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赏析登高28句精选

赏析登高28句精选

时间:2023-05-17 08:50:16

赏析登高

1、《登高》是首著名的七律。杜甫常年漂泊在外,饱经忧患,重阳节登高远眺,不禁生出重重悲愁。《登高》表达的八种悲是:

2、时光如流水,暮年已至,百年快尽,来日无多,这是八可悲。

3、经常作客,二可悲。

4、万里作客,三可悲。

5、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6、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7、《登高》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唐朝最经典的七言律诗之一,其中一大原因便是诗人能巧妙地选择意象。

8、《登高》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首联“猿啸哀”、“鸟飞回”,诗人摘取猿鸟的意象,听感上是怪异、悲哀的,视觉上是孤寂、冷落的。这与作者此时的身世非常匹配:老病缠身、与家人分隔,登高而不见亲友,欲喜却心生忧愁。境遇不同,眼前能看到的便和常人不同了。诗中的所见所闻,都暗含着诗人所感。

10、在万木萧疏的秋天作客,四可悲。

11、再比如“落木”,作者将自己比喻为落叶,在垂暮之年萧萧地落下,有谁能注意到呢?无论怎样的人生,最终不过是在如长江滚滚而流的历史长河中被冲蚀掉罢了。“落木”“长江”两者一小一大,一弱一强,诗人简单的对比,似乎蕴含着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于自己惨状的一种解脱。人生短暂渺小,自然永恒不逝,作者在此的思考,给全诗增添了慷慨激昂的意境,描写震撼、扣人心弦。

12、《登高》应用了渲染的艺术手法,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14、亲朋不在,独自登上高台,五可悲。

15、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

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唐代杜甫《登高》原文:

18、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9、登台远望,更添愁思,六可悲。

20、《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21、带病登高,七可悲。

22、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

23、他乡作客,一可悲。

24、这首诗借重阳节登高一事,叙述了杜甫长期漂泊、老病孤愁、思念家人的晚年生活,为表达情感所选的意象丰富多样、耐人寻味。全诗视角即诗人登高望远的视角。“站得高,看得远”,重阳登高,俯瞰大地,本应是心旷神怡的,作者却把它写成了悲中有愁,壮志难酬的。这其中,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25、“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26、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27、《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28、《登高》这首诗作为律诗,对仗、押韵有严格的要求,而诗人此篇,能够在律诗的限制下自由发挥,所取意象与情感浑然一体,达到了唐朝律诗高度的顶峰,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