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诗词大全 >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通用216句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通用216句

时间:2023-05-11 17:06:04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1、“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2、(4)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内容增补出来。

3、如某地中考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

4、需要分情况而策。

5、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6、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

7、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8、“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9、(2)倒装句

10、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11、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2、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13、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

14、题型一:断句

15、同时,平时多读文言文名篇,积累一些文言表达方式和技巧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6、一是多阅读文言文名篇,增加对文言文的熟悉程度;二是多做试题,熟悉题型和答题技巧;三是注意积累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以备不时之需;四是了解背景和文化常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

17、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18、二、实词解释

19、(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20、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来思考一下这篇文言文。

21、第一步:分析标题

22、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23、(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24、(5)建议献策型。

25、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入手,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语言、心理、行为、动作等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两文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整体对比分析,再得出两篇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26、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

27、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答题能力?

28、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29、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30、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3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32、速记口诀:

33、五、内容理解与概况

34、(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35、②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

36、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中考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37、翻译是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翻译有的可能会难一点,因为有的是虚词,它不用反,有的是一个词有很多意思,你得一个一个代

38、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39、(3)议论评价型。

40、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41、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42、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43、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44、“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45、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46、(3)掌握方法,授之以渔。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是相通的,都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两者都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在解词,理解句意,文意把握,要点概括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因此,适当借鉴现代文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解题能力。此外,文句赏析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赏析时一般择其一点即可。对于谈作品感受的开放性试题要冷静思考,分析题意,按要求把思维发散开去,然后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最佳点,扣住文中观点答、展开答。

47、(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48、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49、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50、四、句子翻译

51、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52、(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53、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54、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

55、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56、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57、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

58、对于经典文章,需要掌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意图,,并深刻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多次阅读加深自己的理解。

59、(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60、(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61、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62、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63、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64、③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65、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66、(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67、(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68、题型六:比较探究

69、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70、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几种,家长在平时辅导孩子作业时可以借用。

71、技巧二:代入检验法

72、(2)鉴赏分析类。

73、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74、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75、通读全文:根据理解的文意,阅读全文,找出相关证据,把握文章大意。

76、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77、(1)梳理归纳,形成系统。就是对常见的考点进行分类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如实词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虚词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

78、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

79、“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

80、有的地方需要,有的地方不需要断,这是凭你的语感。人名呀,地点呀,这些地方不需要断。

81、(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82、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

83、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

84、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85、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86、六、人物形象分析

87、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88、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9、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90、③助词,不译;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91、(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92、(1)判断句

93、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94、三,理解。

95、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96、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97、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98、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

99、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00、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101、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102、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103、对于古籍原文,需要正确理解每个字的意义,从字义上推测句意。

104、(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105、第二步:通读原文

106、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07、需要注重点题技巧,强化精读训练,把握文学细节;还要学会扩展自己的文化理解,比如了解古诗词、历史典故等知识。

108、分析答案:根据文章中的细节信息,找出最符合文意的答案,最终确定答案。

109、第二,运用积累的文言词语句式结合文下注解进行翻译,进一步掌握内容。

110、(2)重视联系,抓“标”务本。根据课标的要求,以课本为范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联想,由此及彼,由课内向课外、由历史向现实拓展延伸,巧妙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111、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112、(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113、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114、通读全文:根据题意找出相关证据,把握文章大意。

115、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116、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117、文言文翻译句子时应注意:

118、除了基本语言能力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文言文答题能力。

119、(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120、一、理解题: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121、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122、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

123、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24、二,翻译

125、了解题意: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找出两个选项的不同点和对比点。

126、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127、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128、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129、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130、(1)年号、人名、地方、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131、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32、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做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

133、技巧五:成语印证法

134、第三步:分析原文

135、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136、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137、三、虚词辨析

138、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139、(5)被动句

140、④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

141、①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142、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143、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段内容,从文段内容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144、④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145、(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146、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147、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148、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149、(4)研究试题,有的放矢。研究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命题规律,可以缩小复习范围,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的针对性。原则上近几年考过的篇目不会重复,备考时可以大胆舍弃,这样可以腾出时间复习其它篇目。此外,研究考试题型,把握命题规律,可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避免走弯路。

150、题型四:合理想象式描写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151、“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

152、紧抓关键词

153、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154、(4)固定句式

15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156、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157、题型答题技巧

158、一,断句

159、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60、拓展延伸:

161、第三,认真研读试题研究,研究出题角度答题要求,带着问题再读文章,回答力求有理有据。

162、总之,需要不断训练和积累,才能提高语文文言文答题水平,解决答题问题。

163、(6)形象分析型。

164、重点是要理解文言文的语言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同时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165、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要注意:文字简练,生动形象。

166、方法指导:

167、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168、(2)句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可以删去不译。

169、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170、分析选项:根据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论证各个选项的可能性,重点对比选项之间的论点,最终确定答案。

171、“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172、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173、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74、首先理解题目意思:首先读懂题意,把握文意,明确对题的要求,找出考查点。

175、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176、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177、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78、(3)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做适当调整。

179、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180、“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181、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语言表现往往比较简练,需要注重阅读理解和细节把握。

182、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要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然后再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句意,弄清故事内容。

183、“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184、技巧四:古今对照法

185、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文言文的字词含义,再理解句子结构,最后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186、理清文章线索。要做文言文之类的习题,理清文章线索是关键。文言文的文章线索包括:故事发生的年代、人物、性格、环境、结局等。

187、这类文言文大概率会比较简单,所以想要准确回答提高得分率还是极有可能的。首先,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

188、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189、具体答题技巧:

190、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191、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192、题型五:人物分析

193、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194、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195、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196、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197、(4)启示感悟型。

198、(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199、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00、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201、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202、因为小学的文言文阅读往往考查课外的内容,所以家长平时让孩子多阅读文言原著,可以从《世说新语》这样简单易懂的读本入手。熟能生巧,如果考试时遇到的阅读材料刚好是自己平时读过的,首先在心理上就能淡定很多。

203、(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204、(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205、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206、一、划分句子节奏

207、(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08、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209、二、判断题:

210、技巧一:句意分析法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211、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21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

213、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214、帮助孩子克服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要有信心去战胜这一困难。而信心来源于实力,平时可以建立一本专门记录文言知识点的本子,把常用的文言字词分门别类整理好,毕竟文言文同现代文是有很多区别的,有些特殊用法必须要死记硬背。

215、(3)省略句

216、八年级文言文做题要注意规律和题型,比如第一题是断句,需要多读句子,在虚词前面断句等,第二题是翻译句子,需要联系语境,逐字翻译或者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