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孟子原文及翻译-85句优选

孟子原文及翻译-85句优选

时间:2023-06-12 09:41:42

孟子原文及翻译

1、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

2、第三则:孟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活着吗?”子贡回答说:“为了吃饭。

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4、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5、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①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遗②。”信斯也,是周无遗民也。

6、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②圉圉(yu):疲惫的样子。③洋洋:舒缓摇尾的样于。④攸然:迅速的样子。

7、孟子万章上下的原文为《孟子》,由孟子所著,共一百四十三篇,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万章》,下篇《孟子公孙丑》。下面是原文的译文:

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干日"何以利吾国”

10、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2)焉;少则洋洋③焉;攸然④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11、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

12、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回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倩理的方法所欺骗,但难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骗。

13、人少,则慕①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②;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③。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14、【注释】

15、【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万章问:“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是怎样的呢?”

17、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18、“天与之者,谆谆①然命之乎?”

19、君子有三不为:其一,不立志;其二,不立言;其三,不行事。

20、【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1、【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平?孟子对曰:"干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2、【第四章】君权谁授

23、因为孟子万章是孟子书中的一章,孟子书中的章节虽然都有公认的章节名称,但并没有明确的上下文顺序,而且不同版本的孟子书中章节数量及顺序也不完全相同。

24、第二则:池塘中的鱼快乐,因为它们不用为生活发愁。

25、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

26、①逆:揣测。②靡有:没有。不遗;二字同义,都是“余”的意思。

27、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28、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

29、但可以通过孟子书中单独的章节逐一研究并找寻对应的译文,以了解这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30、注解:这三则都是孟子思想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天命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和思考。其中第一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磨练和提高自己,才能够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第二则则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谦逊和勇气,敢于接受挑战和尝试,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第三则则表达了孟子的社会伦理观,他认为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帮助,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孟子原文及翻译

31、曰:“天与之。”

32、?大夫曰"何以利吾家?一人日'何以利吾身!

33、【译文】

34、意思是说,如果你经常考虑面临的困难,并有明确的解决方案,那么你就不会害怕困难了。

35、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

36、“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37、“人皆有不足,而以其所不足者相助,故有能者上之,不足者下焉。”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但如果我们能够相互帮助,那么有能力的人就会提拔那些不足的人,让他们得到发展和成长的机会。这种相互帮助的精神也是孟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认为只有在相互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38、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39、孟子说:“不,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40、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如果拘于词句,那《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这句话,那就会认为周朝真是一个人也没有了。

41、《富贵不能淫》

42、目前尚未整理出来。

43、孟子回答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把天下授与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授与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授一这人。从前,尧向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44、尧舜之道,其大者也,犹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者亦未必深也。故禹、汤、文、武之德,其深者也。而舜、禹、文王之德薄,而能尽其厚,是其道盛也。夫舜、尧之道,可与入圣矣;其厚者也而不能入圣者,其负其大也。是故君子有志于仁,有志者事竞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6、孟子说:“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是天接受了;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就是老百姓也接受了。天授与他,老百姓授与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舜辅佐尧治理天下二十八年,这不是凭一个人的意志够做得到的,而是天意。尧去世后,舜为他服丧三年,然后便避居于南河的南边去,为的是要让尧的儿子继承天下。可是,天下诸侯朝见天子的,都不到芜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都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歌颂的人,也不歌颂尧的儿子,却歌颂舜。所以你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到帝都,登上了天于之位。如果先前舜就占据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与他的了。《太誓》说过:‘上天所见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见,上天所听来自我们老百姓的所听。’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49、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干乘之家;干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0、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51、【第二章】君子也难免受骗

52、万章说:“请问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是怎么回事呢?”

5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4、“人之所以能,几希无庸人之所不能也。”意思: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是因为身边没有其他人能够胜任这个任务,因此他被迫去尝试,从而获得了成功。这句话也提醒我们,面对未知的挑战时,不要过分地看重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也不要轻易地放弃。

55、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56、【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战争停息,太平无事了。”

57、【原文】

58、”孟子说:“不对,人的生命是有更高的意义的。

59、?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60、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原文及翻译

61、【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2、君子所不为者,故不为也。其不为,故有为也,非为也;其为,则非也,是故不为之也。

6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4、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65、【第一章】大孝终身慕父母

66、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③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④,践天子位焉。而(5)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6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如果上天要赋予你重大的使命,首先会考验你的意志力和毅力,让你经历一些困难和磨练,包括身体的疲劳和饥饿,甚至是你原本的计划被打乱。这样做是为了让你成长、坚定和增强你的能力。

68、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69、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70、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71、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而民不可曰尧舜。”

72、【第三章】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73、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74、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75、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76、因此,所谓的孟子万章也只是某些文献中对于孟子书中所有章节的总称,不存在上下全文译文的统一版本。

77、注释泽文: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78、【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79、①谆谆(Zhun):反复叮咛。②暴(pu):显露,公开。③南河:舜避居处,在今山东濮县东二十五里,河在尧都之南,故称南河。④中国;这里指帝都。⑤而:如。

8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81、第一则:心惟大难,胸有成竹。

8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和生活,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我们会非常快乐。

83、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形成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虑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84、①慕:爱慕,依恋。②少艾:指年轻美貌的人。③热中:焦急得心中发热。

85、”这三则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精神饱满地去应对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思考和追求更高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