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庄子的无为境界名言-推荐78句

庄子的无为境界名言-推荐78句

时间:2023-07-26 22:35:40

庄子的无为境界名言

1、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2、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庄子的“无为”也是建立在“有为”基础之上的超越,所谓无为并不是逃脱世俗的看破红尘,而是居于世俗之中,仍然有一种豁达与坦然。

3、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智慧,将有为和无为都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4、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每天都发生着酸甜苦辣,我们忘了这些酸甜苦辣,全当作是日常生活,我们就享受和逍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5、他说:鱼儿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江湖里各自自由自在地作逍遥游。

6、读懂庄子这四句话,一辈子过得舒坦,活得自在!

7、而“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是道家的“天地之平”,“道德之至”。

8、大同乎津误。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9、抗拒诱惑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接近它

10、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然之道的运行是永不停滞的,所以圣人能够不断的生成;帝王之道的运行是不停顿的,所以天下都愿意归服;圣贤之道的运行是连续不断的,所以海内百姓都愿意顺服。

11、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12、鉴于止水是逍遥于水

13、庄子的智慧并不是让我们逃脱世俗,而是居于世俗红尘,也能有一种内心的清静。

14、庄子在《庄子》一书里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15、翻译:眼睛不去看什么,耳朵不去听什么,心里不去想什么,你的精神将与形体冥合,形体就长生了。不要动摇你的心志,不要受外物的影响而动心,多用心智,是失败的根源。

16、更进一步,庄子认为,鱼儿不仅“忘水”,而且要互相“忘”了。

17、如何才能逍遥于水

18、所以,我们经常行于“道”之中,学习于“道”,逍遥于“道”,故不必刻意去问“道”求“道”,我们忘了“道”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道”里面,就像孔子说的“道不可须臾离也。”道没有一刹那离开我们。

19、庄子发现,水的平、静、明,都是“止水”而非“动水”造成的,所以,水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成为道家的修为标准。

20、鱼游于江湖,逍遥于水,自由自在,甚至忘记了自己在水里;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反而忘记了人生活的空间存在着空气,人其实是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空气。

21、无为,自由境界的不二法门

22、庄子给了我们一个大水,像一面大镜子,大如汪洋般的北冥,南冥,可照天空。叫作“鲲”的大鱼跃出水面,化作大鸟“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以磅礴气势飞翔于天空。

23、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如果把自己困在一些人为的规则和束缚中,那么就会失去自由和真正的自我。他反对一些传统的思想和道德准则,比如功名利禄、社会阶级等,他认为这些都是人为的约束,阻碍了人们自由的发展和真正的幸福。

2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5、学习庄子“鉴于止水”的“道”之理,在喧嚣的世界里,守一份安宁,守一份淡泊,守一份清高,守一份本真,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气质,我们的人生多一份自由和逍遥,多一份“道”。

26、鱼儿逍遥于水,我们逍遥于生活。

27、相忘于水,相忘于江湖

28、庄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就是一颗如水的宁静之心。

29、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30、庄子又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庄子的无为境界名言

31、他主张“无为而治”,政治上主张“无所用天下为”,人生态度上追求游世,这种思想是希望回到没有战争、没有尔虞我诈的世界,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32、庄子这里说的“相忘”,是说每个个体的鱼在江湖中各自自由自在地逍遥于水,不需要互相搀扶。那么,一个由各自自由自在的鱼儿组成的群体就是一个在水里一起自由自在的群体了,鱼儿们就集体“自然”、“自由”、“逍遥”了。

33、大“鲲”游于大水而逍遥于大水;大“鹏”飞翔于天空而逍遥于天空。

34、翻译:只要处于无为,万物就自生自化。忘掉你的形体,抛弃你的聪明,内心和外物都忘去,就与自然大气混同了。解去有为的心,遣去有知的神,无知的样子,像是没有魂魄。

35、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而对着静止的水面就能够照见自己了。静止的水还能够止住其他流向它的水,静止的事物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36、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责。

37、他在《庄子》一书开篇《逍遥游》里就给了我们一个“北冥”和“南冥”的大水。他说:

38、水是一面清澈澄明的镜子,它不仅可以为世人照须眉、正衣冠、正心性、鉴德行,它还是世间“平中准”的标准,可照天地万物,可为“道”之准绳。

39、最后,像庄子告诉我们的那样,既内心相忘于我们追求的“道”,外在也摆脱现实世界中功名利禄的羁绊,让精神和心性遨翔于无限的天地之间,优游自得,无牵无碍,一任自然,从而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40、庄子的“无为”也是建立在“有为”的基础之上,正如同这一篇中所说:明晓此理者,进而有为而以安抚天下,会功劳巨大,名声显赫,而天下自然统一,总之,静时可以成为圣人,行动时也能成为帝王。

41、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为物所役

42、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

43、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44、“忘”,体现的是一种生存和生活境界,不用刻意,自然而然地忘了“我的存在”,各各相忘,也就自然而然地忘了“你的存在”和“他的存在”。由自己而他人而群体,于万事万物之中,“自然”、“自由”、“逍遥”,各自逍遥,而后群体逍遥。

45、徒处无为,而物自化。

46、在《庄子》的“天道”这一篇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47、庄子的无为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干预。他主张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不要过度追求权力和财富,而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只有在无为而治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然和谐,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

48、所以,庄子提供给我们的逍遥是是忘却真实世界的逍遥,是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和灵魂的逍遥,也是放在天地云水大背景下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心性的大写意,大逍遥。

49、我们可以把庄子的大逍遥理解为一种大解放大自由的精神境界,也可以把它用作我们大格局、大视野的人生视角,在人世间熙熙攘攘的滚滚红尘里,从蝇营狗苟的“自我”的人生束缚中挣脱出来,突破尘世中的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等种种“身外之物”的牵绊,使我们的精神作无挂无碍、无我无物的“逍遥”之游,去到天水之间的“逍遥”之境。

50、战国中期,社会矛盾无比尖锐,统治阶级昏庸无道,导致人欲横流,臣杀君、子杀父的现象时有发生。

51、庄子的“止水”,是道家的水,体现了道家“安然”、“泰定”的心性。面对红尘中熙熙攘攘的喧嚣纷扰,道家人要保持一颗“安然”、“泰定”的心,不为所动,心如止水。而且,要经常在静静的止水面前反照自己,“鉴于止水”,以消除内心浮动的杂念。

52、庄子的水:鉴于止水

53、庄子借孔子的口说:“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54、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55、庄子继承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认为:他主张弃绝文化知识,砸烂升斗衡量,使人和物质文明无缘,使社会倒退到人兽不分的野蛮的“混沌”时期。

56、提及庄子的无为思想时,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无为是一种避世的智慧,因为背离了“有为”,过于淡薄红尘,是一种消极的进取思想。

57、“道”是什么?庄子的“道”是逍遥之道,是自然之道。那么我们的“道”呢?它可以是我们行走于世界的道路道理,可以是我们立志高远的学问,可以是孜孜以求的精神超越。如果我们能够像庄子说的那样,忘了这些“道”,那我们就逍遥于“道”了。

58、即便外界的动水冲击了静静的止水,止水也只是泛起波纹而不动,最终消融了外来的动水,归于寂静。

59、翻译:拥有国家土地的人,可以称为有“大物”,有“大物”的人,应该使物自得,不可以为物所利用,能够使物自得而不受物所利用,才能够统治万物。了解统治万物而不为物所利用,岂止可以统治天下百姓而已呢?还能出入天地四方,逍遥游于天下九州岛,超出万物之外,自由自在,与造化冥合,这样叫“独有”。独有的人,是至贵的人。

60、如何才能逍遥于水呢?庄子告诉我们,要相忘于水,相忘于江湖。

庄子的无为境界名言

61、人生最大的福报,是任其自然

62、庄子的思想认为,一个人能秉持自然天道,帝王之道以及圣贤之道的运行规律之后,才能有大的作为,更能有超脱世外,看破红尘的修心之境界。

63、庄子主张无为避世的思想,即顺应天道,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

64、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心如止水,并不是说心中之水干涸了,而且怀一颗“心如止水”般的无忧无虑无为和逍遥的心,行于世间的“道”上。

65、庄子的思想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无为的“止水”层面,而是要主动地逍遥于水。鱼儿要不受水的羁绊,自由地逍遥于水,人的精神心性要不受世俗的束缚,在世上逍遥自在地生活。

66、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67、这些都反映了出身于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庄子不满现实、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而无可奈何的绝望心理。

68、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

69、这就是庄子给道家的内在思想:心不动则万物不动,则安然泰定,逍遥自在。

70、翻译:万物纷纭,都不离死生自然的变化,最后还是复归本根,复归本根而又不知其所以然;任其自然,混混沌沌的,才能终身不离本根、大道。

71、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强调个体的内在自由和自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72、庄子的逍遥不是被动地躲避社会的逍遥,小家子气的故作逍遥,而是主动地,自然而然地逍遥于天地万物之间。所以,庄子的逍遥是大情怀,大格局的大逍遥。

73、北冥太大了,可容下几千里的大的一种叫“鲲”的鱼。鲲在北冥的大水里逍遥,常常“水击三千里”;但有一天它不知为何生气了,化作几千里大的大鸟“鹏”,迁徙飞去南冥,南冥是天池,似乎更大。

74、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时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75、正所谓“明白自然之道,通晓圣贤之道,又能六合四方,无不通达帝王之德的人,都是任天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看似懵懵懂懂,不求虚境,但无不神安心静”。

76、那么人呢?庄子认为:人在道上,相忘于道,各自寻道,求道,得道,各自逍遥于“道”。庄子是说,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独立的思维,独立行于“道”上,独自与天地交往,逍遥于天地之间。

77、“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时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的批判与超越.“无为”还具有人的生活也要遵从自然之道的意义.庄子“无为”的理想是“与道为一”的境界.

78、面对这样的黑暗现实,庄子认为只有以“无为”为指导,效法“自然”,社会才能安定,人们才能顺其自然,才能实现自我生命的放飞,最终达到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