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夸人书法好的诗句【优选54句】

夸人书法好的诗句【优选54句】

时间:2023-09-06 11:12:30

夸人书法好的诗句

1、欲换风骨无金丹。

2、何曾粉笔去争妍。

3、下笔便到乌丝栏。

4、世人但学兰庭面

5、宋代制笔业中,宣城的诸葛高、诸葛渐、诸葛元被誉为笔工高手,北宋诗人,也是宣城人的梅尧臣称赞说:“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欧阳修也称颂道:“宜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紧心傅长毫,三付颇精密。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6、写字不适俗,读书难疗饥。

7、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8、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9、唐朝诗人齐卫《送胎发笔寄仁公诗》中有"内为胎发外秋毫,绿衣新裁管束牢"的诗句

10、《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11、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12、李白的《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13、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1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15、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16、吟诗写字有底忙,未脱多生宿尘垢。

17、要知画法通书法

18、力透纸背【解释】: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19、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20、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21、入木三分【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22、清·黄景仁《两当轩集·题赤桥庵上人画梅》:“笔端夭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蒙通;惨惨著花二三萼,力透纸背非人功。

23、宋代:陆游

24、方知渠是过来人。

25、【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译文】:任凭这篇篇锦绣,字字玑珠,遇不上一名进士。

26、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呵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27、”  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28、读书当努力,写字莫糊涂。

29、【出自】:元刘埙《隐居通议·理学三》:"醇正之作,尤深於经者,其苍劲处,非浅学能及。"【译文】:醇正的作品,尤其精通经书的人,画作品的用墨与勾勒像苍松劲枝一样有力度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30、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夸人书法好的诗句

31、得心应手浑然天成人书俱老

32、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33、字形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34、力透纸背、苍劲有力、行云流水、字字珠玑、入木三分等。

35、千高望远忘世虑,写字读书皆有趣。

36、墨池笔冢任纷纷

37、参透书禅未易论。

38、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39、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宣城时,曾赋诗咏叹宣笔的精致。诗曰:“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40、【译文】:所示教及诗赋杂文书,看的熟练了;大体上像行云流水,本来没有固定的形式,而常常起于应当起的地方,不受约束。4、字字珠玑【解释】:珠玑:珠子。

41、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42、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43、关于写字好的诗句有:

44、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干。

45、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46、细取孙公书谱读

47、兰竹如同草隶然。

48、女书法家的赞美之词有:

49、日日临池把墨研

50、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51、行云流水【解释】: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52、谁知洛阳杨风子

53、【译文】: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这一成功的最高境界。2、苍劲有力【解释】:多用来形容书画作品的用墨与勾勒像苍松劲枝一样有力度感。

54、【译文】: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