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精选黄鹤楼诗句大全集更上一层楼【75句】

精选黄鹤楼诗句大全集更上一层楼【75句】

时间:2023-09-18 14:25:56

黄鹤楼诗句大全集更上一层楼

1、平仄分析: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菩萨蛮·黄鹤楼》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考查知识点:诗词鉴赏

7、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8、登鹳雀楼的注释

9、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深沉思考,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要想有更大的进步,必须付出更大努力,要想看见更远的地方,就要站在更高地方,要想在一个点有突破,就要升纬,俯瞰而下,一览无余。

1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1、注解: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2、古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流『十一尤平声』

13、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14、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15、这首诗出自唐代杜甫的名篇之一,描述了作者登上黄鹤楼后所观见的壮丽景色和对远方的向往。黄鹤楼作为汉江的重要景点,被许多文人墨客吟咏描写,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16、《黄鹤楼》

17、王之涣最有名的诗是《登鹳雀楼》。

18、登鹳雀楼

19、王之涣最有名的是登鹳雀楼,不是黄鹤楼

20、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2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2、原始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24、唐·李白

25、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出自唐代李白的《望黄鹤楼》白话文释义: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

26、千里目:眼界宽阔。

27、这首诗写的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29、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30、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最著名的。

黄鹤楼诗句大全集更上一层楼

31、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32、今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通仄通平平。

33、白日:太阳。

34、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35、这是个千古名句,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体现了诗人自强不息想做大事业的精神。

3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7、唐代-王之涣

38、近现代·毛泽东

39、唐·王维

4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1、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42、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43、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44、登鹳雀楼的诗意

4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话文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6、原始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48、前两句写登楼所见,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纳入笔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辽远,让人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4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0、《登鹳雀楼》

51、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52、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53、《送康太守》

54、黄河入海流。

55、依:依傍。

56、欲穷千里目,

57、更上一层楼。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58、黄鹤楼里表达诗人开阔胸襟的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9、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60、穷:尽,使达到极点。

黄鹤楼诗句大全集更上一层楼

61、白日依山尽,

62、同时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应该有更高的理想,将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63、一、原文:

64、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65、唐代:王之涣

66、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7、黄鹤楼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在许多古代诗词作品中都有提及。以下是一首著名的诗词《登黄鹤楼》:

6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9、唐·崔颢

70、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71、百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白描写景,落日沉落山峰,黄河浊滚滚,奔腾向海。

72、古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注:楼『十一尤平声』

73、后两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既表现了他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含意深远,耐人寻味,使前两句的意境和主旨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74、今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75、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