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文明礼仪小常识-通用113句

文明礼仪小常识-通用113句

时间:2023-08-02 20:54:38

文明礼仪小常识

1、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礼貌,最主要的一个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说话要和气,不要跟父母大声的嚷嚷,所以作为父母也应该平时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注意语气。古语说:己正而后能正人,父母想让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自己要做表率。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

2、2、多样性。例:国际交往礼仪中见面礼就有问候礼、点头礼、握手礼、鞠躬礼、亲吻礼、合十礼等。

3、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这是现代通俗而简洁的解释,这里的方式分行动型和非行动性,像鞠躬,给老人让座等,就是行动型的,也就是尊重的形式,这需要行动才有效果;而像庄严场合不嘻笑,别人睡觉不吵闹等,就是非行动型的,也就是行为规范,它不需要行动就有效果。

4、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5、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日积月累、长久坚持地做到以下几点:

6、礼貌待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

7、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文明礼仪教育。

8、所以有时候不是我们说什么,孩子会去听,而是我们做什么,孩子会看在眼里的。

9、待人接物有礼貌态度,用语文明规范,言语谦卑,不狂妄自大。

10、助人为乐。

11、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12、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

13、我相信父母的言传身教所带来的力量。就像我自己,家庭环境带给我的影响,爸爸妈妈一直都是教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在这样做,所以,在我的观念里,不管任何人,首先都要尊重他,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会让你能够谦逊有礼。平时的生活中,“谢谢”和“对不起”是必须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而且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被礼貌对待。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会这么做,不在一起的时候我还是会这么做,因为已经形成习惯。孩子虽然小,也许她不懂,但我相信,耳濡目染,她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做。

14、礼节和仪式。这是传统的解释,“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15、(一)与人为善

16、仪尚适宜: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

17、容仪有整,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

18、最简单的说,礼仪就是人类(大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日常交际中总结出来最不会伤人的话,虽说是不伤人,但是在网络上,有一些人不太喜欢这些客套话。礼仪既是对他人尊重的体现,也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

19、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对孩子的行为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崔化剂,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可以对孩子好的表现做出表扬,鼓励,客人走后,也可以做出评价,指出不足的地方,并表扬孩子好的地方。

20、文明礼貌,首先自己做好,在去要求娃娃,文明礼貌

21、在古代,婚、丧和节庆等活动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来对待的,其礼仪规定得格外详尽而周密,从服饰、器皿到规格、程序和举止的方位,都有具体的规定。

22、忠孝仁义礼仪廉耻。

23、家长以身作则最重要,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你的一言一行正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而且是根深蒂固的。

24、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5、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孔子说:“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注:《礼记·表记》)。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26、生活中进行教育,以身试教

27、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28、交谈礼仪:交谈是社交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交谈中要注意谈话时的态度、措词,顾及周围的环境、场合,更要讲究所谈的内容及艺术性。掌握好交谈的气氛。交谈中,态度要诚恳,开诚布公;神态要专注,正视、尊重对方。

29、尊老敬贤: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30、礼仪具有的4个特征: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

文明礼仪小常识

31、(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注:《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注:《论语·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我们做父母的职责,为了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文明礼仪教育。第一,做真实的父母。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要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负责。家长可以将喜怒哀乐真诚坦率地告知自己的孩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有酸甜苦辣,也有身体或情绪不好的时候,要适当地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累了”、“乏了”、“疲倦了”,或是“想要什么了”“今天开心不开心了”等等,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孩子也会从中逐渐懂得去关怀和体贴父母的。我的女儿刚刚学说话不久,当有人送她东西时,我让她学说谢谢。后来经过反复培养,她便学会了主动说谢谢。同样用这种方法,我们使孩子学会了说再见、对不起、你好等礼貌用语。虽然年龄尚小的孩子也许还不具备感激别人、尊敬别人的更高的情感,但学会了和别人礼貌用语,无疑有利于逐步发展孩子的优秀的情操和品质。第二,心中有他人。由于孩子年纪还小,对他们的心中有他人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必需经历一个由浅到深、由近及远的过程,父母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教孩子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自己的奶奶爷爷、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小伙伴。为此,父母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逐渐克服孩子任性、自私等不良倾向。例如在孩子们之间玩耍时,吵吵打打闹闹的事时有发生,处理磨擦、打闹的过程也是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孩子毕竟年幼,还尚未形成是非观念。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家备受父辈、祖辈的宠爱,有的孩子就性格暴躁,而且自私自利,在和同伴相处中如果稍不如意,便哭闹不止,甚至拳脚相加。因此,作为父母,应抓住这些重要的教育时机,做到不袒护、不纵容、使孩子能够养成不卑不亢、诚实勇敢等等,教会孩子自己处理纠纷,培养孩子的正直、坦诚、善良、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从懂得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继而达到爱他人,心中有他人的教育目的。第三,坚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劳动习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劳动习惯是培养孩子优良品质的前提。因为只有让孩子懂得一点生活中的甘苦。

33、二、仪尚适宜

34、礼貌握手:握手时要注意握手顺序。握手,讲究“尊者决定”,即女士、长辈、老师应先伸手。要注意用力适当,时间适度,与人握手,一般3秒钟左右即可,并说“您好”。

35、《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36、四、容仪有整

37、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许多节庆及礼仪形式,如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等,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礼俗。

38、仪容仪表:要求衣着整洁干净,发型整齐,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及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不穿奇装异服,不过分打扮。女生不宜染指甲,不宜浓妆艳抹,不宜佩戴首饰,如:耳钉、耳环、项链、戒指等。男生应发型整齐,不宜留长发,不易染彩发。

39、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40、礼仪具有6个特征:社会性、范围性、延续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级性的特征。

41、具体如下:

42、礼仪的特征有:

43、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44、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即如二程所主张:“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体的。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45、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举行各种仪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公司开张、儿女婚嫁,各种节庆活动,都有不同的仪式。我们要把握好各种仪式的规模,就必须掌握好适度的原则,要使必要的仪矩同现代文明相结合,相关的活动既隆重其事,又不至于华而不实。我们尤其要反对那种借婚丧庆典之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反对那种认为仪式越隆重越好,越豪华越合乎礼规的做法。如:当今不少新婚夫妻为使婚礼够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搞到债台高筑,造成巨大浪费。甚至有些领导干部不顾影响,为子女以权谋私,收受大宗贺礼,助长奢靡之风。这既不符合我们优良传统,又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民情。

46、(二)礼尚往来

47、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8、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49、共同性。“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共同遵守的准则与行为规范。

50、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经验之淡,无论过去和现在,都给人以启迪。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51、礼仪的作用:

52、电话礼仪:首先要注意通电话的时间,以3-5分钟为宜,时间长了应征询对方是否方便,其次要注意文明用语。最后注意语气语调和情绪控制。在电话铃响后,应尽快接听电话,尽量使响铃不超过3遍。拿起话筒后,应当先向对方问好,随后作自我介绍,以便对方确定没有打错电话。从原则上来讲,电话应由发话人挂断,因此收话人不宜先放下话筒。

53、就八个字:

54、仪态:仪态是指一个人的步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及蹲姿。

55、以上几方面,是我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的内心态度。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56、首先父母以身作则,无论在家还是外面,都做文明礼貌的人,不粗鲁待人,主动和别人问好,打招呼。

57、做真实的父母,要经常反省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家长可以将自己喜怒哀乐坦诚的告知孩子,困了就说困了,开心就说开心。

58、其次,父母要教育孩子要文明礼貌,待人热情。家里有客人或外出时,提醒孩子主动问好。

59、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

60、致福曰礼,成义曰仪。

文明礼仪小常识

61、我家两个孩子还是比较有礼貌的。我觉得是从小言传身教的成果,6.7个月的时候就跟孩子说礼貌用语,叫人。一早醒来跟孩子说早上好,晚上入睡了跟孩子说晚安,奶奶准备了饭菜跟奶奶说谢谢,现在两周岁多了,都能自主叫人,自主问好,自主说谢谢。礼貌不去一会养成的,从小事教起

62、不可太大。行走时两脚内侧要踏在一条直线上。

63、做到心中有他人。孩子还小,对他们的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爱家,爱父母,爱亲人。

64、古人讲“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65、尊老敬贤,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尊老敬贤是人们礼仪的根本。

66、尊敬师长、尊老爱幼。

67、(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68、三、礼貌待人

69、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只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实是小人所为。《论语·子罕》载:孔子看见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相见时,即使这些人年轻,孔子必定站起来。行过别人面前时,一定快步走过,以示敬意。

70、怎么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我觉得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平时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多鼓励孩子跟长辈打招呼,问好,如果要让别人帮忙做事,一定要用,请,对不起,麻烦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71、仪尚适宜,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72、4,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而进步,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73、民族性。表现形式的不同,例“见面礼”。同一礼仪形式代表着不同意义。例:中西方婚礼、饮餐礼等。

74、(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

75、)“步态”

76、)“站立”——是人们生活交往中最基本的一种举止。男生要站如松,女生有亭亭玉立之感。

77、其他都是这八个字延伸而来的。

78、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

79、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家长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80、)“坐姿”——正确的坐姿能给人一种安详、庄重的印象。入座时要稳重,大方。入座后应注意形象,不要前仰后合,坐姿不雅。起立时,注意不要把桌椅弄出声响。

81、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礼制。

82、诚实守信、忠厚老实。言必行,计必从。

83、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4、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85、一、尊老敬贤

86、遵守学生守则。

87、介绍礼仪:介绍礼仪讲究“尊者为先”。即:先把女士介绍给男士。先把老师介绍给学生。

88、基本含义

89、文明礼貌的习惯是一种外外的行为表现,也是一种修养,看一个人是否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歧视。尊重别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

90、鞠躬礼仪:鞠躬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礼节。学生见到老师应面带微笑,行鞠躬礼。

文明礼仪小常识

91、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92、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这里的惯用形式包括礼节和仪式,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

93、总结出八个字:忠孝仁义礼仪廉耻。

94、礼仪具有社会性特征、范围性特征、延续性特征、多样性特征、互动性特征、地域性特征等特征。

95、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注:《礼记·曲礼上》)。

96、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97、礼貌待人: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5容仪有整: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礼仪只有四个特征没有七个

98、现试分述如下:

99、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100、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愿,体谅别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强人所难。不苛求别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强求别人接受不喜欢的东西。古人说:“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论语·颜渊》)”,就是这个意思。在与人交往中,幽默与善意的玩笑往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但决不可戏弄取乐。如果拿别人姓名为笑料,或给人起不雅的绰号,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时颜之推就曾对此种不敬气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相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101、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102、普遍认同性。所谓认同性是全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一般来说,礼仪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

103、与人相处,为善当先。而这个“善”,应是出自内心的诚意,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缛节。《礼记》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注:《礼记·曲礼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尊敬,而毫无表情,都是不够的。应该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敬互爱,友好相处。

104、为人父母,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也该为孩子竖起一面真正的良好行为的旗帜。

105、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106、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107、再次,让孩子看一些相关情商或行为习惯养成绘本,学习待人处事的方法。

108、一般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109、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110、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

111、(也叫走姿)——属于动态美,协调稳健,轻松敏捷的步态给人以美感。步态的要求是:立腰,收腹,挺胸,重心略向前倾,两腿向里集中,两臂自然摆动,落脚的声音

112、一是规范性。二是操作性。三是差异性。

113、礼仪的作用就是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有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