的能力,也是能够让他们有非常好的名气的。

7、房谋杜断:意思是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出自《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8、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一说今山东章丘)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9、杜如晦字克明今陕西省西安人,亦是李世民手下有名的谋士之一。他为人少计谋而多果敢,说做啥就啥。

10、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宰相。唐朝时设置左右宰相,二人在天策上将府时就是重要谋士,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位成功,历史上房谋杜断就是说的房善谋杜善断,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对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11、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贞观元年(627年),升授尚书左丞。贞观三年(629年),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贞观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

12、形容房玄龄,杜如晦的这个成语是房谋杜断

13、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一说今山东章丘)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14、房玄龄,别名房乔,字玄龄,今天的山东章丘人,唐太宗手下有名的谋士,后成为唐朝的宰相。他学富五车,有未雨绸缪的才能,但却缺乏一些果敢。

15、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迁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16、房玄龄与杜如晦合作,属于性格互补,相互制约,相互补充,他们共同处理国家机关要务,使得国家这台大型机器运转正常。也是在两人合作的时期,大唐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17、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18、房玄龄是山东人,杜如晦是陕西人,他们的青壮年时代都是在隋大业年间度过的。

19、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

20、人称房玄龄和杜如晦为房谋杜断

21、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

22、形容房玄龄,杜如晦的这个成语是房谋杜断。

23、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24、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在隋朝末期的时候投奔到李世民手下做的谋士,二人原本都是隋朝时期的下品官员。李世民在起兵推翻隋朝的时候,房玄龄是隰城县尉,杜如晦是滏阳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