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古代名言名句及解释汇总29句

古代名言名句及解释汇总29句

时间:2023-05-23 10:30:57

古代名言名句及解释

1、克己复礼为仁。

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八、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传习录》

4、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二、赏析

7、当仁不让于师。

8、出自荀子的《荀子·修身》。原句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9、我今天说知行合一,正是对症之良药。不是我凭空杜撰的,知行本体(本来状态)原来如此。

10、格物就好比是“格君”之格,就是指端正君主的不正之心以使其归于正。

11、四、“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传习录》

12、二、格物如“格君”之格,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王阳明全集》

13、七、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传习录》

14、五、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传习录》中,

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16、若就知行本体而言,亦即良知良能。

17、若是我的看法,我以为所谓致知格物,意谓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吾心之良知,就是所谓的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都能符合理而存在。所谓致吾心之良知,即致知也。所谓事事物物都能符合理而存在,即格物也。这就是将心与理合而为一。

18、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仁:仁爱。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亲爱,同情友爱,仁慈,仁厚,为人要有良心,为人要忠诚老实,善待他人,要做正确的事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的具体体现;成语有仁人义士,仁义之师,不仁不义等。义:忠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注重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成语有无情无义,忘恩负义等。礼:礼和。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原指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后发展成为由风俗习惯形成或人为规定的礼仪;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等);《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又《礼器》曰:“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人们常说的懂礼貌,知礼节就是这个“礼”;成语有礼贤下士,以礼待人等。智:睿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知道了解日常的东西也;通俗说,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就是要人们努力的学习知识,提高文化,做个有智慧的人;观一叶而知秋,此为智也;成语有大智大勇,智勇双全等。信:诚信。做人要诚实;人言不爽,方为有信;诚心之意,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有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也是西方所说的契约精神,讲信用;成语有言而无信,言而有信,背信弃义等。温良恭俭让是指: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是古代人们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

19、什么叫做身?身是指承载心的躯体、构成心的运用。什么叫做心?心是指身体中的灵明、身体之主宰。

20、三、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王阳明全集》

21、一、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传习录》

22、我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若能领会这层道理,那么即便只说一个知,行已经自然包含在里面了,只说一个行,知已经自然包含在里面了。

23、刚、毅、木、讷,近仁。

2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5、所谓身心意知物,是工夫对象所用的条理,虽然它们各有存在的场所,然而其实只是一物而已。所谓格致诚正修,是就身心意知物之条理所做之工夫,它们虽然各有其名称,然而其实只是一事而已。

26、六、盖身心意知物者,是其工夫所用之条理;虽亦各有其所,而其实只是一物。格致诚正修者,是其条理所用之工夫,虽亦皆有其名,而其实只是一事。——《王阳明全集》

27、“格物”就好比孟子所说的“大人格君心”的“格”字,是指格去君主的不正之心,以保全其正确的本来状态。只要是意念所指之处,就要格去不正之心,以保全其正确的状态。这就是无时无处不是在做存天理的工夫,也就是穷理之工夫。

28、无论是社会正常秩序,还是判断是非善恶都把礼法做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礼是修己、待人、接物的根本原则,它存在于人的意志思虑、饮食服饰、容貌态度、进退趋行中,它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

29、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必须遵从礼的规范。如果不能以礼为先,是不可能使人民富裕昌盛,国家兴旺发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