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描写女人温柔娴静的诗句-113句优选

描写女人温柔娴静的诗句-113句优选

时间:2023-08-05 12:51:20

描写女人温柔娴静的诗句

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2、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3、因为这句诗形容女性的美貌非常精准,沉鱼落雁形容的是她们的美丽动人,闭月羞花形容的是她们的端庄贤淑。

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5、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6、: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洛神赋》

7、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8、通常作者表达夸女人有高雅气质的诗句,有以下一首:

9、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10、诗句意境:诗人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多情善感、温柔秀气、天生丽质、美丽动人的林黛玉形象。

11、这句诗的出处是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中,让人想起女生如同春花一样娇美动人,仿佛是花间仙子一般。

12、你不仅人美而且心更美。

13、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14、——《诗经·卫风·硕人》

15、形容美女气质高雅的诗句如下: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7、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18、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出自唐代: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19、不会夸的朋友,不记借鉴李白名句,李白夸杨贵妃说: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

20、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句是写女人动静皆美的神韵,出自红楼梦描写黛玉元张可久《梧叶儿·席上有赠》曲:“芙蓉面,杨柳腰,无物比妖娆。”

2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22、《诗经·国风·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描写,“窈窕”即为娴静端庄,“淑女”即为贤德的女子

23、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赞林黛玉》中的诗句,形容美女的句子。意思是安静的时候就像一株娇艳欲滴的花朵倒映在清水中,娴静雅致。

24、诗意:她回眸一笑,千娇百媚,六宫嫔妃顿时黯然失色。

2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6、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

27、没有夸女人高雅气质诗句,只有如下

28、"玉颜寂寞泪阑干,梨花风起正伤心"这句诗可以表达女生柔情似水的内心世界。

29、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30、只有莲花才能比得上你的圣洁,你有月亮才能比得上你的冰清。

描写女人温柔娴静的诗句

31、赞美,用比较的说法,会很直观,看王昌龄说的:芙蓉都不及你的妆容好看,水殿吹来轻风,珠翠的香味都飘散开来。

32、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

33、你是一尊象牙雕刻的女神,大方、端庄、温柔、姻静,无一不使男人深深崇拜。

34、白话文释义: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3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6、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37、——曹植《洛神赋》

38、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39、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40、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41、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4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43、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44、——曹雪芹《红楼梦》

45、"曲径通幽处,娇花含笑来"这句诗句可以夸女生柔美优雅的气质。

46、没有夸女人文雅气质诗句,只有如下

47、——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8、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49、同时,这句诗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审美的看法和赞誉。

50、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1、求你不要再打扮了,给其他的女人留点自信吧。

52、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

53、译文:气质之优美如同幽谷中的兰花一样芳馨纯洁,才华之出众又宛如仙子一样聪慧敏捷。

5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出自宋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55、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56、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出自唐代: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57、唐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58、诗意:眉梢和眼角都藏满了秀丽的气质,声音细腻甜美,笑容温柔娴淑。

59、——曹植《杂诗七首·其四》

60、双蝶秀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描写女人温柔娴静的诗句

61、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62、——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63、白话文释义: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她的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64、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65、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66、诗句意境:诗人通过对六宫嫔妃的美貌与杨贵妃千娇百媚的回眸一笑的对比,来衬托出杨贵妃的绝世媚态和惊世美貌。

67、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68、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69、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70、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71、——李白《咏苎萝山》

7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73、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74、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75、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明眸皓齿丹唇外朗

76、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出自黄梅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77、形容女子气质清雅的诗句如下:

78、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洛神赋》

79、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80、杜甫这个夸赞,比较含蓄,你们可以参考: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81、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8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83、——李白《清平调》

84、——《诗经·桃夭》

85、关于形容女子身材曼妙的诗句有:

86、形容女人有韵味的诗句

87、——李延年《李延年歌》

88、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8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先秦:佚名《国风·卫风·硕人》

90、——王昌龄《西宫秋怨》

描写女人温柔娴静的诗句

91、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92、白话文释义: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93、夸女子灿烂明艳,用这句。那就要出嫁的姑娘,像盛放的桃花一般,鲜艳如火。

9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95、出自清代缪宝娟《荷镫曲》

9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97、靡曼妙态纷相扰,风鬟雾鬓知多少。

98、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99、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100、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出自宋代: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101、女生如同梨花般弱美,风一吹就落泪,让人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柔弱与伤感,同时也表现出女性对于爱情的执着和投入。

102、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103、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10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105、白话文释义:眉毛像柳枝,头发披肩像云海一般,穿着半透明的绉纱笼罩着洁白的肌肤。

106、白话文释义:天宫中披着七彩霓裳羽衣的宫女一定貌美如花。真想乘风飞身而上,登上黄帝乘坐的鸾车。

10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08、这句诗的出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讲述了一段凄婉的宫廷恋曲。

109、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110、——杜甫《丽人行》

111、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112、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113、出自宋代苏轼的《红梅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