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诗句七言
1、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历史记载,从春秋战国起相继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前后持续达两千余年。如果将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长达10万里以上,其中秦朝、汉朝和明朝这三个朝代所修筑的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
4、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写长城的七律诗有《七律·长城》、《骢马》、《卢龙塞行送韦掌记》、《筑城词》、《饮马长城窟》、《塞下三首·其一》、《闻种谔米脂川大捷》等。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作者简介
10、诗词原文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3、【释义】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据说,他曾自比“五言长城”,谓以诗唱和相较量,能常胜不败。“七言长城”从“五言长城”变化而来。后世常用作称美诗才的典故。
14、王之涣《凉州词》
15、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16、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17、出塞王昌龄
18、【出典】《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秦系传》:“秦系字公绪,越州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19、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0、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1、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2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3、“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
24、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25、王昌龄《从军行》
26、边塞诗句
27、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28、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29、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谁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30、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关于长城的诗句七言
31、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代】
34、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游山西村》
35、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尤其擅长七绝,其中名作《出塞》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36、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7、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3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3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0、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41、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42、王昌龄《出塞》
43、作品赏析:
44、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6、从军行七首
4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8、七言绝句的边塞古诗有很多,下面说三首。
49、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50、【宋】陆游
5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2、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53、《书愤》
54、秦时明白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5、《出塞》
56、《咏史》
5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8、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59、【唐】李商隐
60、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关于长城的诗句七言
6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2、《咏史诗·长城》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63、胡曾(约839—?),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辄慷慨悲歌。其诗通俗明快。有《安定集》10卷,今佚;《咏史诗》150首,皆七绝,评叙历史人物及历史事实,每为后来讲历史小说者所引用。
64、王昌龄的《出塞》最具代表性。原文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65、《从军行七首》
66、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
6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68、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是其早年赴西域时所作,诗中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第二首诗则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
69、《从军行》
70、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7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72、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7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