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精选王守仁知行合一名言【82句】

精选王守仁知行合一名言【82句】

时间:2024-01-10 14:49:14

王守仁知行合一名言

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心,乃万事万物的本源。心之德性美好,这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正如易经之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者,才之本;才者,德之末。

3、世人以不登第为耻,吾以不登第动心为耻。

4、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人之立志,自少年而始,志存高远者,为一生树立奋斗宗旨。志不立,则天下难有可成之事。人生立志是第一等大事。

5、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6、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王阳明译文

7、原文:是亦察之尚有未精。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0、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精华智慧,是一种知行合一的道德认知与实践功夫。阳明先生,从龙场悟道到天泉证道,其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都是在求道和传道的路上,历经诸多苦难挫折坎坷,终于开创心学、以此建功立业,传之久远。

11、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的经典语录有:“没有人能做阳明学的代言人,反过来说,每个人都是阳明学的代言人”。

12、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即如来书所云知食乃等说可见,前已略言之矣。此虽吃紧救弊而发,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效者也。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

13、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估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15、本文下半部分更加精彩,欢迎订阅、分享。

16、如今掩卷沉思总结,真正领会到:自我是一切的根源。内圣之后,方能外王。唯有改变自己,而后进而有机会去改变世界。

17、这就是“心即理”的道理,不经一事不知难,苦难成就大智慧。我们为学做事,凡事需要从自我身上寻找原因,不能假借于外物,为自我的无能寻找若干的外部原因,须知: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18、阳明在年少之时,勤奋好学,为了弄懂悟透程朱理学的天道至理,他与小伙伴一同去格竹,阳明经历七日格竹,不得其理,反而累倒患病。后来,阳明在反思这段经历时,总结: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19、少年时期的王阳明,自12岁起就曾立下宏大志向“读书做圣贤”,一生为之奋斗,历经千难万苦,终于修得正果。

20、仔细研读阳明心学《传习录》,结合实践反思,可以领会其义:知,并不是知道,而是存于内心深处的良知。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不过被世俗的物欲杂念所遮蔽了。

21、登第恐未为人生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22、特别是在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之时,将其心学智慧的灵活运用,对于宁王的心理揣摩精察之极,可谓是出神入化。一场声势浩劫的地方叛乱,由于阳明采取了心理战,全面筹谋,精心布局、善于安排,处变不惊除破心中贼,巧妙地以少胜多,创造了军事史上一番奇迹。

23、凡是攻击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阴私,以换取正直名声的,都不能说是帮助他人为善。

24、一切积德行善问心无愧,坦荡光明能够立于人世间。

25、知行合一出自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5。

2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27、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王阳明译文

28、知行合一:

29、正心良知,皆在你我的内心。

30、这令我不禁想起我们敬爱的,年少还在南开中学读书之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愿,一生为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王守仁知行合一名言

31、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

32、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审问之、笃行之。从正确的认知到真实的行动,真诚求学、精进不休,在读书与做事之间领悟静定生慧,在学问事功之中感悟天人合一的智慧,知行就在其中。

3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4、树木,一定要将树木的根系培植好。修养自身的道德,就应当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3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6、正如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物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37、阳明高中进士之后,得以从政,走上仕途之路,也是充满坎坷曲折,不久之后就因进言而获罪,被刘瑾当权者当庭杖责四十,而后被发配贵州的龙场。在人生的至难时刻,阳明勤思善做,经历生活的艰难和的威胁,终于在阳明洞中悟道,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总结就是八个字:“圣人之道,不假外求”。

38、“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9、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40、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41、感谢阅读,欢迎订购专栏,分享给更多人一起学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42、心学之四句教:

43、唯有你具备了平静沉着大气之心胸,历经磨难,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就一定能够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44、诚然,知行在此指道德意识层面的体悟。知,是内心深处的良知,具有正心主意的念想;行,是知的结果,经历了在致良知上做功夫,就会实践出真知了。

45、知之真切,行之精察,知行合一的功夫,正是来源于学习与工作的实践之中。修行在生活中,在生活中修行。追根求源,我们所修行的正是那一颗真正的心啊。

46、“心即理也。”

47、即使你正身处低谷,也要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心态好,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8、阳明在22岁之时,已然经历了两次会试的失败了,当时一同参考的其他同学皆以名落孙山为痛苦不已。与之相反,王阳明却是镇定自若,不为之动心。后来,阳明再次精心备考,终于高中进士,得以观政工部。

49、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谓“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

5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培养德性,这是为人处事的基础。德者,形而下;道者,形而上。德者是实践行为的准则,易于落地执行,用来规范自我、精修善思、持续精进。道者,为人处事的意识精神文化层面的升维认知,源于内心精进的修行和开悟。

5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52、圣人之道,不假外求。

5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4、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明·王守仁《传习录》

55、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56、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57、来书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暗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58、失败是成功之母,逆境是成功之父。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其智商水平的高低,还有情商的强弱,更为重要的就是逆商的大小。

5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60、每个人的道德准则,这是立身处事的行为准则。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因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王守仁知行合一名言

61、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6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传习录》

63、人之所以立定宏伟志向,实现理想之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64、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65、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66、尔意念着处,他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

67、当我年少初次听到“知行合一”的时候,老师就曾讲解其理,从而知晓这是源于王阳明。只是年少时所理解的知与行,就是理论与实践罢了。

68、知行,是一体两面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两者不可分割开来,这是一个整体。

69、“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0、翻译:这种说法也是省察不够精确。但是即使如你所说的那样,知行合一的主张,也肯定断然不可怀疑了。

7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73、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4、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75、阳明自龙场悟道之后,不论学问、仕途、事功,都得以长足进步,犹如开挂的人生,风生水起。

76、纵览阳明一生充满波折的传奇经历,《王阳明大全》、《传习录》等经典著作可以总结出十句最经典的话。

7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78、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

79、王阳明心学金句10则,充满智慧和哲思,值得收藏。

8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81、王守仁名言名句有:

82、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是度阴山,他认为,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先有致良知,而后有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