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桃花的诗句千古名句桃之夭夭【58句精选】

桃花的诗句千古名句桃之夭夭【58句精选】

时间:2023-09-10 19:03:28

桃花的诗句千古名句桃之夭夭

1、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2、夭夭:指生机勃勃,荗茂盛盛的样子;

3、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

4、《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年代:唐作者:刘长卿百丈深涧里,过时花欲妍。应缘地势下,遂使春风偏。《出见桃花盛开》年代:宋作者:张嵲青林拥萧寺,况乃在山阴。出见桃花发,方知春已深。《壶中二色桃花》年代:明作者:杨基素颊映红腮,西园共折来。怜渠竟先落,知是最先开。《桃花》年代:宋作者:崔鶠残月迷春晓,桃花怯夜寒。何人示妆洗,先傍玉阑干。《十二月十八日会饮园夫献桃花二首》年代:宋作者:宋祁今岁腊未破,明年春尚赊。天教催朔气,先作塞南花。《题桃花小禽图》年代:明作者:止庵法师檐外雨初晴,幽禽四五声。桃花无限思,留客看清明。《桃花》年代:唐作者:元稹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桃花坑山》年代:宋作者:释鉴地僻人居少,林深路转迷。桃花流水细,不异武陵溪。《桃花》年代:宋作者:舒邦佐恨题玄都观,欢入武陵溪。花面无今古,人心自笑啼。《二月博二十四日馆宿兴宗舍后桃花盛开偶书牖》年代:宋作者:司马光金马春寂寂,农桃随意开。夕风零落尽,不待主人来。《题曾氏山园十一咏·桃花坞》年代:宋作者:张栻花开山与明,花落水流去。行人欲寻源,只在山深处。

5、一一恰是说桃之夭亡夭亡,对立竞争统一,起死回生成熟美丽放光华

6、中国文化五千年,古人相当注重家庭和婚姻,所以娶亲是一件大事,关系到家庭的未来。因此《桃夭》在《诗经》中是处于头等地位的。

7、但是光美还不够,要尽善尽美。故而又引此下文“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接而有“宜其家室”和“宜其家人”。此乃“尽美矣,又尽善也”,意思就是说具备貌比桃花的容颜,还要有“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的上真正美丽的少女,一枚合格的新娘子。

8、大意是:

9、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10、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11、周南·桃夭

12、《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13、《桃夭》这首诗不仅传承了了我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还延续着喜庆和祝福。

14、灼灼:鲜明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

15、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6、为什么结婚当天的新娘被称为“最美的女子”?是因出嫁的女子经过梳洗打扮艳如桃花,所谓“桃夭”是也。

1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意思不是说桃花怒放,鲜艳红似火

18、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19、译文: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2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1、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2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国风》,是一首祝贺女子出嫁的诗。

2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5、没有四言五句的桃花诗句。与桃花有关的诗句

26、诗经》中的《桃夭》,是描写美女最早的诗篇,诗中以桃树桃花喻新嫁少女的青春艳丽,开后世以自然景物喻美女的先声,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中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27、答.逃之夭夭.逃跑了.灼灼其华.不说重耍的.尽整些个没用的。[玫瑰][翻白眼]

28、全诗如下:

29、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30、灼约:指鲜活明亮,光彩亮丽夺目;

桃花的诗句千古名句桃之夭夭

31、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32、《礼记·大学》引到《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所以“宜家”也是为了“宜国”。

33、华:即花,此处指桃花。

34、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35、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7、这句话出自《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桃夭》。其整句诗的确切意是:

38、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39、描写桃花的诗句和描写桃花的古代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茂盛的样子。

4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41、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4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3、《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

4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被评为“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45、“桃”代表的自由结婚、交换、票决成功,如果用标题中“之国风”法纪规矩约束,就会“夭”亡又“夭”亡。只有用标题中“之周南”,“周”全地起死回生,是让自由结婚、交换、票决的主人女方、顾客、投票人面“南”做主,反映不同意愿,双方竞争,统一达成共识候选对象这一闪光点,坚决抵制拉郎配:“桃配桃,李配李,铜勺配个铁笊篱(漏勺)”的做法,自由结婚、交换、票决就成功,结果就如桃子成熟的色泽一样美丽、“灼灼”发烫,使“其”人和集体面放幸福明亮光“华”。“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46、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47、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8、《诗经-召南-桃夭》:

4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表层意思是说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它的含义是讲新娘的姿态。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既兴奋又羞涩,两颊绯红,面若桃花。而现在也会用这句话直接形容花,或者非常明艳美好的事物。

50、【桃夭】

51、“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52、季春三月,是桃花竞相盛开的三月。桃花是先秦时期对出嫁女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甜蜜祝福;是杜甫游春时“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赏心悦目;是唐伯虎“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的放荡不羁。也是我与沈峪桃花林的一场盛宴。

53、《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近义词有:逃之夭夭,桃之夭夭是中性成语,可作谓语;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54、先秦·佚名

55、人间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6、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5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岀自春秋时代的《诗经国风周南》,原文有三段:

58、现在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