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朱熹偶成诗的不同版本20句精选

朱熹偶成诗的不同版本20句精选

时间:2023-06-11 21:24:56

朱熹偶成诗的不同版本

1、清顺治三年(1646年)宣布恢复科举取士,沿用明朝的八股文,做出一些小改变。后来的康熙皇帝意识到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于1663年废止八股文。1665年,礼部侍郎黄机上疏:“先用经书,使阐发圣言微旨,以观心术。不用经书为文,人将置圣贤之学于不讲,请复。”1668年,康熙恢复八股文考试。

2、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的考试2。不过写法或偶或散,初无定规。成化年间(1464年—1487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逐渐形成了以讲究格律、步骤,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始由“经义”变为开考八股文,规定要按八股方式作文,格式严格,限定字数,不许违背经注,不能自由发挥。

3、童试多用小题。其题意多不完整,这是为了避免重题,因童试场次多,且只考《四书》义,不考《五经》义。经历几百年后,四书中完整的句子不够用。考官便想方设法出题,例如:割裂原意,将上下两章、两节互不相关的文句合为一题,或各取半句凑成一题,叫做截搭题或冒上题、承下题、上全下偏题、上偏下全题等。

4、隋唐开始,中国出现了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使中国社会低下层的知识分子有了成为上层官僚的途径。在隋唐时,科举考的是诗歌,直到明、清两代才正式转变为八股文。

5、乡试、会试多用大题,题意比较完整。又分连章题、全章题、数节题、一节题、数句题、单句题等等。

6、明代八股文的规定:题目必须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题目又分大题、小题两类。

7、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8、年,兵部侍郎舒赫德上书乾隆皇帝:“科举之制,凭文而取,按格而官,已非良法,况积弊日深,侥幸日众。应将考试条款改移更张,别思所以遴拔真才实学之道。”乾隆组织讨论之后,发现没人能提出替代科举之方,这次提议暂且结束。

9、内容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历代解经之作很多,科举考试只用程朱一派。《周易》依程传朱学本义,《尚书》依朱熹学生蔡沈传,《诗经》依朱熹《诗集传》,《春秋》依胡安国传,而以《左传》为本事,《礼记》依陈澔集传,《四书》依朱熹集注。考生行文命意,必须就题阐释,依注作解,不得擅自生发,独出新论,毫无独立思考的余地。八股文还要求代圣人立言。如题目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及其门人的话,则必须模拟语意,即使是阳虎、荷莜丈人、齐人妻妾等各类人物,也要设身处地,肖其口吻。只有记事题和连章题不用模拟口气。

10、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3、宋·朱熹

14、颜真卿〔唐代〕

15、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使用八股。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翌年起废除。

16、劝学是唐代古诗

17、康熙宣扬理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使得“学者无敢疵议”。康熙五十一年以“朱熹升配大成殿东序为十一哲”,以兹表彰。乾隆五年(1740年)下诏说,程朱之学“得孔孟之心传……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为国家者由之则治,失之则乱,实有裨于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诗/偶成

19、八股文又称四书文、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制义。(注:“股”与“比”是对偶的意思),是中国明、清皇朝考试制度中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1。

20、朱熹对八股文贡献特别大,朱熹是南宋理学家、开创了程朱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