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孝道的句子
1、(相比而言)以儿女忘记双亲是容易的,让双亲忘记儿女是极难的。
2、孝而不必事事顺,
3、(相比而言)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心中彻底忘记双亲是极难的。
4、(相比而言)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6、(相比而言)以食物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7、庄子讲了一段孝道的经典:“(以养孝易,以敬孝难。)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8、即使你忘恩负义,对天地之德毫不领情,甚至骂天骂地,天地依然无怨无悔,供养你阳光、空气、水,还让你脚踩在大地上。
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相比而言)让双亲忘记儿女是容易的,让双亲把儿女和天下同时忘记是极难的。
11、武王伐纠建立周王朝,分封天下,其目的就是为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局限于当时的治理能力,不分不行啊!周天子没有能力治理如此之大的国土,分完后怎样确保周天子的权力的巩固呢,家族宗法制度的形成就有了其必要性,如何维持宗法制度的严肃性,孝道必然性的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得以通过。所谓的周礼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代代相传,不断完善。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3、一位高学历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到10岁了,这位外表光鲜的父亲从来没有为儿子花过一分钱,根本没有父亲的责任感和亲情,慈道尽失。因为他心中只是希望为前途成功而奋斗,原来指望妻子家资助他,妻子发现丈夫根本没有亲情爱意,心中只有前途金钱,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这位高材生对亲生儿子视为路人。这不是个案,华人不愿意宣扬家丑而已。
14、(相比而言)使双亲同时忘记儿女和天地是容易的,但使天地忘记我极难极难。
15、到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正如老子所说“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提倡孝道自然被主张复周礼的孔子所重视。从《论语》中孔子对孝的解释也可见一斑。
16、大道废,有仁义。
17、国家混乱,有忠臣。
18、孝道危机在前,慈道危机在后。这个后果是因为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这句经文,还是老子的警告没有被重视呢?孔子把父父子子作为心中的崇高理想,但很多男性已经没有父亲的天性了,剩下的只有母亲不离不弃。如果最后这道人伦防线也失守了,这个孩子就成为孤儿了。母亲依然伟大,部分父亲已经不再伟大。作为一位华人的文化使者,孔子该作何感想?
19、生活里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为自己的不去尽孝而开脱,可正如先有道后有德,人生也只有越孝越顺。
20、家庭和睦百业兴旺。
21、经文:六亲不和,有孝慈。
22、敬而无需样样从。
23、华人文化精英应该弘扬孝道和慈道,恢复华人父慈子孝的伟大传统。
24、长幼亦需平等宽容,
25、至汉武帝时期,为了君权的高度集中,“外儒内法”成为必然选择,最起码表面上要独尊儒术。作为儒家十三经的《孝经》也就自然有了推而广之的条件。再到宋明理学大行其道之时,科举的必修科目谁敢不重视。
26、六亲不和,有孝慈。
27、此段真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孝道真谛,孝道第一的曾子也自愧不如。庄子这段话可以看作老子的上课笔记。说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对孝道很排斥,那是不理解老子是真正弘扬孝道的。
28、“唯上、唯老、唯祖”不利于思想自由、研发创新,妨碍经济发展活力。传统孝道也应顺应时代,注入更多平等、宽容和相互理解、扶持。
2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0、传统的儒家观念孝道就是害人用的,因为孝只是儿女对父母付出,而且还是无限制的付出,有些父母弃养孩子,虐待孩子,养孩子像养畜牲,老了要求孩子像养太上皇,慈禧一样养着他们,否则不孝的帽子就给孩子扣上去。问题是就算孩子尽了孝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尽孝是应该的,他们偏心自私尽孝的孩子什么也得不到,不尽孝的挣了个锅满盆满。更有可恶父母孩子的钱尽孝,他自己的钱去养小三小四,养保姆,末了还给孩子扣个不孝的帽子。这孝道就是个不平等条约,他们养孩子只是要养儿防老,他们为自己打算的好好的,却不为孩子考虑,虽意的挥霍孩子的感情,财物却一点也不想为孩子付出
道德经中孝道的句子
31、首先来看一看为什么儒家文化中会这样推崇孝道。
32、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何在呢?老子宣说是:“六亲不和”,亲情爱意的天性丧失是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庄子说和有“人之和”和“天之和”二种,只达到“人之和”而未达到“天之和”,则不是全德之人。
33、不仅孝道在衰落,父母的慈道也在衰落,至少父亲的慈道在衰落。
34、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3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7、千万人中或有一个绝情父母,心中没有儿女,但他们还不能心中同时没有天地。他们还有最后丁点对天地的良知,还具有最后丁点天地良心,因此也可以被称为良知未泯(善根未断,还有拯救的希望)。
38、释德清注:“上古虽无孝慈之名,而父子之情自足。及乎衰世之道,为父不慈者众,故立慈以规天下之父。为子不孝者众,故立孝以规天下之子。是则孝慈之名,因六亲不和而后有也。”说得甚为透彻。
39、慧智出,有大伪。
40、传统孝道,既有知恩图报的正确人文思想因素。也有“唯上论”、“愚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封建忠君思想,从朝堂向家庭基层单位的延伸、固化、强化。
41、何为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是世人最亲近的家人,一旦没有了家人,我们能够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我们应该高举孝道的大旗,今天的孝道已经面临极大的危机,父慈子孝的华人文化日趋衰微,华人痛心不已。
42、至于怎样对待儒家文化中的传统孝道观念,个人认为还是以儒家的理念对待之,持中庸之道,不过也无不及!
43、华人将承载什么样的文化呢?一旦丢弃了华人固有的父慈子孝的文化传统,我们必将两手空空。孝道在衰落,父母很悲哀,后人岂不悲哀?后人哀之而不警醒,复使后人哀之也。
44、俗话说万恶淫为首,白善孝当头。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来自于父母,没有父母的抚养孕育就没有我们自己。所以人类社会要想发展下去传宗接代是唯一的手段,而儒家思想中的孝理念是实现这一手段的重要思想保证,只有孝道才能使家庭和睦幸福,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孝也是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当中地位最高的,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是如果作不到孝哪里的忠,实际上古代臣子对帝王的忠就是孝的一种表现。所以孝的概念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历史,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绝不能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