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晋文公的典故优选汇总38句

晋文公的典故优选汇总38句

时间:2023-08-05 12:50:57

晋文公的典故

1、晋献公因想立宠爱妃子的儿子为太子做出的一系列事,晋文公见此情况,后逃亡。

2、晋文公和晋献公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君主,他们之间的故事传承至今。

3、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4、期间晋文公去过翟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正是这些人生经历才造就了一代霸主晋文公。

5、晋文公出外逃亡,他的父亲晋献公指使一个名叫披的宦官去蒲城击杀他,披斩断了他的袖口,晋文公逃到翟地。晋惠公即位后,又派遣披去惠窦这个地方捉拿晋文公,没有捉到。等到晋文公回到晋国之后,寺人披求见。晋文公说:“蒲城一事,献公命令你第二天赶到,而你当天就到了;惠窦一事,惠公命令你三日赶到,而你一夜后就到了,为什么那么快呀?”寺人披回答说:“君主的命令说一不二。除掉君主讨厌憎恶的人,我只担心不能胜任。蒲人、翟人对我而言又有什么区别呢?现在您即位了,难道就没有像蒲人、翟人那样的憎恶的敌人吗?况且齐桓公不记恨管仲射中带钩的私怨而任用管仲为相。”于是晋文公才接见了他。

6、晋文公在位时期,曾经被弑杀,其子重耳被迫流亡他国。但是重耳很快就得到了楚国的帮助,重新夺回了晋国的王位。此时,晋献公作为晋国的宰相,为了巩固重耳的政权,组织了一次名为“马服之变”的政变,将反对者全部诛杀,并且加强了中央集权。

7、晋文公和晋献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互相尊重、信任和支持,共同推动了晋国的发展。

8、晋文公与晋献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两位著名君主。晋文公是晋国的开国君主,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巩固了国内政治和军事力量。

9、晋献公则是晋国的第十一任君主,他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改革,推动了晋国的繁荣发展。

10、晋文公和晋献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两位著名君主。他们之间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晋文公让位于晋献公的故事。

11、晋文公的气度

12、晋文公是晋国的第十二位君主,他是个有才学的君主,善于聆听大臣的建议,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他一生中参与了很多战役,最终将晋国的国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3、重耳终于重返鲁国,成为了鲁国的君主。申包胥也成为了他的谋士和朋友,共同治理国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志者,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克服困难,重新获得成功。

14、晋献公(姬同)是晋文公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才干,也非常有能力。有一天,晋文公在朝会上表露了自己弱化权力的意愿,表示愿意将王位让给晋献公。当时,晋献公还很年轻,害怕接受这个重任。于是,他请求父亲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自己有足够的才能之后再接手君位。

15、正是这位寺人披,却在重耳流亡十九年、返国即位之后,前来求见。晋文公当然很生气:“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寺人披怎么回答呢?“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追杀重耳是当时国君所下达的命令,作为臣子,寺人披奉命行事乃是职责所在,蒲人、翟人对他来说有什么区别呢?现在晋文公即位,难道就没有蒲、翟这样的仇敌吗?况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晋文公难道不应该效法齐桓公而不计前嫌吗?寺人披的这一番话说得真好!晋文公终于尽释前嫌,接见了他,也展示了一代霸主开阔的胸襟气度。

16、晋献公:姬诡诸,晋文公之父。

17、看来,有些事终究是不能学,也学不来的。

18、公元前655年,晋国公子重耳由于遭到其父王宠妃骊姬的陷害,被迫带着一群家臣仓惶出逃,踏上了流亡之路,这其中就有介子推。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重耳饥病交加,气息奄奄。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汤给重耳充饥,从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这就是历史上“割骨奉君”的故事。

19、“割股啖君”

20、晋献公非常宠爱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就使计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察觉到危险,连忙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

21、这自然是一段佳话。不过,在韩非看来,其中的问题却是很严重的:“齐、晋绝祀,不亦宜乎!”为什么呢?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这是齐桓、晋文的气度,“能容二子者也”。可是,如果后世都来仿效,那就是自寻灭亡的死路。因为“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臣子作奸犯科,往往假借管仲、寺人之事为自己开脱;而国君才智又远不及齐桓、晋文,容易被臣子的花言巧语所欺瞒,最终必然酿成亡国之祸。燕国的公孙操刺杀燕惠王、宋国的子罕劫杀宋桓侯,以及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历史的不断重复,都是因为臣子似忠实奸,而国君似明实愚的缘故。

22、晋文公:姬重耳,晋献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23、郑庄公因母亲姜氏支持弟弟共叔段谋反,一怒之下,将其安置到颖城,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事后,非常后悔。颖考叔知道后,机智提出“掘地及泉,遂而相见”的办法。在地道里,最终庄公与母亲姜氏得以相见。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

24、希望帮助到你

25、重耳无粮,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也成就了他的忠义之名,史称“割股奉君”或“割股啖君”。

26、【小识】

27、“骊姬之乱”后,奉公子重耳出亡,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头须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

28、权力斗争失败后的重耳被迫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不亚于后来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不亚于孔子的周游列国。

29、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30、据《史记》记载,晋文公是晋国的第十一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稳定和外交上的强大。而晋献公则是晋国的第十二任君主,他继承了晋文公的基业,并且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

晋文公的典故

31、晋文公重耳是晋惠公夷吾的兄长,两人都是晋献公的儿子。骊姬之乱中,太子申生含冤自杀,两兄弟不得已出逃避祸,重耳逃到了蒲邑,夷吾逃到了屈邑。可是祸患并没有因此而平息,为了铲除后患,骊姬继续在献公面前诬陷二人,晋献公也怀疑两个儿子不辞而别是蓄意谋反,因此派兵追杀,决心置重耳、夷吾于死地,其中追杀重耳的是一位名叫披的宦官。他非常尽心,一路穷追不舍,赶到蒲城后斩断了重耳的衣袖,差点就杀了他,重耳被迫出奔翟国。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继位,不久就被大臣里克所杀。公子夷吾在秦国的支持下,顺利返回晋国,登上国君之位,是为晋惠公。当然,仇杀并没有就此停止,晋惠公继续派寺人披赶到惠窦捉拿重耳,也没有成功。这些怨仇,重耳自然不会忘记。

32、黄泉相见的典故与郑庄公有关,不是晋文公。黄泉相见是一个出自《左传·隐公元年》的典故。

33、“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

34、这种关系不仅是两位君主之间的互动,也是晋国君臣之间的互动,是晋国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5、关于这个问题,重耳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王子,因为其母亲居于后宫,与鲁国君主之间的争斗而被迫流亡于外。在流亡的过程中,重耳遇到了一位乐师申包胥,申包胥为他授课,教他音乐、歌舞等技能。

36、公元前658年,晋献公采用大夫荀息的“假道伐虢”计策,给虞公送去良马和玉璧。晋军伐虢凯旋途中,顺手灭了虞国,俘虏了虞公。

37、公元前636年,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史称晋文公。此时,他受到一帮大臣的曲意奉迎,一时间志得意满,大肆分封。介子推苦心规劝却无济于事,便作出了隐居绵山、独善其身的选择。

38、晋文公知道后,急忙带着大臣们赶到绵山寻找,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影子。晋文公便命人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道路。一时间,风起火烈,大火绵延数百里。三天后,晋文公上山寻找,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已葬身火海。悲痛之余,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蒙难的那个月,全国上下家家禁烟火、吃冷食。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