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名言大全 > 警世通言最经典短句-118句优选

警世通言最经典短句-118句优选

时间:2024-01-27 11:06:53

警世通言最经典短句

1、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3、怨怨相报几时休,结甚么?

4、今日不知明日事,愁甚么?

5、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6、蛾眉本是婵娟刃,杀尽风流世上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7、刀笔终,刁甚么?

8、得便宜处失便宜,贪甚么?

9、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10、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更不回。

1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12、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13、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人交往沟通时,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可把心里想法全部暴露出来。此句话为古代圣贤名士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人心叵测,防人之心不可无,与人交往如果口无遮拦、毫无顾忌,不但会暴露自身的过多隐私,失去神秘感,显得自己城府全无,而且很可能会让别人知道一些本不该让别人知道的事情,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陷于不利的或者尴尬的境地。

14、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15、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冯梦龙《警世通言》

16、警钟长鸣,事故为零!

17、恶人自有恶人磨,憎甚么?

18、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19、当官若只行方便,做甚么?

20、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21、莫道亏心事可做,恶人自有恶人磨。

22、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23、生前个个说恩深,死后人人欲扇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冯梦龙《警世通言》

24、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德高尚的人,总是愿意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

25、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26、捶碎玉笼飞彩凤,掣开金锁走蛟龙《警世通言》

27、他家富贵前生定,妒甚么?

28、从前做过事,没兴一齐来。——冯梦龙《警世通言》

29、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30、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脸上来。——冯梦龙《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最经典短句

3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乐此不疲。《警世通言》

32、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警世通言》

33、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34、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

35、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假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亦无愁。《警世通言》

36、人生何处不相逢,狠甚么?

37、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警世通言》

38、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酒,像会烧身的火硝;气,如同无烟的火药一般。旨在劝人为了自身健康,要少饮酒,少生气。

39、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

40、荣华富贵眼前花,傲甚么?

41、不礼爹娘礼鬼神,敬甚么?

42、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睁开眉下眼,咬碎口中牙《警世通言》

43、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对于诽谤的话,从来都是不可听取的,是非最后一定能弄得清楚。

44、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一时之失意而坠其志《警世通言》

45、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46、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满面春风、笑脸相迎的朋友到处都有,但是要寻找一个志趣相投的知音却非常难。

47、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冯梦龙《警世通言》

48、交友不慎,玩物丧志,玩女丧德,执迷不悟。

49、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甚么?

50、前世不修今受苦,怨甚么?

51、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意思是:屋里面有君子住着,门外的君子就会到来。说明君子总是和君子在一起。

52、奴仆也是爹娘生,凌甚么?

53、公门里面好修行,凶甚么?

54、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四。以铁喻人心,以熔炉喻法律,强调法律对于不良人心的威慑、消熔作用,充分肯定了建立法律制度的意义。

55、才过三寸成何物,馋甚么?

56、闲看天际云,淡若银河水。《警世通言》

57、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情始动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8、文章自古无凭据,夸甚么?

59、一旦无常万事休,忙甚么?

60、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警世通言最经典短句

61、边蛇口中草,蝎子尾后针。两般犹未毒,最毒负心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62、谏之两美,毁之两伤。

63、人世难逢开口笑,苦甚么?

64、补破遮寒暖即休,摆甚么?

65、死后一文带不去,怪甚么?

66、况且今日你贪我爱,一说一上,幽期密约,一墙之隔。——冯梦龙《警世通言》

67、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治国者作风端正,天下民心就顺畅;做官的清正廉洁,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要使民心安定、天下太平,为君为官的要自己先端正作风作出榜样。

68、谁人保得常无事,诮甚么?

69、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珍惜衣服便会有衣服穿,爱惜粮食便会有饭食。

70、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警世通言》

71、明代末年,著名的民间文学家冯梦龙收集了宋元明三代的话本和拟话本--即白话短篇,编纂成三部总集,每部四十篇,工一百二十篇.这三部集子的名称是:《喻世明言》(原名《古今》一刻,后改名)《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后来合称"三言".又和后出的《拍案惊奇》初刻,二刻合称"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的宝藏,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份丰富而珍奇的遗产.

72、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冯梦龙《警世通言》

73、弟兄姊妹皆同气,争甚么?

74、回首凭栏情切处,闲愁怨东风——冯梦龙《警世通言》

75、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鳌鱼从钓钩上挣脱游去,再也不会回到渔人的手中。比喻经过危险,获得了自由,再不入彀中。

76、人争闲气一场空,恼甚么?

77、风流子弟知多少,夫贵妻荣有几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78、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79、前人田地后人收,占甚么?

80、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81、儿孙自有儿孙福,忧甚么?

82、陈眉公《警世通言》

83、岂可人无得运时,急甚么?

84、暗里催君骨髓枯,淫甚么?

85、酒是烧身硝焰,气是无烟火药。

86、指人往往刻意要做好的事偏做不好,不经心的事反倒意外地成功。《警世通言》一八:~。

87、虚言折尽平生福,谎甚么?

88、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用心栽花,花反不成活;无意插柳,柳却长得树粗冠大。

89、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若论破国亡家者,尽是贪花恋色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90、世情宜假不宜真,信假疑真害正人。若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不用诉明神。——冯梦龙《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最经典短句

91、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有权势之人都喜欢以势压人,恃强凌弱,可是如果用势无度,必然会落得一个人人喊打的地步,到那时候就后悔莫及了;人有福当享,但是不可以享受无度;与人交往,贵乎以诚,如果总想着从别人身上占些小便宜,最终会害人害己的;人聪明自然好了,但是很多时候,时势并不容你显露锋芒,如果谋算种种,机关算尽,反而可能会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92、聪明反被聪明误,巧甚么?

93、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94、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95、治家勤俭胜求人,奢甚么?

96、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97、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98、欺人是祸饶人福,强甚么?

99、学好学三年,学坏只三天。

100、善恶相形,祸福自见;戒人作恶,劝人为善。——冯梦龙《警世通言》

101、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102、穴在人心不在山,谋甚么?

103、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不要认为做了坏事没什么关系,作恶的人自然会有更凶恶的人来惩治他。

104、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警世通言》

105、世事真如一局棋,算甚么?

106、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107、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108、《警世通言·勤奋篇》是一部古代文言,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通过讲述各种故事,它告诫人们要努力工作,不懈奋斗。这部作品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它教导人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机会。勤奋不仅能带来物质上的成功,还能培养品德和人格。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激励人们不断努力,追求卓越,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9、举头三尺有神明,欺甚么?

110、学求其于世有济,事行乎此心此安。《警世通言》

111、吃一份亏,受无量福。《警世通言》

112、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113、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警世通言》

114、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心思纯正,邪恶的人便不会侵扰。行为端正,凶恶的人怎么能够欺辱你?

115、是非到底自分明,辩甚么?

116、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

117、嫖赌之人无下梢,耍甚么?

118、《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集的总称。总共包括120个短篇的《三言》,是我国宋元明时代话本的总汇,《明言》、《通言》保存了不少宋元旧作,而《恒言》则以明代特别是嘉靖以后的作品为多。反映了古代多侧面的社会生活,《卖油郎独占花魁》、《唐伯虎一笑姻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名篇更是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