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明仁宗

明仁宗

时间:2023-05-22 09:06:29

本文目录一览:

明仁宗怎么平叛的?

明仁宗在位期间,想方设法安抚两位意图不轨的弟弟,然而,事实上,二人根本没有得到感化。1425年,明仁宗驾崩,朱瞻基登基,即明宣宗。第二年八月,朱高煦就在乐安发动叛乱,朱高燧也在彰德蠢蠢欲动。明宣宗亲自带兵前往平息了叛乱。

明仁宗后谁继位?

明仁宗朱高炽的后面是明宣宗朱瞻基继位。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号长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在位)、书画家,年号“宣德”。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终年三十八岁,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景陵。著《明宣宗御制乐府》一卷,至今已佚,存词二首。传位长子朱祁镇。

明仁宗怎样瓦解汉王势力?

朱高炽又将一直主张开战的朱瞻基贬到南京去读书,这一招明为贬,实际上却是让朱瞻基去南方七省,暗中联络各地藩王。 明永乐22年,朱棣在第五次远征时,突发疾病,朱棣死前召杨士奇到榻前,想将皇位传给汉王。朱棣说:老大朱高炽身体不好,只有一两年的寿命了,如果让这样一个形同死人的人坐在龙椅上,和坐一个尸体有什么区别。 如果他死了朱瞻基继位,老二、老三肯定不服,必然起兵造反。而当时全国的精锐都在汉王手中,而且他有着丰富的领兵作战经验,朱瞻基是肯定打不过的。所以他要杨士奇想一个办法,即能保天下不乱,又能保太子一家的平安。 杨士奇说:南京是陪都,可以让太子一家到南京生活,并要汉王写下血书保证太子一家平安,否则死后不得入祖庙。这办法看似可行,而杨士奇当天晚上就拿着这份诏书去找了太孙朱瞻基,商量解决办法。 在杨士奇的支持下,朱高炽在北京登基了,并昭告天下。而汉王对朱棣之死秘不发丧耿耿于怀,并以杨士奇、朱瞻基对朱棣驾崩秘不发丧为由,发动清君侧。 朱高炽派杨士奇去汉王军中做交涉,他知道,杨士奇此去,必定被汉王扣留。而当时一旁的赵王就提醒汉王,人家把造反的理由都给你送到门口了,如果你把杨士奇杀了,又拿什么理由去清君侧。 同时,朱高炽又将一直主张开战的朱瞻基贬到南京去读书,而让他读得全是永乐年间的兵部奏折,其实就是让他了解近几十年来全面开战的军事情形,加强他对用兵的理解。这一招明为贬,实际上却是让朱瞻基去南方七省,暗中联络各地藩王。 在朱高炽的再忍让下,汉王越来越跋扈,让南方藩王看到了他的残忍,无形中化解了汉王的后缘力量。 朱高炽这招以退为进,确实高,轻松化解了汉王出兵的理由,同时又让各地藩王都看到了新皇帝的仁慈,与汉王的暴力。这两位谁更适合当皇帝,一目了然。这一切朱高炽只用了8个月时间,就轻松瓦解了汉王势力,待朱瞻基登基后出兵,兵不血刃就赢了。

明仁宗怎样瓦解汉王势力?

为了满足汉王他们的一切要求,朱高炽不惜把太子贬到南京念书,没有皇帝的传召,终身不得进京,另外还把自己的左膀右臂杨士奇亲手送到汉王手中,随便汉王处置。 1、以退为进,打消汉王造反的念头 可以说,朱高炽这一招,算是兵不血刃的瓦解了汉王进攻的步伐,相信这时候的汉王,心里面肯定非常难受吧,这就是朱高炽所擅长的攻心为上的打法。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朱高炽把太子送到南京,是另有目的的,朱高炽很早就能算计到汉王有可能会稳扎稳打,到时候会有很大可能先掌控江南七省,从而慢慢蚕食朱高炽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