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郑姓的来源【精选166句】

郑姓的来源【精选166句】

时间:2023-08-14 22:31:59

郑姓的来源

1、出自他姓所改。今天的郑姓人除上述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见下“3”),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2、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

3、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4、据史书记载,郑姓起源于商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叫做郑国渠的大夫,他的后代以其国名作为姓氏,即郑姓。

5、姜姓郑氏则出自姜太公的后人,周朝灭掉商朝后,周武王封姜太公的儿子在郑这个地方,称为西郑,就是在今天陕西凤翔县一带,后来西郑被灭以后,为了纪念他,有的国人就称为郑氏。此外,郑姓还有源于地名和改姓的情况。

6、源自姜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7、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郑玄是东汉人,一生沉浸诸经,所注之经书有易、诗、书、礼、礼仪、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不但在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现在,也备受后人的敬仰。

8、;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

9、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

10、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

11、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

12、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

13、字"郑虔三绝"。

14、姓氏起源:

15、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

16、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17、寻根溯源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之后。周厉王的少子友封于郑,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18、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19、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0、。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

21、桂王封之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命率师攻闽浙,又大举下江南各地,围南京,祭孝陵,后兵失利,退取台湾作为根据地,仍奉明年号,未几而卒。

22、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

23、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

24、父平国公郑芝龙降清,成功遁入海岛与父绝。

25、答: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26、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

27、郑姓始祖世系如下: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於郑。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28、郑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

29、郑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

30、郑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较高,在各个朝代都有很多名人和重要官员是郑氏后裔。

郑姓的来源

31、另一种说法是来自于古代的地名,根据地域而得姓。有些郑姓可能是因为先祖居住在名为郑的地方而得姓。

32、有一种说法是源自殷商时期的国名「郑」,相传有一支来自殷商王室的族群在亡国后改姓为郑,以纪念故国。

33、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34、郑氏是指中国古代著名的姓氏之一,其来源比较复杂。

35、后来,一些哈尼族人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受汉文化的影响,也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汉字“郑”,成为哈尼族郑氏的新成员。

36、据历史记载,郑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姓,起源于商代,是周朝诸侯国的后代,后来分布到各地,如广东、山东、湖南、江苏等地都有郑姓人家。

37、现在河南还有一个新郑县,根据考据,这也是一个因郑姓而得名的

38、据传,周朝有一个叫做郑国的国家,而郑国的建国者就是郑武,他是周朝的公族之一。

39、地方。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

40、郑氏指的是一个姓氏,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

41、二、迁徙分布

42、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43、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

44、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七八。

45、郑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和发展,如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皇族郑氏、明朝时期的郑成功等都是郑姓的代表人物。

46、得姓始祖姬友。西周时,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和周宣王是同父异母兄弟。周宣王在即位二十二年后(公元前八零六年)将友封在郑(今陕西华县东)地,友称为郑桓公,郑是西周建立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周幽王时,郑桓公见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到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落连同百姓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的东虢和郐两个诸侯国之间。郑桓公之子武公即位后,乘护送平王东迁洛阳之机,相继占领了两国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了郑国。公元前三七五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氏公卿宗族纷纷外迁,他们便以国为氏,称为郑氏。尊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

47、郑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周朝时期。

48、据史书记载,郑姓源于黄帝的后裔,后被封在郑国(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成为郑姓的发源地。

49、荥阳郡的管辖范围。现在,河南中部还有一个荥阳市。

50、郑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和影响,如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郑国渠、宋朝名将郑成功等等,都是具备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

51、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这里在古代曾是

52、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郑氏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53、"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

54、总之,郑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影响的姓氏。

55、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韩哀侯灭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56、。此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

57、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58、根据《姓纂》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

59、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

60、相传,其始祖为商朝大司空,以官职为氏。

郑姓的来源

61、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

6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63、郑氏指的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姓氏,许多人都有这个姓氏。

64、郑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姓氏,其来源有多种说法。

65、“郑氏”的起源和来历:源出于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载,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於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於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於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称郑氏。郑恒公就成了郑姓的始祖。

66、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67、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68、郑武的后代逐渐壮大,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家,后来被秦国所灭。

69、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

70、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71、现代社会中,郑姓也是中国姓氏排行榜前列的姓氏之一。

72、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

73、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

74、郑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如春秋时期的郑国,是当时的大国之一;明朝的郑和,是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开辟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之路。

75、源于改姓而来:

76、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

77、郑姓的来源主要有四种:源于姬姓、源自子姓、源自姜姓和源于地名。其中,姬姓郑氏得姓始祖为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的远祖郑桓公,而子姓郑氏则出自商王武丁的儿子字奠之后,子奠也被尊为称奠侯,因为主持祭奠用酒所以称为这个名字,属于商朝的一个方国。

78、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79、郑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郑姓的来源有几种说法:

80、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

81、郑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不少人以郑为姓。

82、郑氏源于中国的姓氏之一。

83、你好,郑姓是中国汉族姓氏之一,起源于商朝时期。据《姓氏考略》记载,郑姓最早是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姬姓的少府子孟尝于郑,成为郑国的始祖,后代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即为郑氏。你好,郑姓,最早来源于姬姓,属于古代中国姓氏中的一种。根据《姓纂·郑氏族谱》记载,郑姓起源于商朝时期的一个叫做郑国的地方,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流传到其他地区,成为了一个普遍的姓氏。

84、一、姓氏源流

85、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

86、郑氏源于中国姓氏之一。

87、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88、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89、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

90、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例如与古代的职业、地名等有关。

郑姓的来源

91、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92、"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

93、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94、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

95、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96、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97、这个姓氏的来源并不确定,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周朝的卫国大夫郑伯克段,也有一种说法是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郑昭。

98、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5

99、关于郑姓的来源说法很多,广为流传的有以下几种:

100、郑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如郑成功、郑和等人都是郑姓的代表人物。

101、的一片土地。

102、据考证,郑姓起源于商朝时期的一个叫做“郑国”的国家,后来这个国家被周朝所灭,但郑姓作为这个国家的后代,一直延续至今。

103、一种说法是源于周朝的封地之一——郑国,因此后代以国名为姓。

104、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105、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106、郑氏是中国一个姓氏,可以追溯到古代。

107、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循吏之称。晚年躬耕自食,以诗酒自娱,诗、书、画俱佳,着有板桥全集。

108、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

109、另一种说法是源于商代末年,商纣王被周文王所灭后,封殷地于郑,成立了郑邑。郑邑的百姓因居住在郑地而取郑为姓,最终演化为郑氏。

110、。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

111、一种说法是源于黄帝时期的大禹之子启,其后代被封于郑国,因此以国名为姓,称为郑氏。

112、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113、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114、迁徙分布

115、仪、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不但在兵荒

116、据《姓纂》记载:郑姓源于上古时期的大禹的后代,他们的封地在今天的河南省郑州一带,因此以封地名称命姓为郑。

117、具体而言,郑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宗族之一。

118、郑姓来源于姬姓,也是黄帝的后裔。周武王时期封其大司寇到郑国为王,于是封地内各姓氏都以国为姓,姓郑因此产生,后来尊郑氏后裔郑桓公为祖先。

119、马乱的东汉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现在,也备受后人的敬仰。

120、郑玄是东汉人,一生沉浸诸经,所注之经书有易、诗、书、礼、礼

郑姓的来源

121、④、哈尼族改姓郑姓:明朝弘治初年,知府陈晟把《百家姓》中开始两句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姓氏分别让当地的土司使用,哈尼族从此才有了郑氏。

122、郑氏是源于姓氏的一个家族,历史悠久。

123、根据《姓纂》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一带,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一片土地。现在河南还有一个新郑县,根据考据,这也是一个因郑姓而得名的地方。

124、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5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

125、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建郑国,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432年,共十三世。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为纪念故国以郑名氏,就得郑姓。

126、总之,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

127、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西周时期,姬昌的儿子姬郑迁往河南的一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小国,后来逐渐壮大,并将国名定为郑国,国君自称为“郑伯”,从此郑氏作为一个姓氏得以流传。

128、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

129、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130、另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商代的姬姓,后代有一支迁徙至郑国并定居下来,逐渐演变成了郑姓。

131、郑姓始祖世系如下: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於郑。

132、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

133、郑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134、郑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的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源自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公元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135、所以,郑氏是一种源于姓氏的家族,并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

136、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

137、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

138、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139、三、历史名人

140、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141、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远祖为郑桓公。

142、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

143、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

144、郑姓的祖先是周朝的郑桓公。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姓的来源很简单,也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古代中国第一世祖是有封国的,往往这个姓也就是他们祖先的封国名。郑国也不例外,郑姓就来自于第一代郑国国君一一郑桓公。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

145、郑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46、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

147、郑(Zhèng郑)姓主源是中华五大郡国姓氏之一,源出有三:

148、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149、作《倩女幽魂》。

150、郑姓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有名的唐代诗人郑愁予、清代名将郑成功等都是郑姓。

郑姓的来源

151、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152、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153、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154、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

155、⑤、满族改姓郑姓:满族济礼氏,亦称纪里氏,世居驽宜(今俄罗斯萨哈林岛)、长白山区、占尼河(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郑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扩展资料郑姓名人:

156、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少颖悟,读书富于别解,落拓不羁,有狂士之名。

157、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158、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159、郑姓源出于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载,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於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於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於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称郑氏。郑恒公就成了郑姓的始祖。

160、姓氏起源  一说:

161、据传郑姓起源于黄帝时期的岐山,族谱中记载有黄帝的后代叫做郑武,以其名作为郑姓的来源。

162、郑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商周时期,那时有一个叫郑国的国家,其后代多以郑为姓氏,形成了郑氏家族。

163、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一带,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

164、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165、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166、此外,郑姓在中国人口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