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 经典句子 > 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

时间:2023-05-16 12:02:41

本文目录一览:

舌战群儒什么意思?

说得是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南下,攻占荆州,操练水军,欲一举平定孙权、刘备,一统天下。 孙权的江东政权岌岌可危,大部分人认为力量悬殊,应该投降曹操。 鲁肃(字子敬)力排众议,舌战群赤臣,陈述战与降的利弊,终于使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舌战群儒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成语出处: 明代罗贯中先生所著《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所部。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主要内容?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舌战群儒原文与白话文?

译文: 鲁肃回报孙权,孙权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帐下,请卧龙先生来,升堂议事。  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  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桑弘羊舌战群儒原文?

不是桑弘羊,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里面的。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中的舌战群儒的所有人物性格?

舌战群儒。主要人物诸葛亮与江东名儒。刘备被曹操打败逃走,诸葛亮去江东联合孙权,与江东名士主要是讨论是否应降曹操及当时形势等问题。 表现诸葛亮的能言善辩、急智、爱恨分明(爱汉骂曹),江东名儒的淤腐、势利。

舌战群儒这四个字能组成什么成语?

舌战群儒 shé zhàn qún rú 成语解释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口才好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舌战群儒是赤壁之战的前奏,当时吴国的文臣主张吴王向曹操投降,吴王虽不欲战但也不想降,诸葛亮是蜀国派去吴国说服吴王与蜀国联盟共同抗曹的人,所以诸葛亮要舌战群儒第一为了想吴王表明联合的决心和好处,第二激起吴王不想投降的意愿。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