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文案大全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74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74句

时间:2024-02-22 08:47:05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1、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

2、【注释】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4、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初(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

5、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见”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8、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9、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概,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1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1、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

12、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1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14、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15、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16、《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18、作者简介:

19、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总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文学形式,表达了陈子昂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1、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22、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3、赏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4、《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25、曾两度从军边塞,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

26、《登幽州台歌》作者不是杨慎,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27、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28、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29、白话译文:

30、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31、陈子昂(659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32、不是,是陈子昂早年写的。

33、“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4、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35、本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36、四句并非全是抒情。

37、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

38、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冤死狱中。陈子昂(659~700)总共活了40多岁,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也就是他去世前四年,说是晚年也可以。

39、唐·陈子昂

4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1、陈子昂〔唐代〕

4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43、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44、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和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

45、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

46、仰天长啸的孤独英雄。

47、诗人仪表堂堂,大有作为,却不被重用。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忧愤之间,奋笔疾书,写下《登幽州台歌》这首千古句诗。

48、作品原文:登幽州台歌

49、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50、古人:贤明的君主(礼贤下士的圣君)。

5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2、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53、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54、任人唯贤的人。

5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的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慷慨悲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但是,能面对孤独的人的内心是充实的。他敢问苍天,维护尊严,展现自我,是一个仰天长啸的孤独的英雄。

56、请对“古人”和“悠悠”进行解释。

57、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登幽州台歌》。

58、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绵长,表现了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敬之意。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59、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60、“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6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63、该诗的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是一部保存了大量唐代乐府诗歌的文集。其中不仅有《登幽州台歌》,还有许多著名的乐府诗歌,如《长恨歌》、《将进酒》等。《乐府诗集》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唐代中期,由乐府诗人所作的歌谣、曲子等组成。因此,《登幽州台歌》选自《乐府诗集》,也成为了乐府诗歌的代表之一。

64、登幽州台歌

6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6、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67、《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诗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68、登幽州台歌是七年级的课文。

69、作品原文

70、《登幽州台歌》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来打动人。

71、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7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73、登幽州台歌中陈子昂的形象:

74、《登幽州台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