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说说大全 > 杜甫一生去过哪些地方-94句优选

杜甫一生去过哪些地方-94句优选

时间:2024-02-25 11:38:54

杜甫一生去过哪些地方

1、第四个时期是晚年时期,他回到家乡,安享晚年,继续创作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诗篇。

2、第二次是在公元765年,杜甫再次回到四川,此时他更多地专注于写诗,表达了他对家国兴亡和社会风云变幻的深刻感慨。他在四川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秋兴八首》、《秋夕》等。

3、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4、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

5、中年时代则更为复杂,他经历了朝政的斗争和流寇的困扰,同时思想上也产生了一些转变,开始思考人生的极致意义。

6、元稹也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毛称杜甫的涛是“政治诗”。所以长期以来,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

7、困守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至755年。

8、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矛盾,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诗政治性现实性、人民性、艺术性都很强,唐代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9、杜甫一生被划分为四个时期。

10、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11、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12、杜甫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13、第四时期为晚年时期,他在长安度过晚年,写出了一些关注国家命运的诗篇。

14、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15、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分别是:南北壮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安史之乱中被任命为左拾遗时期、弃官漂泊西南时期。

16、杜甫的四川居住经历主要集中在他晚年的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杜甫流寓蜀地”的阶段。主要的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唐朝陷入了内乱和战乱,杜甫因此离开了都城长安,寻找安宁的生活环境。

17、第三时期为回归时期,他回到家乡,过着田园生活,写出了一些清新自然的诗篇。

18、杜甫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

19、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反映了他生活经历的不同阶段和创作风格的变化,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20、河南省巩义市人。

21、在四川的生活中,杜甫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动荡,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现实主义精神。尽管在四川生活并未带来富裕和官职,但他的诗歌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推崇为“诗史之祖”。他的诗歌描绘了他在四川流寓时的所见所闻,成为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珍贵资料。

22、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23、第一,读书与壮游时期(35岁以前),也是其诗歌创作的准备时期。

24、第二个时期是旅行时期,他离开家乡去了成都,游历了很多地方,广泛结交了朋友,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25、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26、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27、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28、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于庐山。次年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永王抗命兵败,李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李白身经战乱,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29、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也体现了不同的创作特点和生活背景。

30、南北壮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杜甫一生去过哪些地方

31、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

32、第三阶段是“流寓时期”,当时杜甫遭遇了多次沉浸于艰难困苦的流居生活,他的创作表现出较强的感伤和悲愤色彩。

33、第三个时期是辗转流亡时期,他遭遇了很多困难和不幸,但仍坚持写诗,表现出了他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34、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5、第一时期为少年时期,他在家乡读书,接触了《诗经》和《楚辞》,并开始写诗。

36、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37、杜甫大约从二十岁离乡去漫游中国,第一次是去江南游历,杜甫在江南是有些亲人的,他叔父在江南为官。

38、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杜甫随家人逃难,经历了战乱和流亡生活。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充满了悲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39、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40、安史之乱中被任命为左拾遗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41、第四阶段是“豪放时期”,由于很多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杜甫开始放弃了一些原则和约束,写下了许多豪放不羁的诗篇,这个时期的风格和前三个时期有所不同。

42、经历了三次科举不中和“安史之乱”被困长安近十年的坎坷经历,中年杜甫亲眼目睹了唐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和战乱给老百姓带来深重苦难!在这期间,他创作的“三吏三别”五言诗深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对普通民众的同情。

43、第二阶段是“志怀时期”,在此期间,他开始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同时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社会思想性的诗篇。

44、在此期间,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

45、第二个阶段是困居长安时期,长达十年。杜甫到长安谋官未成,加之家庭突遭变故,生计日艰,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长安困守使杜甫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6、晚年时代则更加孤独,他失去了家族的帮助和社会的理解,因此,他写出了一些哀婉和忧愁的诗篇。杜甫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变化,都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历史与社会的变革和脉搏。

47、第一阶段是“学韩时期”,他在此期间深入学习古典诗歌,受到北魏韩愈及唐代太宗敏锐的影响。

48、困居长达十年,杜甫到长安谋官未成,加之家庭突遭变故,生计日艰,长安困守使杜甫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但都未成功。于是他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49、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50、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51、战乱流离时期:公元756年至759年。

52、杜甫是河南人,祖籍河南,但传说杜甫墓在湖南平江。

53、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54、第二个时期是杜甫仕途失意的时期,杜甫客居长安十年;

55、青年漫游时期:公元712年至745年。

56、李白一生去过以下这些地方:

57、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58、第一个阶段是南北壮游时期。从玄宗十九年(公元731年)起,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代表作:《望岳》。

59、第四个时期是杜甫49岁到离世前的时期,杜甫常居成都草堂,后流浪至在夔州居住,最后四处漂泊,客死在前往岳阳的小船上。

60、第一时期是少年时期,他在家乡读书、耕作,喜欢诗歌,但还没有成名。

杜甫一生去过哪些地方

61、第一个时期是杜甫读书游历时期;

62、中年:公元762年后,杜甫开始从事官员职务,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更加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并表达了对于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

63、杜甫在江南漫游了三四年,后来返乡请求县府保送参加公元735年的进士考试。此后一生再也没有去过吴越之地,但他一直思念吴越往事。

64、第三个阶段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曾陷贼,后“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被任命为左拾遗。代表作:《悲陈陶》《哀江头》《春望》《北征》《羌村三首》及“三吏”、“三别”等

65、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66、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其间结识了杜甫。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67、杜甫一生四个时期的划分,展现了他在不同环境下的思想与情感变化,也体现了他诗歌创作的发展历程。

68、西南漂泊时期:公元760年至770年。

69、青年时,作为官三代的杜甫并不缺钱,四处游历,与李白、高适唱和、仙游,成为佳话。这个时期杜甫的作品热血豪迈,气势蓬勃。

70、杜甫在姑苏拜访了吴王阖闾的坟墓,游览了虎丘山,游览了江南风光。也曾去过江宁,去过瓦棺寺。

71、从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在这段时间,他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写下了不朽诗篇。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

72、弃官漂泊西南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73、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74、杜甫曾两次来到四川,第一次是在公元759年,他前往成都寻找一份官职来维持生计。然而,由于官场腐败和不满的政治局势,他的官职并未带来满意的成果。杜甫在四川生活期间,他以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75、19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76、贼陷时期

77、19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78、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是:少年时代、壮年时代、中年时代和晚年时代。他的少年时代受到了家庭的破败和战争的摧残,因此,他从早年就开始了不断地思考人生与社会的问题。

79、第三,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至48岁),也是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发展到高峰的时期。

80、早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早年游历各地,写下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的诗歌。

81、壮年时代是他最为火热的时期,他积极投身于社会改良事业,成为了“诗圣”。

82、第二,10年长安困守时期(35岁至40岁),也是杜甫的诗歌创作开始走向现实主义的转变时期。这就促使他逐渐接近人民生活,从而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秋雨叹》、《醉时歌》等现实主义杰作。

83、杜甫(712年-770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其一生中多次迁徙,也曾客居四川。以下是关于杜甫客居四川的故事:

84、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85、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具体意思是,“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

86、杜甫经运河,过淮阴、杨州,度过长江,到了江南。

87、第二时期为漂泊时期,他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受到了许多人和事的熏陶,写出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88、公元731年起,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

89、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90、中青年时期

杜甫一生去过哪些地方

91、第三个时期是杜甫因安史之乱逃乱时陷于叛军的时期,后又为官两年零两个月左右;

92、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93、在这两年中,杜甫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的名篇,如《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三首、《北征》、《洗兵马》、《彭衙行》等。第二年春,杜甫在被贬华州后,写下了传诵久远的杰作“三吏”、“三别”,成为诗人自己和整个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94、杜甫在长安落第,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