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诗词大全 > 潼的成语

潼的成语

时间:2024-02-23 10:55:44

潼的成语

1、关隘名。古称桃林塞。

2、明朝,公元1374年时的明洪武七年,设潼关守御千户所,隶属陕西都司;时隔两年后的洪武九年,设立“潼关卫”,隶属河南都司,从此,也就是明洪武初年,通关终于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建制名称“通关卫”,而且是重要的军事建制名称。1408年时的永乐六年,潼关卫升级,该归“中军都督府”直属清朝,公元1724年时的清雍正二年,撤销潼关卫;雍正五年设潼关县,至此,潼关正式成了行政建制的潼关县,

3、潼关古代称为“潼(tóng)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大荔县境内。在中国历史上,潼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咽喉要道,被誉为“险关三百里,烽火绕三秦”。潼关曾多次成为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战场,也是许多历史名人的重要活动地,如汉朝名将韩信、唐朝名将秦琼等都曾在此征战。

4、年12月起,潼关县与渭南县合并,简称合大县,潼关县改为潼关人民公社。

5、古称“桃林塞”,又称“阳华”,东汉置潼关。因潼水而得名。在今陕西潼关东北黄河南岸。为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通要冲。又为军事要地。

6、年撤销渭南专员公署,潼关县直属陕西省。

7、年8月起,恢复潼关县,属渭南专员公署管辖。

8、潼关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因临近潼水而得名,古称桃林塞。它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通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正如诗人所描述那样:“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9、以后经历了五代、宋、金、元四个朝代约六百七十余年,潼关均归属华阴县管辖,一直出不了华阴县的圈子。

10、年时的乾隆十三年,改潼关县为潼关厅。

11、直至公元9年的西汉新莽时期,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虽然改了名,但仍未离开船字。再往后就是东汉时期,恢复船司空县。请注意,潼关就是在这个时候也就是东汉时期的约公元二百年左右,开始设关,并建了关城。

12、到了公元前202年,即西汉时期的汉高祖五年,在潼关设船司空衙门,(这个时候,潼关的功能有了专门的定位),专管黄、渭河的水运及船库,以后即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叫船司空县。

13、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起,潼关县隶属渭南专员公署,上归陕甘宁边区。

14、民国时期,1913年废除潼关厅,恢复潼关县,属关中道管辖;1933年潼关县升级,直属陕西省管辖;1939年,潼关县改属第八专员公署(治所设大荔县);1947年,潼关县改属第二专员公署(治所设华县),直至新中国成立。

15、春秋时期,称为桃林塞。

16、到了隋朝。公元583年的开皇三年,华阴县改为敷西县,潼关隶属敷西县管辖;相隔二十六年后的大业五年,敷西县又改为华阴县,潼关仍归属华阴县管辖。

17、从商代起(即公元前约1600余年),因潼关地区有大片大片的桃林,故称此地为桃林。

18、唐朝。公元685年时的唐垂拱元年,华阴县改为仙掌县;天授二年(691),仙掌县东部及潼关部分划出,另设潼津县;长安二年(702),撤销潼津县,又并入仙掌县;神龙二年(706),仙掌县又复名华阴县。潼关仍属华阴县管辖。

19、潼關词语解释

20、到了周代,因为京城在长安,这里是畿内之地,(也就是京城的周围,归京城管辖的地方),当时称“渭汭”

21、战国时代,公元前323年的秦惠文王六年,设宁秦县,潼关属于宁秦县管辖。

22、潼关名称、建制的变迁隶属

23、潼关的古代叫桃林塞。潼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潼关县,因近潼水而得名,古代名为桃林塞,为关中的东大门。

24、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唐书》载“古为桃林塞”。《左传》也有“文公十三年,晋侯使詹嘉处瑕瑕,见山西猗氏县,守桃林之塞。”的记载。古人杜氏记载:桃林,在弘农华阴县东,潼关是矣。自函谷至斯,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又名云潼关,亦曰冲关。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也。

25、公元213年时的汉建安十八年,船司空县并入了华阴县。

26、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