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如何评价屈原54句精选

如何评价屈原54句精选

时间:2023-08-05 12:55:24

如何评价屈原

1、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2、释义:如今象屈原这样志向忠诚坚贞,性情清廉高洁,耿直象石头和箭矢,言论富有才学,得势时不玩弄权谋,失势时不考虑自身得失,这真是世间少有的品行,人中才俊。

3、屈原正面性格特征屈原的正面性特点要远远超出其负面性特点。屈原作为忠君爱国之人,其自身的崇高人格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

4、(一)屈原正面性格特征

5、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始终以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来对屈原进行评价。首先,司马迁盛赞了屈原高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看淡生死的高尚品质,所以司马迁对屈原心生敬佩。但是,对于屈原得不到国家重用,听闻楚国国都郢沦陷就愤然选择投江,司马迁并不赞同,因为屈原没有凭借自己的才能游说诸侯。在经过屈原自沉之地时,司马迁为他不能实现志向而悲伤,也为他的为人感到敬佩,称其可以与日月争光。

6、释义:太史公(指司马迁自己)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伤他的志向不能实现。途径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

7、通过分析《史记》中屈原的人物形象,人们能够明确屈原之所以遭遇不幸,主要原因还是自身性格缺陷。作为政治家,屈原是失败的,而作为爱国主义诗人,他无疑是伟大的。屈原始终坚持操守,始终深爱国家,爱国为民。

8、屈原是一个为光明和自由而战的不屈战士,他是光明与自由的化身。诗人的身分在剧作中已淡化,屈原全然是作为政治家活跃在全剧的冲突中。

9、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但是对于他投江而死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屈原之死重于泰山;有人则认为屈原之死轻如鸿毛。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和认识人的价值。在我认为,屈原之死,死得其所。

10、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死于一种抗争。在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给芸芸众生以震撼;他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郁闷空气中注入了一股热浪。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宣传家,思想家陈天华或许受了屈原之死的感染吧!他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刺向清政府的两刃利剑,而他为了抗议日本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迫害,愤然投海而死。老舍也倍受屈原的感染吧!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忍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愤然投湖自杀,这是对文革动乱的抗争,是对‘文革”的控诉,他们和屈原—样,以自己的生命警醒人们要奋发,要觉醒。他们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死的价值所在。

11、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12、但是也有人认为屈原投江是消极避世的表象。不管怎么评价,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是不能否定的。其投江虽然有消极避世的寓意,但是其不畏生死,为国为民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3、屈原的负面性格特点1.自视甚高,非常孤傲屈原出身贵族,自视甚高,他追求的是世俗所不能接受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比较虚无,他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浑浊不堪。

14、然而,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楚国统治者不同,最终被贬谪至汨罗江,据传最终投江自尽,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

15、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共3次对屈原进行了评价如下:

16、屈原的负面性格特点

17、释义:虽然屈原不是一个明智的人,但也可称之为妙人。

18、除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外,屈原的文学成就也造诣颇深,其代表作《离骚》作为叙事恢弘的长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创作出全新的文学创作方式。

19、他有崇高的政治理想,“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正是这种浩博的人道精神引发着他对于祖国和人民热切而忠诚的爱。

20、屈原的正面性特点要远远超出其负面性特点。屈原作为忠君爱国之人,其自身的崇高人格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也就是说,屈原的治国能力非常出众,受到了楚怀王的重视和信任。屈原敢于犯颜直谏,将楚国安危与自身安危紧密结合,为了楚国甘愿牺牲个人前途。尤其是在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去秦国赴会时,屈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由此可见,屈原观察敏锐,能够提前判断秦昭襄王的阴谋诡计。

21、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曾这样记叙这时的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就是说,担任左徒之职后的屈原,成了一名辅佐国君的重臣!他不仅能与国君议论国事,制定法令,还能接待宾客,应付诸侯的使臣。

22、屈原作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浪漫主义诗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具有反抗强权的精神。但是,其性格孤高、自负、倔强,导致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正是因为这种偏激的性格和个人经历,他才会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史记》以列传形式单独且详细叙述了屈原生平,生动地展现了屈原的坎坷人生,由此可见屈原在司马迁心目中的分量。

23、同时,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政治追求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价值观。

24、自视甚高,非常孤傲2.固执己见,不肯屈服

25、屈原之死给时空注释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新的内容。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已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文天祥虽死犹生,丹心照汉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鉴;更有于谦,千锤万凿,清白人间。选择死亡,并不是平淡的沉沦,更不是无能的表现。屈原之死是一种力量,一种发奋的力量,它如长夜中划空而过的流星,闪出一生最璀璨的光辉。我说,屈原之死,价值永恒,价值无限。虽然人生的意义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人生中也有为了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在某种条件下,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续生命的音响和光彩。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峰,绝妙的音乐、多是悲壮的旋律。而高尚的情操,却在壮烈的牺牲中。人生留迹于大地之间,本应该有惊人之举。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佰剑于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中群视千秋。

26、扩展资料

27、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以身殉国,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古往今来,多少生命在历史的星河中默默产生,又默默消亡,而又有几颗能够像屈原这样2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烁。他的死,有力地维护了他那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尊严;他的死,充分显示了他的忠贞爱国,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他的死真正体现了他那昭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生价值。鲁迅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真理更可贵。屈原虽死,而真理传于四方,这样的死,死得其所。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孟子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如裴多斐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也就是说,为了真理,自由,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但同时,我们要珍惜生命。罗曼•曼兰说过:“以死来鄙薄自己,背叛自己,否定自己的信念是世界上最大的错过。”

28、历史上屈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先驱,他的《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在楚国国内有很高的声望,为人公正正直,被称为“大贤”。“屈原节”,并被奉为“端午节”的始祖,至今流传至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文化巨人。

29、屈原投江的大无畏精神:屈原投江其实是对楚国,国内的奸臣小人的无声指控;也有利于促进楚国国内的民族觉醒,更是是不甘与奸臣小人同流合污,是独善其身的表象。

30、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达对屈原人格的赞扬。

如何评价屈原

31、司马迁对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正确地肯定了屈原在历史上的地位。对屈原才能的赞扬,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对屈原作品的赞扬和理解。

3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的最后对屈原的评价:

33、屈原和楚辞作品才被后人万般推崇。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他作出了这样的称赞:“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他说,我读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这些作品,就被屈原的高远志向和清正廉明所感伤;我来到长沙,瞻仰和凭吊屈原投水自沉的地方,不可能不流下哀痛的眼泪,并因他崇高的为人,而很想见到他。司马迁的感觉,何尝不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感觉!

34、屈原的诗歌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于后世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5、他的作品《离骚》更是打破了古代一成不变的朝廷礼教的制度,让其影响全面渗透到我国文化的脉络中。因此,屈原可以被人们称之为我国古代文明的精神领袖和先驱者,被赋予了巨大的耀眼光芒。

36、他对于楚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37、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表达对屈原才能的赞扬。

38、《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39、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40、屈原是一个文学家,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的《离骚》被并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只是由于君王的不信任,迫害致使他投江。因他的政治和体恤百姓。百姓将端午节作为纪念他的节日

41、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表达了对屈原作品的赞扬和理解,以及对屈原的下场感到悲哀。

42、屈原在历史上被评价为杰出的诗人、爱国者和政治家。

43、历史名人对屈原的评价

44、他敬佩屈原能够自杀明志,但是他自己受宫刑的屈辱而不能自杀,其中有着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45、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46、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如此深远之影响,有如此深远之意义,怎能说死得“轻如鸿毛”呢?郭沫若同志说过:“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

47、作者:汉·班固

48、屈原不但是政治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具有深厚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对当时北方儒法各家学说都有吸取。

49、作者:汉·王逸

50、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他,却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51、屈原是被公认为华夏文明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古代作家,他出色的诗歌代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准,并以强大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唤起了后来民族风潮的思想变革。

52、他还重视楚国民间歌乐,其重要作品巜九歌》就是他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屈原在楚国传统文化基础上,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创立了骚体的新诗,在我国文学史具有历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53、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的《离骚》、《天问》等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54、屈原投江是一曲壮烈的悲歌,一捶击破昏暗的响鼓,一声震撼历史长河的惊雷,屈原是矗立于人类心中的永远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