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陶渊明的理想追求-通用56句

陶渊明的理想追求-通用56句

时间:2023-07-27 22:15:20

陶渊明的理想追求

1、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这两句大意是:仰望白云看到高空中的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为自己忙于仕途经济而羞惭;来到水边见到游鱼悠然自得地戏水,为自己在尘世日夜奔波而心愧。这是陶渊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时期写的诗句。诗人有感于仕途的奔波与官场的束缚违反人的自由本性,羡慕鱼鸟的自由自在,由此产生联想.准备归隐田园。诗句以对比手法摹写心理,十分微妙生动细腻。一“惭”一“愧”,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既有追求又有厌弃,文笔自然而意蕴深刻。《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2、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3、二十岁时,他没有抵挡住世俗的压力,走出了自己的空山之中,开启了落入尘网的游宦生涯。他知道自己爱什么,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他成了家,有妻子儿女需要供养;他读尽书卷,有一番作为要去施展。那段时间他并不快乐,可至少,他为这个家庭做过自己的努力。

4、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6、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陶渊明《拟挽歌辞》

7、“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8、《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寄托了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而宁静淳朴的社会的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恨然而终究是幻想不可能实现.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9、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晋・陶渊明《桃花谭诗》。这两句大意是:孩子们纵情地放声歌唱,白发人欢乐地到处游玩。这是陶渊明理想境界中人民生活的写照。在这个桃花源中。没有剥削压迫,也没有烦恼愁苦,老老少少都是“怡然有余乐”。可化用以描写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安居乐业尊老爱幼的情状。《桃花谭诗》

10、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渴望和平,安定的社会理想。

11、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招余情。——陶渊明

12、三、桃花源的提出,体现了他对上古治世社会的追求。

13、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14、理想境界是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5、四、桃花源人的生活方式,与他崇高的隐居生活是相契合的。

16、我爱其挣,寤寐交挥。但恨殊世,邈不可追。——陶渊明

17、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18、《桃花源记》是巜桃花源诗》的序,在这篇序里,作者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男耕女织,老有所依,少有所养,桃花源中人淳标善良,热情好客,环境优美,安居乐业。当然,这在当时社会是无法实现的,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战乱时代,民不聊生,战乱频繁,世外桃源就是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

19、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悲伤的事情,和平,没有战争的和谐美好的社会

20、每当我看天的时候我就不喜欢再说话,每当我说话的时候我却不敢再看天。

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这两句大意是:在东篱下采摘秋菊,悠悠然见到南山。该条上句写动作所触,旷远静谧之情于清幽雅趣中表现;下句写视觉所见,“悠然”二字用语极工,神情毕现,写出了诗人有心无心之间若有所见若有所悟的淡泊宁静的心情,达到超然物外,飘飘欲仙的艺术境界。意境平淡疏放,诗意含蓄蕴藉,理趣盎然。这种用写意笔准表现物态情状的艺术技巧,抒写心境时可以借鉴。《饮酒二十首》

2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但读来甚美,还反映了东晋的社会现象,在一个污浊的世界里,陶渊明为大家创造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给自足的理想境界,如“世界大同说”一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是这种思想提前了一点,与后来的“世界大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掷:抛弃。获:能够,骋。指实现壮志。这两句大意是:日月飞速抛弃世人而去,即使有远大志向,也没有驰骋壮志的机会。陶渊明生逢“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时代,到处存在着欺骗与虚伪,面对着世界,他“欲言无予和”,只能“挥杯劝孤影”,在隐逸与饮酒的孤独生括中以沉默的方式来回答。联想到自己少学琴书,游好六经,希望大济苍生的志向,更感到日月飞逝,岁月蹉跎,发出“有志不获骋”的感叹,这是压抑与不甘的心灵的躁动,是人的自我实现本能的流露。诗文质朴冲淡,感情十分强烈,别具一番风格。《杂诗十二首》

2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

2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26、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陶渊明

27、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四。啸傲:傲然歌啸。轩:有窗的长廊。得此生:求得人生真意。这两句大意是:面临东轩的秋菊落英傲然歌啸,姑且以此求得此生真意。诗人因厌恶仕途而归隐园田,此条写出诗人清高矿达的情怀,上句写形,下句写意。“啸傲东轩”一语,仪态怏然,神形兼备,勾勒出一个隐逸山水,傲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古人对此诗评价甚高,说其“通篇寓意高远……洗尽古今尘俗气”(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隐定斋语)。《饮酒二十首》

2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晋・陶渊明《咏荆轲》。这两句大意是:头发直竖撑起顶戴的高冠,英雄气概使系冠的带子为之飘动。战国末年,秦国空前强大。燕太子丹为了报秦国欺辱之仇,招来荆轲等壮士行刺王政。荆轲出发前,燕太子丹在易水设宴送行,荆轲~,引吭高歌,大家流涕合唱,场面十分悲壮。此名句在写法上借鉴《史记》“怒发上冲冠”等名句的表现手法,运用夸张的形式,正面描写人物盛怒而又激动不已的英雄形象。“指”,“冲”二字带有很强的动感,使形象生动传神,如在目前。《咏荆轲》

30、陶渊明的梦想是自由的采菊东篱下的隐士生活。

陶渊明的理想追求

31、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32、陶渊明重视保持自己的自然之性,真正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的田园诗显于后世,同时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峻洁恬淡、自然与和谐人生的追求、文学成就来论述陶渊明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文章从他的济世之志、自由.其诗文表现了他对理想,毅然辞官归田,热爱自然之景、困厄矛盾的人生际遇、峻洁性格、质朴真率的个性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代的人们不同于传统的独特的人生态度

33、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陶渊明

3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指老人。人年老后,头发变白再变黄。垂髫(tiáo条:指儿童。古代孩子头发下垂称,“髫”,长大后就把头发束起来。这两句大意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生活得高高兴兴,快快活活。桃花源是陶渊明幻想中的乌托邦,那里与世隔绝,“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男女老少都生活得“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垂髫”,实际上指代“人人”。现在可化用以形容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村的富足景象及人们的愉悦神态。《桃花源记》

3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韵:气质,品性。本:本来。这两句大意是: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就喜爱山水林壑的自然风貌。此句通过一反一正即对“世俗”的否定与对“本性”的肯定的方法,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对官场尘俗及山水自然的态度,一憎一爱,一抛弃一追求,主观情志豁然自出,诗句平淡质朴,内蕴十分丰富,故而千古流传。《归园田居五首》

36、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37、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

3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39、梦想是自由的采菊东篱下的隐士生活。

40、一、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对比鲜明,以此对统治者发动的不义战争进行谴责,表达了下层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4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42、《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4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写出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44、他早早就在诗篇里定论下了自己的理想:“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东晋老庄思想盛行的产物。但他不是那些只会拿着麈尾大谈玄学的沽名之辈,他所爱的丘山,是他一生追寻的期盼。

45、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4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47、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48、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奇文:新奇精美的诗文。疑义:指诗文中的疑难之处或见解分歧的地方。相与:互相。这两句大意是:得到新奇精美的诗文,便与朋友邻居们共同欣赏,遇有疑难问题或意见分岐,就互相分析讨论。原诗是表现作者归隐田园后的闲适自得生活的,这两句写自已日常与朋友谈诗论文的欢乐。可供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应经常与别人交流看法,以加深理解,提高鉴赏能力。也可只引前一句反用其义,以“奇文”指代那些奇谈怪论,讽刺某些人经常散布一些破格之谈;以“共欣赏”指让大家共同见识,分析批判。《移居二首》

49、二、“桃花源”这一农耕社会模式的提出,凝聚着陶渊明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之根源的深沉思考。

50、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51、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52、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陶渊明

53、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54、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迢迢(tiáo条:漫长。亭亭:高远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在漫漫的早秋之夜,高高的明月将圆未圆。这两句适合于描写清秋月夜之景。《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5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6、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