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有关名人的节俭的事例50字【优选117句】

有关名人的节俭的事例50字【优选117句】

时间:2023-07-24 10:16:49

有关名人的节俭的事例50字

1、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2、徐特立在和董纯才的交谈中讲:“简朴的生活能锻炼一个人坚强的意志,也能陶冶人的情操。”他还讲自己过惯了简朴的生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精神愉快。

3、张养浩本都辞官,陕西大旱,重返做官赈灾救民,后来积劳成疾死于任上。

4、朱德一生清贫,朱德小时候家里贫困,父母都是长工,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是父母缺没有因为贫穷而志短,而是把他教育走上革命倒路,成为一个为国家奋斗一生的人。

5、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6、有很多甘于清贫的名人,他们并不以拥有财富和奢华生活为目标。

7、古时候有一个关于勤俭的故事:有一个勤俭持家的老人去世后只留给两个儿子一块匾。兄弟二人就把匾一分为二,哥哥拿走了“勤”,弟弟则拿走了“俭”。老大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却不懂得俭,花钱大手大脚。而老二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却不懂得勤,坐吃山空。没多久,兄弟俩越来越穷,最后,他们把勤俭二字作文拼合起来,终于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8、比如,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领袖,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甘于清贫,把自己的生命贡献给了革命事业;另外,印度的圣雄甘地也是一位甘于清贫的名人,他为了自己的信仰放弃了富有的生活,穿着简单的白布,谦虚地生活着。

9、鲁迅:为文学而生,甘于清贫,坚持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10、以下是一些甘于清贫的名人故事:

11、“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2、太史公评价: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13、那就谈谈这位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恒。汉文帝。他的母亲是薄姬,汉军的战俘,后来才被纳入,之后也没有碰她,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才有身孕。所以应该是因为母亲的原因,他才从生下来就不受待见,不受宠爱。

14、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1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德,只有秉持节约精神,才能获得财富。

16、他们每个月都会将家庭开支记录下来,尽可能地节约每一分钱。虽然他们生活简单,但却过得很幸福。

1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只要通过节约和努力,我们就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18、他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但他却从不追求名利和财富,他非常勤俭节约,生活简朴而朴实。

19、有不少甘于清贫的名人,比如钱学森。

20、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21、他的辛勤劳动和节约精神让人们敬佩不已。

22、民间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3、你好,从前有一个家庭,父亲每天都会在家中种植蔬菜,母亲会做出美味的饭菜,孩子们也会帮忙做家务。

24、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25、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26、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27、终其一生,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哪怕是为自己预修的霸陵,也要求从简,因此在汉文帝的治理下,大汉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28、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29、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30、古人说:“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我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元钱,那么全中国就会浪费十三亿元!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即使面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能够浪费。

有关名人的节俭的事例50字

31、他也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32、故事讲述了一个十分节俭的老人,他开了一家小油店,每天都用心地计算着他的油和钱。

33、直到有一天,他们的邻居因铺张浪费而陷入了财务危机。这时,邻居来向他们求助,他们毫不犹豫地帮助了邻居。勤俭节约不仅能让家庭过得幸福,还能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34、勤俭节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

35、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36、不过母亲虽不受宠,但是母凭子贵嘛,儿子是非常争气,并没有走上怀恨在心,报复的歪路,反而贤明勤俭,才成就了后来的帝王之路。

37、释迦牟尼曾说我不入地狱谁入。

38、小蝌蚪解释道:“妈妈说要勤俭节约,这样可以不浪费食物。”

39、故事中,小女孩受到家庭贫困的影响,不得不在寒风中卖火柴。

40、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出身贫寒,卖田为生,勤耕不辍。他曾说:“闲来无事不从容,忙时有事不狂躁。”他甘于清贫,用自己的笔耕不辍,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散文,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41、然而最终小女孩仍然因为没有足够的火柴而被冻死。

42、后来他老了,卖油生意被人家夺走了,但是他通过多年的勤奋和节约积攒下了大量的财富。

43、关于这个问题,从前有个老爷爷,他非常勤俭节约。他总是把剩饭剩菜捡起来喂鸡,用烂布头织成地毯,从不浪费一点东西。

44、王进喜埋头苦干,钱学森不图金钱名利,邓稼先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青春,工人、农民、解放军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45、这正是他成就非凡的重要原因之一。

46、以后,办公厅一再解释,并根据他一贯提倡的节约精神,将费用降了一半,这才为他搭建了几间房子。建成后,他还一再讲钱花多了,那些新盖的房子窗帘布用得太好了。他还说:“当年我们在延安就没有窗帘,不是照样干革命!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必须

47、小偷感到非常惊讶,他学到了老爷爷的勤俭节约的做法,从此也变得勤俭节约了。

48、1952年,中央考虑徐特立家屋子小,既要在家接待来访群众,又要摆放图书资料,决定为他盖几间房子。他得知消息后,说:“现在人民生活还有许多困难,我怎能为自己盖房子,花费人民的钱。还是等将来生产建设搞好了,人民富裕了再说吧!”

49、他们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图名利而甘愿过清贫的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和历史。

50、其他小蝌蚪们纷纷表示要向小蝌蚪学习,共同保护自然资源。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51、中国人从古以来就是勤劳苦干的人民。在旧中国由于劳动工具不现代,人们都是用笨重的劳动工具劳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不断创作,使劳动工具逐步实现现代化,劳动工具改善了但我国的劳动人民应劳而苦干,奋在劳动一线,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

52、达芬奇的一生追求艺术和真理,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终身未娶,甘于清贫的生活方式让他的思想更加纯粹和高尚。

53、这些名人都是为了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不为物质所累,甘于清贫。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4、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55、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底,组织上分给他几间屋子,他欢天喜地地让女儿把他的爱人从湖南接来团聚。由于他住的房子比较老,也不大,特别是屋子年代久了,地板都已经腐烂。于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中央办公厅换一间屋子,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经过调查,发现屋子确实不行。可在征求徐特立意见时,他却认为,把屋子里那些坏了的地方修一修,腐烂的地板换一换,屋子还是可以住的。

56、焦裕禄书记是受人尊敬的基层干部,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记录焦裕禄事迹的电影,他的事迹太感人了,废寝忘食,中正不阿,任恼任怨,真正做到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是值得现在领导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57、据说有一次他打算建造一个露台用来欣赏山水风景,结果听说建造费用需要大约十户人家的收入,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58、反正有他在的王朝,应该是盛世家园。

59、故事讲述了一个油商,他善于节约和勤奋工作,他每天售卖的油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每升油的利润都非常微薄,但他仍然能够稳定地赚钱。

60、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有关名人的节俭的事例50字

61、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62、结果,那个年轻人最终倒闭了,而老人则因为节俭而得到了更多的财富和人们的尊敬。

63、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64、如果说自古以来的埋头苦干的例子,最应该表扬的当属愚公了。愚公移山的事迹是妇孺皆知的。家门口两座大山,愚公就想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把两座山移走。不管谁来劝说,仍然矢志不渝。整日里埋头苦干,最终靠自己坚强的毅力,感动了玉皇大帝,下令手下人帮着愚公把山移走了。

65、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66、富商听了之后深受启发,决定学习刘海的勤劳和节俭精神。从此以后,他不再挥霍浪费,而是努力工作,精打细算。最终,他成为了一位富有的商人,并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品质。

67、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68、董纯才听了徐特立的话语,不无感慨:多么淳朴的话语呵,唯有这样的话语,才能激励一代人,甚至今后的几代人的冲天干劲;也唯有这样的话语,才能改变一个人,甚至几代人……

69、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有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卖油翁》。

70、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1、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72、钱钟书是一位甘于清贫的名人,他虽是成功的学者和作家,但生活简朴。曾有朋友请他品尝昂贵美食,钱钟书回绝:“一顿饭而已,为不值得。”

73、他甚至还自己参与农作,皇后也亲自采桑养蚕,宫内的开支也是一省再省,连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凤袍也经常打着补丁。汉文帝还下令对于八九十岁的老人,由国家进行供养。此外,他减免百姓租赋和徭役,废除盗铸钱令,开放山林川泽,使得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

74、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75、她节约每一根火柴,尽可能地让火光照亮更久的时间,在凄冷的夜晚获得温暖和安慰。

76、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77、有一天,他碰到一个年轻的商人,想借油来赚一些额外的利润,但老人却坚持只卖少量油,坚持节约。

78、愚公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愚公门口有太行,王屋两座山,挡住他们出门的路。愚公就率领孩子们要把山挖了移走。他说自己移不走,但是子子孙孙无穷尽,终究会把山移走。

79、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

80、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81、科研人员干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出名,只有爱国他们干什么都是奉献。

82、年,当时已经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担任教育厅长的徐特立,仍然住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那间屋子,不仅是他办公、接待他人的地方,也是他睡觉、休息的场所。环顾他的那间屋子,一张大炕就要占去屋子的一半;剩余的地方,既要放自己的办公桌,又要放和自己合住的警卫人员的东西。然而,就是这间屋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徐特立仍然安之若素,全然没有怨言。

83、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84、只有坚持勤俭节约,我们才能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园创造更好的未来。

85、在中国民间有一则寓言故事,《卖油翁》。

86、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

87、孙中山: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不追求财富和荣誉,甘于清贫。

88、董纯才刚从上海去边区工作时,没有住的地方,徐特立让他住到自己的屋子里。董纯才看到教育厅长徐特立的炕上只有一床旧棉被,穿着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时,不由被徐特立身上勤俭朴素的优良品质感动了。

89、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9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并不是要让我们贫困和苦难,而是要让我们明智地利用资源,避免过度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费。

有关名人的节俭的事例50字

91、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92、那时,边区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在大食堂吃饭。他官至厅长,又在年龄上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完全可以向上级提出搞搞小灶,吃吃特殊饭的要求。但他没有这样做,长期养成的勤俭、甘于清贫的习惯,同广大干部战士一样,吃大伙房里做的土豆、白菜、豆芽等。有时改善伙食,也最多是加个豆腐之类的。

93、李白,唐代诗人,甘于清贫,独爱自由。他曾写下“吾虽穷,心亦陋,思君不见君,胡为乎独夜哭”等经典诗句,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坦然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诗歌至今流传千古,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94、司马迁少年刻苦读书,后来遭受宫刑,依然埋头苦干,终究写成《史记》;邓稼先隐姓埋名几十年,为国家的核试验做出很大贡献;梵高最初的画作虽然不被人赏识,但他坚持努力埋头苦干,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95、有很多甘于清贫的名人,比如贾宝玉、李时中、毛泽东等。

96、他的清贫生活鼓励人们注重内在追求,而不是外在表象。

97、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98、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99、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100、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101、李白:身为诗人,却常穷困潦倒,不为物质所累。

102、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刘海砍樵的年轻人,他非常勤劳节俭,每天都会带着一把短刀和一篮子果子上山砍柴。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一个穿着华丽的富商,富商看到刘海砍柴的样子非常惊讶,便问他为什么不买些好的工具和食物来提高效率。刘海回答说:“我不需要昂贵的工具和美食,只要有勤劳和节俭的品质就足够了。”

103、达芬奇是一位甘于清贫的名人,虽然成就卓著,但生活极其简朴。他曾说:“财富并非拥有,而是善于享用。”

104、关于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董的道理,没有共产党,毛泽东老一代革命家,为我们新中国打下了江山我们更应该董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儿女更应该做到的,现在我们对每一粒粮食,更加不能浪费,在家吃饭,和在食堂吃饭必须光盘行动。

105、爱因斯坦:身为科学家,却不追求名利,甘于清贫,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

106、这些名人的理念和生活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07、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108、司马迁被宫刑以后埋头苦干写史书。

109、《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以下是一个关于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110、孔子:放弃官职,四处游历传道授业,甘于清贫。

111、您好,《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故事,小蝌蚪们被妈妈教育要勤俭节约,不浪费食物。结果,一只小蝌蚪在吃完后还将盘子舔得干干净净,其他小蝌蚪们都惊呆了。

112、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穷,买不起点灯的油。

113、答案是:愚公。愚公因为太行山王屋山挡住出行绕道,在年纪快九十高龄时仍一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而召集全家搬山,并让子子孙孙接力下去,精神实在可嘉!

114、甘于清贫的名人故事:

115、王进喜在困难面前,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

116、有一天,老爷爷出门时,被一个小偷看中了,小偷悄悄溜进了老爷爷家里。可是,他惊奇地发现老爷爷家里空荡荡的,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117、愚公移山,愚公带领子孙挖王屋太行两座大山。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植泡桐,在盐碱地里创造了绿色奇迹。杨善洲,带领群众苦干实干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