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沐猴而冠的成语意思

沐猴而冠的成语意思

时间:2023-08-05 13:00:30

沐猴而冠的成语意思

1、《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2、锦衣夜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ǐnyīyèxíng,指的是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比喻享有荣华富贵而没有在人前显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传》

3、成语用法: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4、成语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5、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6、译文: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7、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8、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9、沐猴而冠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10、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原为韩生讥讽项羽近义词:衣冠禽兽、道貌岸然、沐猴衣冠反义词:正人君子、仁人志士《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

11、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2、意思是比喻虚有其表,可以延伸造句:1这个卖国贼居然大谈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其实他不过是沐猴而冠而已。

13、沐猴而冠讽刺的是项羽。

14、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

15、意思是比喻虚有其表,可以延伸造句:11我不想说你现在还没有步入沐猴而冠的行业,但是你回头还来得及。

16、沐猴而冠词语解释

17、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

18、沐猴而冠讽刺的是项羽。这个词语最早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形容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目光短浅,徒有其表,被讽刺为猴子穿戴衣帽打扮成人的模样,但内在本质却改变不了,常用来讽刺投靠坏人窃据权位的人。

19、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汉书·伍被传》。

20、沐猴而冠说的是项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ùhóuérguàn。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出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21、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只是虚有仪表或地位而已。多讽刺依附权势或窃据名位的人。

22、沐猴而冠的文言文翻译:

23、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日:“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24、雾阁云窗

25、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26、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的人。出自《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27、猴子即使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但终究还是猴子,徒有其表,本质掩盖不了。

28、如果你已经沐猴而冠了,只要你能回头也是好的。

29、沐猴而冠[mùhóuérguàn]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30、项羽。沐猴而冠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的成语意思

31、锦衣夜行的意思是: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传》:“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项羽认为,富贵或者有所成就后不回故乡,就像身穿锦绣在夜间行走,没有人能看见。

32、“沐猴而冠”的意思为: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1、读音:mùhóuérguàn2、出处: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翻译: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

33、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34、沐猴而冠

35、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36、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37、沐猴而冠[mùhóuérguàn]

38、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39、雾阁云窗,汉语成语,拼音是wùgéyúnchuāng,意思是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指高楼。

40、让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当研究所所长,沐猴而冠,不把学术搞垮才是怪事!

41、锦衣夜行的意思是啥

42、【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楚怀王三人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

43、沐猴而冠(拼音:mùhóuérgu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44、沐猴,在古汉语中指的是猕猴,沐猴而冠意思就是猴子戴帽。

45、沐猴,猕猴。沐猴而冠指猕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带。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讥讽徒具衣冠而没有人性的人。《汉书.卷四五.伍被传》:「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

46、近义词:衣冠禽兽

47、成语出处:《七娘子》。

48、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戴帽子,装扮成人模样。

49、刘邦先攻进咸阳,项羽很不高兴,进城就杀百姓及已投降的国王子婴,放火烧了阿房宫,掠夺大量金银财宝准备回江东地区。有人在背后讥讽楚国人是戴着帽子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