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班固后人-推荐56句

班固后人-推荐56句

时间:2023-07-24 10:12:57

班固后人

1、张衡和张良并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其主要活动时间是公元78年到139年。而张良则是汉初的著名政治家和谋士,其生卒年代为公元200年前后。虽然两人都姓张,但是出生年代相隔很远,且生活活动范围也很不相同,所以他们并非先后代关系。张衡曾制作过各种仪器,包括浑仪、力石仪、地动仪等,都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宝贵遗产。而张良则是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曾协助刘邦夺取天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出生日期96年

3、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4、班固有女儿,叫班惠。

5、据史书记载,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天文学家,与著名政治家张良之间并没有确切的家族关系。张衡出生在河北省涿郡涿县的一个平凡家庭,但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逐渐成为一名备受推崇的学者和官员。张衡在天文学、气象学、水利工程等领域有着很多重要的贡献,他发明了浑仪和地动仪等仪器,并提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等理论。张衡的科学成就和卓越的思想贡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6、张衡确实是张良的后人。张衡是江苏省徐州市人。汉初张良的后裔,张道陵的儿子,张鲁之父。光和二年(179),去世,时年八十四岁。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7、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8、别名字灵真

9、后世道家一般认为在张衡死后,天师道教权曾一度落入张修之手,中平元年(184年),张角起义时,张修改进天师道为五斗米道,并响应张角的起义。刘焉入蜀时,镇压了蜀中的起义军,收编了张修的五斗米师,封张修为别部司马。后刘焉令张鲁与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与张修掩杀蘇固后,断绝斜谷,张鲁复袭杀张修,利用张鲁祖(张道陵)、父(张衡)两代的威信,夺回了教权[1]。

10、《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11、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

12、班固不教育他的儿子们,他的子孙们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苦恼。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

13、当时已经长大的扶苏,有可能留下这样的后人。

14、是张良的后人。

15、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16、班昭,字惠班,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班彪和长兄班固均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她的另一个哥哥则是有名的西域都护班超。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班昭得以从小博览群书,说是蕙质兰心也不为过。到了14岁的时候,她就嫁给了一位叫做曹世叔的同乡,并生下了一个叫做曹成的儿子。

17、(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8、没有关于扶苏太子妃的记载,也未见子嗣记载,他死后的胡亥大清洗中,也未见提及有关扶苏后人的处置(如果有,这是胡亥绝对不能放过的,因为那是秦始皇嫡孙,比那些非嫡传皇子的威胁要大),而且,从胡亥死时也没有子嗣来看,扶苏和胡亥的年龄都应当不大,也就二十岁左右甚至不到(秦始皇一生子嗣虽多,但不排除中年得子的可能),故而,扶苏应当没有受到册封的嫡传子嗣,也就是秦始皇的嫡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扶苏没有子嗣,秦人民风彪悍,男女比较开放,宫中未成年公子与宫女有私而生下孩子的事情,几乎代代都有,但这些孩子大多不会被留在宫中,立为后嗣,而是杀掉或者送出宫外。

19、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20、永寿二年(156年),袭教,居于阳平山。光和二年(179),去世,时年八十四岁。

21、第二种说法是在反驳第一种说法的基础之上得来的,他们的论据来源还是《秦始皇本纪》,据书中记载“子婴与其子密谋杀赵高”。子婴既然能够和自己的儿子商量对策,说明他的儿子至少也应该是15岁以上了,那么子婴应该在30岁左右。扶苏死的时候也才30岁左右,胡亥继位也才过了四五年,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那么年龄是不能对上的。

22、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发表议论说:“汉朝建立以来,历经数世,经历多年,总是和夷狄有兵戈纠缠。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者用武力来征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虽然屈申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派使者去一次,(这样)既向他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假设匈奴以后逐渐强大,在那时再想同他们交好来往,将怎么来得及呢?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高明的计策。”

23、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

24、张衡(96~179年),字灵真,沛国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

25、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也是张良的后人。张衡入朝为官,历任郎中,太史令。晚年复职,升任尚书。他主要成就在天文学上。著有很多文学方面的作品。张衡的地震学有颇有建树。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南阳修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张衡博物馆。馆内展览着“张衡环形山”。这些后人在张氏族谱中都有记载。

26、然而,张良一生低调,但却出了一个高调后人。让人无语的是,张良对刘邦算是忠心耿耿,但张良这一高调的后人,却对刘邦后人不假辞色,以至于让刘邦子孙恨之入骨!

27、民族汉族

28、《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29、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显宗(阅后)很感惊奇,任命为兰台史令。皇帝于是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之书。

30、留侯张良的后代

班固后人

31、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32、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也是张良的后人。张衡入朝为官,历任郎中,太史令。晚年复职,升任尚书。

33、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34、第一种说法是根据历史记载推测而来,《史记》之中的《秦始皇本纪》曾有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所以,很多人认为子婴就是扶苏的儿子,汉朝的班固所著的《后汉书》也支持这样的说法。另外,最新修订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百科全书,也比较支持第一种说法。原文中的“兄子”现在人们理解为“兄长之子”,胡亥即位之后,将自己的兄长都残杀殆尽,这里的兄长之子很可能是最先死的扶苏之子。

35、秦二世胡亥登基后,以为父亲陪葬为名,杀害或逼死自己的兄弟姊妹,再加上之前已经诛杀扶苏,此时,秦始皇的儿女中,只剩下被从胡人那里抢来的胡姬所生下的胡亥,华夏血统的子代全部遇害。

36、张衡(96~179年),字灵真,沛国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东汉末年天师道第二代天师,留侯张良的后代,天师张道陵长子,汉中太守张鲁的父亲。

37、班昭儿子:曹成

38、中文名张衡

39、张衡的确是张良的后人,这都是有族谱和史籍确切记载的,张衡是张良的九世孙、张鲁是张良的十世孙、张盛是张良的十一世孙,后世的张天师也出于张良的血脉。

40、班固,字孟坚,是扶风安陵人,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著作《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明帝时,班固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的秘书。

41、《三国志·张鲁本传》云:“陵死,子衡行其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仙鉴)说:衡少博学,隐居不仕,有大名于天下。精修至道,不与世接。时皇帝闻其有道,欲征为黄门侍郎,辞而不就。袭教后,居阳平山(今四川彭县)以经箓教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约理明,闻者有感。光和二年(179)正月,以祖传印剑付给张鲁,与妻卢氏得道于阳平山。嘱付儿子张鲁:汝祖以天地为心,生灵为念,诚敬忠孝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国,非孝无以事亲(见《汉天师世家》)。

42、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长大后,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底的。(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军辅佐政务,广纳英雄。当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43、国籍东汉

44、其实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也不乏众多的世家大族。但经过岁月的洗礼,绝大多数豪门世家都走向了衰败和没落,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央。

45、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46、丈夫英年早逝后,班昭恪守妇道,言谈举止都很得体,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称赞。后来班昭的长兄班固因受到政治牵连而被处死,《汉书》的编纂工作被迫中断。汉和帝即位后,时常为此而深感遗憾,于是就让班昭负责续写。很显然,班昭的学识与品德修养都深深打动了和帝,于是他又让班昭时常入宫,负责教授后宫众女知识文化,一时之间后宫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并尊称班昭为“曹大家(gū)”,这是当时人们对有学识有品德妇女的尊称。

47、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

48、张衡实际上是东汉中期的人物,并且和张鲁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张鲁是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张天师张道陵的孙子

49、张衡(?-179)东汉末年道教派系·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第二代天师(称嗣师).字灵真,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张良之后.汉永寿二年(156年)袭教.张道陵长子,张鲁、张卫、张愧之父.这是张鲁的父亲.

50、历史上的扶苏是秦始皇长子,但是,由于秦始皇笃信长生不老,所以他在世的时候,王储建制形同虚设,故而史书中没有对扶苏的详细记载,也没有对扶苏家室的任何记载,我们只能从一些旁证上,推测扶苏的一些细节,包括他的后人。

51、《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52、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绥御之方,其途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53、班昭儿子:曹成,字子谷。曾任长垣长。

54、班固后来因母丧而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北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等候款待,想去朝见汉朝天子。窦宪派遣班固率领数百骑兵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便返回了。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

55、有关扶苏之子的争论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停过,一种是当时胡亥的继任者子婴就是扶苏的儿子,一种说法是扶苏的子嗣都被赵高屠杀殆尽。

56、王翦是频阳人,儿子王贲,孙子王离。王翦和儿子王贲都是秦灭六国主要战将。孙子王离在秦二世率秦军与项羽战,结果战败被俘。至于被杀掉还是怎么的,太史公司马迁没交待,班固也没有去作调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交等了当时秦军几位主将的下场是: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