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有关战争的七言绝句-集合168句

有关战争的七言绝句-集合168句

时间:2023-06-09 10:49:53

有关战争的七言绝句

1、译文: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3、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7、没有特定的七言诗可以被称为「杀气最重的」。

8、【从军行】

9、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1、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12、「秦州四塞客,燕然一道书。

13、龙蛇变幻起东夷,正是男儿报国时。

14、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七言诗的风格多种多样,无法以“杀气重”作为其统一的审美标准。

17、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19、尽管有一些七言诗的情节和描写可能会涉及到战争、冤仇等题材,但并不意味着其本身就是杀气最重的诗歌。

20、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1、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

22、杜牧的《题乌江亭》:

23、如果根据历史文学上的经典名篇来分析,比较典型的几首七言诗如《长恨歌》、《临江仙》、《望庐山瀑布》等都是以优美的词藻和出色的意境为主,不是以杀气著称的。

24、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

25、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26、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杂曲歌辞·渡辽水》

27、没有明确的结论,因为杀气是主观感受,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28、因为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各异,七言诗中有表现杀气较重的作品,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哪一首是最杀气重的。

29、因为诗歌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而且杀气这种感情的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

30、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有关战争的七言绝句

31、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32、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33、忽闻陌上角声吼,夜已深,仍驻兀边”的描述,这种气势磅礴、充满战意的场景有可能让人产生一种杀气感。

34、除了这首七言诗,还有一些诗歌描述了血腥暴力的场景,比如「关山月」中的「悬崖百丈绝」、「千古恨」中的「肝胆过,箭如霜」等等。

35、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36、从“边庭飘飖那可度”到全诗结束,在对边塞生活的描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切感受。在这里,诗人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又表现了他对李广这样的安边将帅的崇拜和渴望;并谴责将帅不体恤兵士,骄奢淫逸的恶劣行为。诗人的感情基调很凝重,在褒贬中体现了思索的痛苦。

37、到底背城决一战,沙场醉卧又奚辞。

3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9、不同的诗歌主题、不同的情境背景和不同的诗人风格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杀气程度。

40、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41、没有特定的七言诗被普遍认为是杀气最重的,因为杀气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不同诗人、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诗歌都可能有杀气十足的表现。

42、因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出行在外,随时准备战斗的客人,整首诗中充满了杀气和紧张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生死存亡的局面。

4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5、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马戴《出塞词》

4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陆游6.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47、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48、这些诗歌凝聚了作者对历经沧桑、历经战乱的民众的深情厚爱,也反映出一种在煎熬中坚持不懈、勇敢前行的精神。

4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0、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51、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杜甫《新安吏》

52、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53、内容主要是感慨边塞战事不断,国中又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和对将士们取胜的信心。

54、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5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陆游

56、译文: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57、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58、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许浑《塞下曲》

59、所以,可以说这首诗是。

60、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有关战争的七言绝句

61、”一句表达出的愤怒和绝望,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杀气。

62、王昌龄·唐

63、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

64、没有明确的结论。

65、平时感慨寓诗中,怨恨春江起战风。

66、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67、”这首诗描绘了险峻的天山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一种狂放不羁的气势,也带有一定的杀气。

68、——《满江红·写怀》宋岳飞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9、“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70、第二句写征人未还,留下无数悲剧。

7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7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73、但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长恨歌》便是一首充斥着愤恨和悲愤情绪的七言绝句,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75、回答如下:杀气最重的七言诗是《将进酒》中的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6、唐王昌龄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7、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写怀》宋岳飞

78、另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是一首充满戾气的七言诗,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也表达了深深的不甘和愤怒。

79、因为七言诗通常是以叙事、抒情或描写为主要目的,很少有特别强调杀气的。

80、出塞唐王昌龄

81、」这首诗作者辛弃疾通过描写景物的险峻和巍峨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杀气,同时暗示了人生坎坷和悲苦的境遇,让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悲壮和悲愤。

82、七言绝句

83、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作者陈子昂所处的战乱时期的社会背景,更透露出一种悲壮和坚毅的精神。

8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85、暂无明确结论。

86、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8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88、但是以下这首七言诗具有一定的杀气:“愿天山下为客来,疑是银河落九天。

89、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90、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有关战争的七言绝句

91、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92、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9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阳山。

94、因为“杀气最重”的要求并非七言诗作品的固有特征。

95、因为题目所提的“杀气最重”的描述比较主观,不同人的感受和评价会有所不同,所以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七言诗;但是可以说,有些古诗中的描写战争、杀戮、血腥等元素可能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杀气感。

96、《壬申见沪报载吴佩孚蛰居故乡,触景生情,感伤时局,咏诗八章,足徵英雄末路之胸怀。余步原韵藉以消遣其一》清末近现代初·薛昂若

97、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98、(唐)李贺

99、没有最重的杀气七言诗。

100、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姚燧《凭栏人》

101、[唐]王昌龄

102、不过,若将问题转化为针对某首七言诗是否表达了杀气的判断,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够回答得更加具体一些。

103、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104、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105、[唐]王维

10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07、看到这个题目,脑子里不自觉的闪现出了这首诗。

108、全诗语言平凡,气势流畅,且一气呵成。作者以雄劲的笔触,对前线将士的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109、岑参与高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如他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尤为突出。

110、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11、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12、使至塞上

11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1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15、例如,杜甫的《兵车行》中就有“橐籥萧声接四塞,扑衣灰色转前簟。

116、没有特别杀气的七言诗。

117、但以下是一首带有杀气的七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18、因此,可因时、因人、因情而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19、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120、因为“杀气最重”的程度是主观的评价,不同人对于杀气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尽相同。

有关战争的七言绝句

121、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2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陆游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23、如果单从杀气的角度出发,可能需要挖掘一些相对较为小众的作品,如《邯郸游》中的“聋子相公言语毒,杀人如麻无所畏”等,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可能相较于著名名篇还有所欠缺。

124、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25、《壬申春,国难有感(咏绝八章)其五》清末近现代初·薛昂若

126、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张籍《征妇怨》

127、《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128、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李梦阳《夏城坐雨》

129、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130、“铁衣远戍辛勤久”四句,描写了征人们因长期戍守边防不能回家而产生的苦闷绝望的心情。“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诗人把征人与少妇的相互思念,运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连接在一起,在形象上给人以强烈的悲剧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13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陆游

13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33、译文: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34、某些七言诗或许会表达出激烈、暴力或者残酷的情感,但它们并不能被单独地视作「杀气最重的」。

135、【作品赏评】:

136、译文: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137、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138、在七言诗的范畴中,一些描写战争或者具有战争气息的作品,如《长歌行》、《滕王阁序》等,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杀气氛围。

139、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140、这句话描写了大将军李广在酒醉之余,拿起剑来痴痴地看着,仿佛杀气腾腾。

141、《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14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143、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1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4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6、因此,具体哪一首七言诗杀气最重,需要根据个人感受而定。

147、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需要更具体的背景和语境才能做出具体的论断。

148、【赏析】

149、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李白《战城南》

15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宋陆游

有关战争的七言绝句

151、触景生情今昔异,衰年不与壮年同。

152、第三、四句写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顶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人叫绝。

153、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154、雁门太守行

155、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156、——《出塞二首·其一》

157、毕竟,诗歌表达的是一种情感和思想,应该注重其人文内涵而非片面强调某种情绪。

158、《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159、【文章赏析】

160、然而,诗歌中的杀气并不是评价一首好诗的限定因素,更加要考虑的是其文学价值是否突出,艺术美感是否得到充分体现。

161、但是关于“最重”,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诗人的意图、诗歌的时代背景、读者的主观感受等等。

162、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163、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164、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165、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是一首慨叹边塞战争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作者慨叹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战争始终没有停止。

166、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167、译文: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68、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