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说说大全 > 杜甫的一句诗 有-101句优选

杜甫的一句诗 有-101句优选

时间:2024-02-25 09:42:23

杜甫的一句诗 有

1、《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沉,是典重不浮泛。

5、《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6、最著名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8、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满头白发的我,要放声高歌,还要纵情饮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启程回归故乡。颈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并转入极欲回乡的心情。放歌、纵酒是狂喜的具体表现。

9、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荅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杜甫在诗中所表现的矛盾,除了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外,同时又是社会现实本身矛盾的反映。一方面,当时安史叛军烧杀掳掠,对中原地区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坏是空前的。另一方面,唐朝统治者在平时剥削、压迫人民,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又昏庸无能,把战争造成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顾人民死活。这两种矛盾,在当时社会现实中尖锐地存在着,然而前者毕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说,在平叛这一点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别”既揭露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甚至对应征者加以劝慰和鼓励,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当时的人民虽然怨恨唐王朝,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

1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3、“却看”,即回头看。当自己悲喜交集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漫卷”,是一种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动乱结束,第一个长期深藏在心里的愿望自然冒出来:从此可以回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所以欣喜若狂地把散乱的诗书卷起来,诗人未必真的要立刻收拾行李,只是情不自禁,渴盼早归的自然流露。

14、这里用了《诗经·唐风·绸缪》的典故:“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此时灯下相聚的美好与温馨,让人不可置信。

15、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6、不是一句哦,杜甫有名的诗句好多呀,比如以下:

17、在年轻的时候,杜甫也曾鲜衣怒马——“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是年轻的日子太过短暂,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很长光阴还有许多,而当它真正已经失去我们才发现,原来青春的日子只有那么多。当杜甫与卫八重聚的时候,二人已经都不再年轻,很多当年的好友也已经不在了。正因如此,相聚才显得尤为珍贵。

1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1、“剑外”,即剑门关(剑阁)以南地区的蜀中(今四川境内),唐朝置剑南道,治所在成都。“蓟北”,唐时的幽、蓟二州一带(今河北北部),是安史叛军的老巢。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过头看着妻子儿女,她们脸上的愁云已经一扫而光;胡乱地收卷起一堆诗书,我欣喜得简直要发狂!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又一高峰。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3、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24、唐肃宗(756)六月,安史之乱,叛军攻下长安。杜甫和家人一起逃亡,在听到肃宗在灵武继位的消息后,安顿好家人,只身去投奔肃宗,不幸途中被叛军俘获,押解到长安,因其官职卑微,未被囚禁,他冒险出逃到陕西凤翔,谒见肃宗,任左拾遗。《春望》写于次年的三月。

25、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26、首联恰切而逼真地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理,感人至深。多少年动荡流离的生活,多少个忧愁凄苦的长夜,多少军民的浴血奋战,就要结束了;多少年的日思夜盼,终于实现了,怎能不教人喜极而泣?“忽传”,表现捷报来得突然,如春雷乍响,惊喜的洪流,冲开郁积已久的感情闸门。

27、“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28、尾联就还乡作进一步抒写,展望中的旅程是多么美好,又是多么平易坦荡。实际上,从剑外到洛阳,路途很远,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处相距也不近,但在归心似箭的诗人笔下,简直就像朝发夕至那么容易、那么快速。

2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0、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杜甫的一句诗 有

3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2、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

33、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34、挫,是声调和情感的高低错落。

35、“巴峡”,指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上游峡谷,非巴东三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杜甫祖籍在此。从襄阳到洛阳,要改走陆路,所以用“向”字。“洛阳”,今属河南。

3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

3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9、杜甫有一组诗很有名“三吏三别”

40、《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1、作者:杜甫

4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3、《春望》

44、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45、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郭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郡(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甚可喜。然而昏庸的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本镇。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抽丁拉夫。杜甫这时正由洛阳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这次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新安吏》是组诗的第一首。新安,在洛阳西。

46、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

4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48、小孩子们的新鲜感过一阵儿就散了,饭局又恢复了安静,卫八感慨:我们见一次面真的太难了,我可给你准备了好东西吃,这次咱们一定得好好喝几杯。

49、《赠卫八处士》写得真切动人,凡诗,情真者不厌浅。通篇就好像两人在面对面话家常一样,读出来却让人欲歌欲哭。以“人生”开篇,以“世事”收束;以“如参商”点相见之难,以“两茫茫”取别离之易。盖人生如此,东西流水,南北相逢,世事无常,聚散两茫茫。

50、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51、杜甫正对着对卫八回忆:当年我们别离的时候都是单身汉,现在你都已经儿女成群了。这些小孩子其实也对这个父亲的朋友充满了好奇,小孩子捧着酒杯来敬酒——叔叔,你是从哪里来的?杜甫还没来得及说话,小孩子又争先恐后的给他张罗着布菜倒酒。这时诗人心中的郁气暂时被疏解。

52、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

53、七歌。杜甫的七歌与枚乘七发体式略似,杜诗写的自己的悲惨生活,以歌代哭,那是发自肺腑的悲哀,诗中充满了凄凉与无奈。如苐二歌开首道:长镘长镘白木柄,我生讬子以为命,。他把命都付讬予一把工具,因为这把工具是可以掘东西的。:在一歌中写了与猴子争拾橡实的事,妻儿受冻挨饿的事: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末了道…鸣呼,一歌兮歌己哀,悲风为我从天来。此诗写的是杜公親身的经受,哀切无比,读了没有不同之下泪的。此诗沉郁顿挫的笔法极至,七歌连续有一种激荡洪波不绝之气。末歌写道: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鸣呼六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这是一种欲哭无泪的表述。我以为杜诗写哀绝抑郁顿挫以此首为最。

54、青春、还乡是诗人的设想。“白首”,一作白日。如果作“白日”,就与下句中的“青春”显得重复,故作“白首”较好。“青春”,指春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立即乘船从巴峡启程,顺水穿过巫峡,直接由水路北上襄阳,旋即又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55、夔州以后,杜甫才变成老杜。他“沉郁顿挫”的个人风格才真正成熟并达到巅峰。

56、顿,是节奏的停顿。

5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58、“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59、展现杜甫万分激动的诗句是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作于763年。

6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的一句诗 有

61、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62、“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定制:男女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至天宝三载(744),又改以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该服役。杜甫的问话是很尖锐的,眼前明明有许多人被当作壮丁抓走,却撇在一边,跳过一层问:“新安县小,再也没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为这样一问,就可以把新安吏问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吏很狡黠,也跳过一层回答说,州府昨夜下的军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看来,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难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来压人。看来讲王法已经不能发生作用了,于是杜甫进一步就实际问题和情理发问:“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卫东都洛阳呢?”王城,指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城。这在杜甫是又逼紧了一步,但接下去却没有答话。也许吏被问得张口结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吏不愿跟杜甫噜苏下去了。这就把吏对杜甫的厌烦,杜甫对人民的同情,以及诗人那种迂执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63、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64、杜甫籍贯河南巩县,三岁时移居洛阳,故常以洛阳为故乡。句后作者原注:“余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洛阳。

65、这几句话写的是好友相见的热闹场面。

66、《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7、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68、郁,是情感向中心集结,浓稠难解。

69、“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跟吏已经无话可说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转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这些中男仔细地打量再打量。他发现那些似乎长得壮实一点的男孩子是因为有母亲照料,而且有母亲在送行。中男年幼,当然不可能有妻子。但为什么父亲不来呢?上面说过“县小更无丁”,有父亲在还用抓孩子吗?所以“有母”之言外,正可见另一番惨景。“瘦男”之“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独伶俜”三字,更见无亲无靠。无限痛苦,茫茫无堪告语,这就是“独伶俜”三字给人的感受。杜甫对着这一群哀号的人流,究竟站了多久呢?只觉天已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象带着哭声。这里用一个“犹”字便见恍惚。人走以后,哭声仍然在耳,仿佛连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似幻觉又似真实,读起来叫人惊心动魄。以上四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它在前面与吏的对话和后面对征人的劝慰语之间,在行文与感情的发展上起着过渡作用。

70、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71、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72、开篇格局阔大,把人世间的聚散离合和天上星辰的交错相类比。在古代星宿里,参星和商星是永远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片天幕下的(关于古代天文学基础知识,我《王者荣耀·曜》里有简单介绍,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来讨论。)。这句话的意思是:连天上的星宿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聚散,在渺小人世的我们,离合就更加的渺茫了。

73、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74、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

75、---本文来源:我爱语文[/]欢迎光临最大的语文公益网站!---

76、如果要以一首诗来代表,我觉得是《赠卫八处士》

77、杜甫在最后一句重新把自己带回了第一句的境界,这就是郁——诗人的心情是一个闭环,在聚的时候想到散,但重点并不是悲观失望,而是对面前旧人的珍重。尽管这些没有人能够控制住的元素在干预着我们的离分,但是情分在这里,在你我相见的灯下,在酒里。

78、杜甫写的“润物细无声”一句诗描写了春雨轻盈。出自《春夜喜雨》。

79、“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照说中男已经走了,话讲给谁听呢?好象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讲的话补叙在这里,又象是中男走过以后,杜甫觉得太惨了,一个人对着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语,那种发痴发呆的神情,更显出其茫茫然的心理。照说抒发悲愤一般总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处却似乎在收。“使眼枯”、“泪纵横”本来似乎可以再作淋漓尽致的刻画,但杜甫却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使眼睛发枯,收起奔涌的热泪吧。”然后再用“天地终无情”来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终无情”在后一笔煞住,好象要人把眼泪全部吞进肚里。这就收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艺术效果。这种悲愤也就显得更深、更难控制,“天地”也就显得更加“无情”。

80、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81、杜甫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代表作《春望》为其中的一首,体现出他“沉郁顿挫的”诗风。

82、便下襄阳向洛阳。

83、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

84、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85、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86、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87、这一联包含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也就有了一泻千里的气势。

88、”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句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南一带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初闻此讯,我止不住热泪滚滚,洒满了衣裳。

8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90、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的一句诗 有

91、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92、别说十杯了,酒逢知己千杯都少,当多年老友重逢,谁忍得下拒绝那些助兴的酒呢?

93、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94、照说杜甫写到“天地终无情”,已经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这一场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写《兵车行》的时候。当此国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时,诗人从维护祖国的统一角度考虑,在控诉“天地终无情”之后,又说了一些宽慰的话。相州之败,本来罪在朝廷和唐肃宗,杜甫却说敌情难以预料,用这样含混的话掩盖失败的根源,目的是要给朝廷留点面子。本来是败兵,却说是“归军”,也是为了不致过分叫人丧气。“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唐军讨伐安史叛军,当然可以说名正言顺,但哪里又能谈得上爱护士卒、抚养分明呢?另外,所谓战壕挖得浅,牧马劳役很轻,郭子仪对待士卒亲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词。杜甫讲这些话,都是对强征入伍的中男进行安慰。诗在揭露的同时,又对朝廷有所回护,杜甫这样说,用心是很苦的。实际上,人民蒙受的惨痛,国家面临的灾难,都深深地刺激着他沉重而痛苦的心灵。

95、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9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97、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98、这种独特诗歌风貌的形成,让杜甫的诗作在情感动人的基础上,有了更加别样的光彩。

9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00、上面的句子都是在怀旧,从这一句开始,诗人的视线开始关注到现实。在这一句里,诗人半是感慨半是喟叹——谁知道一眨眼,时间就过去了20年,我们竟然能重新相聚呢。

101、国破三河在,城春草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