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词来自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中巨富沈一石所留:“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
2、还有就是剧情的进展。我可以说《大明王朝1566》的剧情是可以和一些美剧、英剧相媲美的。剧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更为难得的是情节的双线发展。剧中的两个中心人物是嘉靖与海瑞,这两个人也代表着两条线的情节发展方向,一个代表着中央,一个代表着地方。而严世蕃、胡宗宪、张居正、杨金水等人就是这两条线的连接与过渡人物。
3、再次是场景的布置,单是嘉靖皇帝所处的那个宫殿中的光影变化,还有宫殿里各种声响,还有各色人物在这里辩论、下跪、认罪,还有那诡异的太极都有一种无法演说的美感。我不是影视专业的,说不出专业的见解,但是,每次看到宫殿内的场景,还有揣摩剧中人物的心理与明争暗斗,我都觉得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4、改编的发端待考证,常见于后来一些视频制作者发布的视频作品中。
5、从服装来讲,虽然我没有研究过明朝的服饰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认为剧中的服装穿在演员身上没有一种“道具”的味道,好像明朝的官员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子。相对来说,《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服装就被他们穿出了一种道具的味道。
6、历来造反的都是种田的人,没听说商人能闹翻了天。
7、这部剧真正难得的是导演居然在打擦边球的情况下让这部剧播出了(虽然最后还是不让这部剧在卫视上播了)。我看了这部剧之后第一个感受就是“这部剧居然没有被禁”。
8、从历史角度来讲,电视剧肯定是与当时的史实有很大出入的,因为导演和编剧不是来还原历史的,观众也不是来看《明实录》和《明史》的。观众要是实在想纠结一下真实的历史,那么他们大可不必跟电视剧过不去,先人留下了这么多史籍就是特意为这些人考虑的,光是《明实录》就有十三部,共两千九百零九卷。
9、源自王者荣耀英雄李信的一句台词: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10、《后汉书志第十三》原文为:“灵帝之末,京都童谣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
11、另外,我觉得导演和编剧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程度肯定是要高于绝大多数观众的,而且整部电视剧的历史味道也相当浓厚。
12、剧中对于现实的影射是显而易见的,就算导演没有这个意思,我想大多数观众还是在这部剧中看到了现实的影子。
13、《大明王朝1566》最后一集里,嘉靖与海瑞的对话
14、其次是台词的设计。虽然《大明王朝1566》的台词不如《三国演义》那样全像文言文的样子,但是我觉得还是颇具古风的,编剧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剧中台词的最大特点就是每一句台词都为一个专属人物打造,台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严嵩的老奸巨猾、严世蕃的专横跋扈、徐阶的沉稳和变通、高拱的激愤和刚正都通过台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剧中每个人都有相当鲜明的个人特点,即使是处于同一阵营的徐高张都大不相同。观众甚至可以做到不看画面、不听声音,单看台词就能分辨一句台词是谁说的。
15、嘉靖说:“你们要把这句话记住了,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16、演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的。陈宝国把嘉靖的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他演员据说都是演艺界的老戏骨,扎实的演技真不是盖的。幸亏导演没有找什么当红小生,我是真心不看好《兰陵王》冯绍锋等人的演技。
17、剧情能够在两条线的剧情来回切换,过渡自然,虽然看似分离,但其实是两线丝丝入扣,互相推进。到后来海瑞进京,两线合为一线,剧情也迎来了真正的高潮。可以说海瑞进京之后的几集是全剧的精华之所在。
18、其第一句出自《后汉书·五行志》:“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是后汉献帝初的童谣。
19、还有就是台词经得起揣摩,特别是嘉靖的台词。剧中的大臣们都在殚精竭虑地揣测圣上的真实想法,谁猜对了谁就赢了。观众也在猜,同时还为剧中人物提心吊胆,这真是一流导演、编剧和演员才能给予观众的一流观看体验啊。
20、同样的内忧外患,同样的贪污横行,同样的移交权柄,同样的党同伐异,同样的鱼肉百姓,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同样的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